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板块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主题曲歌词走近罕见病群体——诊断不易治更难二氧化硫的性质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4-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是指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目前确认的有7000多种,例如血友病、白化病、戈谢氏病、渐冻症……近年来,我国对罕见病群体越来越重视,2016年12月,国务院把扶持“孤儿药”纳入到“十三五”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目前,罕见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诊治难、用药难、用药贵等问题。如何让罕见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如何保障罕见病患者正常用药?我们推出系列报道“走近罕见病群体”,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编 者

  误诊误治知多少

  罕见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引起,病理复杂。大部分罕见病患者诊断出病情至少需要跑3家大医院,长时间奔波,不仅延误治疗,而且浪费金钱

  家住四川成都的张文是一位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今年16岁的他,嘴巴四周长了不少黑斑,面色枯黄,看起来十分憔悴。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以消化道出现错构瘤性息肉为特征,发病率不到十万分之一。

  “确诊娃的病像是一次长征。”张文的妈妈陈女士说,其实孩子在1岁左右就有患黑斑息肉综合征的迹象。当时她带孩子在成都一家医院检查,医生经验有限,未能确诊。陈女士不死心,又去北京一家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说孩子太小,无法确诊,建议等孩子长大些再复查。

  张文3岁时,身上出现黑斑。陈女士见了有些害怕,于是咨询了很多专家,有的猜测是黑斑息肉综合征,有的说是皮肤上的小毛病。当时孩子还小,且身体没有出现大问题,陈女士也就没带孩子继续看病。

  2015年,张文身体越来越差。陈女士十分着急,带着孩子先后跑了成都、北京不少大医院,但还是不能确诊。直到2016年1月,张文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做完基因检测后,才确诊为黑斑息肉综合征。

  “像黑斑息肉综合征这类罕见病,很多医生了解不足,不能及时确诊。”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教授张宏冰分析,罕见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引起,病理复杂,普通的检查手段无法确诊。目前,大部分罕见病患者诊断出病情至少需要跑3家大医院,长时间奔波,不仅延误治疗,而且浪费金钱。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已发现7000多种罕见病,其中有一部分在早期可以用药物和其他手段进行治疗和调理,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张宏冰说,例如苯丙酮尿症,如果婴儿在确诊后就进行饮食调理,身体会正常发育,成年后智力也会正常,如果没有被诊断出来,治疗不及时,孩子的身体和智力会停滞在几岁的水平。

  黑蛋是生活在河南一个小山村的少年,从小皮肤黝黑,父母叫他“黑蛋”。因为他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该病是一种罕见病,除了表现出皮肤黝黑的症状,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比如男孩身体发育过早,成年之后个子很矮。

  黑蛋小时候肌肉发达,力气很大,是同龄孩子们眼中的“大哥”。父母觉得黑蛋身体过于强壮不正常,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认为黑蛋的病是由睾丸肿瘤引起的,建议手术切除。然而,睾丸切除后,黑蛋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身高也终止在了1.3米。几年之后,与同龄伙伴相比,黑蛋成了最矮的“小弟”。

  “像黑蛋这样被误诊的情况不少。”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说,黑蛋刚开始发育时,有不少肾上腺的组织掉到睾丸里,形成肿瘤。如果能早点确诊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给黑蛋服用正确的药物,增生部分就会变小,肿瘤也能自动化解。

  人才培养成短板

  我国罕见病医学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的大医院,而且数量很少。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上,忽视了罕见病

  罕见病患者其实不罕见。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罕见病群体约为1680万人,其中能得到明确诊断的患者不足40%,平均确诊时间超5年,确诊费用高达5万元。

  “罕见病发病率低,普通医生平时很少遇到,加上相关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不足,独立确诊病症难度很大。”伍学焱说,他在看病过程中经常遇到罕见病患者,其中大部分患者都辗转多家医院,最后来到协和医院。“医生遇到罕见病诊断不出来,就不知道正确的治疗方向,盲目治疗可能对病人产生不利影响。”

  张宏冰说,罕见病成为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医学界对已知的数千种罕见病了解还很有限,对于未知的更是束手无策。大多数罕见病的检测方法复杂,设备、试剂昂贵,一般只有大医院才有条件进行检测。

