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药品“团购”力促降价 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效果明显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李亚南)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以下简称“4+7”试点)近日正式扩大范围至中国20余个省份和地区。专家指出,在此次国家级“团购”的25种药品中,仿制药替代原研药的效果明显,原研药在市场竞争中也主动降低了价格,国家已出台有关措施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供给。
“4+7”试点此前在11个城市进行,25种药品中选价平均降幅52%。据试点办负责人介绍,“4+7”试点自2019年4月1日全面落地实施以来,执行进度超预期,患者用药费用负担显著降低,尤其是慢性病和重病患者获得感强烈。截至8月底,25个中选药品“4+7”试点城市采购量达17亿片。
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方面表示,与“4+7”试点的做法一样,此次试点扩围坚持高质量标准,将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入围的条件,允许其与原研药公平竞争。国家组织20余个省份和地区形成联盟,开展跨区域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此次国家级“团购”中,25个试点药品拟中选价格,与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为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相比,平均降幅为25%。
一些外资原研药企在此次国家级药品“团购”中也调整了战略,参与到竞标中,有些报价甚至低于仿制药价格。
“中国的仿制药质量已经今非昔比,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是可以保证的。仿制药价格相对较低是因为其研发成本较低,而不是质量差。”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说。
业内人士指出,种种仿制药替代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中国药品市场价格将进入一个下降的通道,打破专利原研药对药品市场的高价垄断,进一步促进原研药“专利悬崖”显现。
外界有担忧,低价与创新是否将产生冲突,企业会否丧失创新积极性?专家就此分析称,在此次拟中选结果中,有几个仍然维持“4+7”试点价格的药品,全部是独家创新药品,或是独家仿制药品。另有一些敢于在仿制药上砍价的企业,往往有创新药的“后招”,而夺得市场将让其有更多精力聚焦研发和创新。
此外,史录文表示,带量采购的核心思路虽然在于“以量换价”,但首要的是要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供给,还要确保能够促进药品临床合理使用。而之前试点的25个药品品种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不管是临床替代使用,还是药品的质量和供应保障都没有问题。
为确保2019年年底前更多患者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中选品种,试点办负责人指出,在“4+7”试点基础上,此次扩围有了更完善的保障供应措施,如允许每个品种多家中标,扩大药品供应来源,减少供应风险;建立企业应急储备、库存和产能报告制度等。
史录文指出,应考虑制定医保支付规则,制定针对医院、医生的激励措施,促进合理用药,从而引导药品价格充分竞争,回归合理水平。(完)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