  很多罕见病是先天性的,即孩子刚生下来很可能已患病。罕见病的特殊性加上儿童疾病诊断的复杂性,使得儿科罕见病的诊治“难上加难”。

  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邹丽萍认为,很多孩子发病,表面看是肾脏、肝脏、心脏的问题,实际是罕见病。复杂的病理和症状,让儿童罕见病很难及时确诊和治疗。“如果能及时确诊,可以把一些罕见病扼杀在萌芽中,孩子少受痛苦,家庭也不会陷入困境。”

  罕见病难诊治,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专业医学人才缺乏。目前,我国罕见病专业医学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的大医院,而且数量很少。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上,忽视了罕见病。例如,临床遗传学诊断技术对于确诊罕见病十分关键,欧美国家有受过专门培训的临床遗传学家与遗传咨询师对罕见病患者进行遗传咨询,给出正确的临床意见。但是,我国还没有这两种专业体系,经常出现做遗传学研究的人不懂临床,做临床的人不懂遗传学技术,更不懂临床遗传学。专家建议在综合性大学和医学院开设罕见病相关学科和专业,保障罕见病医学人才的供给。

  “给基层医生培训和普及数千种罕见病,确实很难做到。”张宏冰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针对罕见病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弥补学院教育的不足,让更多医生掌握罕见病知识,提高诊治能力,减少漏诊和误诊。

  精确医疗是方向

  罕见病是人类最好的疾病模型。把罕见病研究好了,普通病也就容易治疗了。通过基因检测、产期筛查等手段预防罕见病,花钱少、见效快、作用大

  今年2月28日是第十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是“让研究带来无限可能”,旨在引导人类识别未知疾病,增加对疾病的理解。罕见病的研究既能帮助医生给予患者正确的诊断,向患者提供疾病信息,又能研发新疗法甚至治愈方法,从而及早地对症下药、终结疾病。

  过去,只有极小部分罕见病可以被缓解和治愈。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各种新疗法层出不穷,如免疫疗法和干细胞疗法能治更多的罕见病。专家认为,罕见病需精准诊疗,因为即便是同一种遗传性疾病,也存在很多分型,意味着不同的治疗和护理对策。未来,以基因治疗、质谱分析、信息分析等为基础的精准医疗,可能是罕见病的主要治疗模式。

  “罕见病是上天给人类最好的疾病模型。把罕见病研究好,普通病也就容易治疗了。”邹丽萍建议,国家应加大力度支持罕见病的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激励科研人员去探索。“我国人口总数庞大,罕见病虽然发病概率很小,但乘以大的基数,病人数量都是几万甚至几十万,更有理由做好研究。”

  邹丽萍认为,80%以上的罕见病是由基因缺陷所致,加强基础医学特别是基因科学的研究,对于认识、诊断、治疗罕见病十分关键。

  “人类对付罕见病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预防为主,优生优育。”张宏冰说,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可以诊断婴儿是否有罕见病基因突变。他介绍,现在基因检测技术发展很快,每次检测费用几千元。“要对罕见病高危群体进行产前筛查,比如已经出现罕见病的家族,如果有基因突变,医生可以建议父母考虑引产,避免患病的孩子出生。”张宏冰解释说,引产可能会涉及伦理问题,但是如果把孩子生下来,孩子患病受苦,家庭和社会都没能力救治,也是伦理问题。“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通过基因检测、产期筛查等手段预防罕见病,花钱少、见效快、作用大。”

  张宏冰认为,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人们产前检查、基因筛查的意识不够,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政策鼓励。他建议借鉴免费接种疫苗的做法,减免有罕见病病史家庭做产前检查和基因检测的费用。

  近日,我国首本以临床实例为主的罕见病专著《可治性罕见病》正式发布。该书由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联合国内各领域的相关专家编写,共收录117种可明确诊断、有治疗方案的罕见疾病,涵盖内分泌与代谢、血液、呼吸、免疫、肾脏及风湿、心血管等多个专业,为广大医生诊断部分罕见病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有专家团队正在尝试建立罕见病大数据库,同时开发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将为医生诊断罕见病提供新手段。

  ■链接

  怎么申请罕见病救助基金?

  目前,我国有中华慈善总会罕见病救助公益基金、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等20个罕见病救助项目。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监护人)持定点医院专科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生出具的罕见病诊断证明书和医疗费用预算说明书(加盖医院公章),到所在县(市、区)民政局进行救助申请,经核实后,申请人持申请救助材料,到各县(市、区)红十字会,由当地红十字会对救助对象进行核实,提出具体审查意见,并报到省(市)红十字会,再由省(市)红十字会统一报送罕见病救助公益基金审核,审核通过即可获得救助。

  (本报记者 申少铁整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