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股票私募画像曝光:牛市仓位高达八成 扎堆北上深浙
3月31日收盘,2020年一季度的A股交易正式落下帷幕,沪指收盘报2750.30点,一季度累计下跌9.83%;深成指下跌4.49%;创业板指表现尚可,累计上涨4.10%。虽然近期A股陷入不断下探的震荡当中,但从全球主要股市的表现来看,相比之下一季度A股表现依旧相对较佳,创业板指甚至逆势上涨,一枝独秀。
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股从最高点调整以来累计最大跌幅一度接近40%。在疫情蔓延和市场大跌之下,不少投资者恐慌离场,与此同时,从最新仓位水平看,私募对于仓位增减的分歧也很大,大举加仓的私募和谨慎减仓的私募都在大幅提升,百亿私募已经连续多周逆势加仓逼近上限,还有不少头部私募紧急备案新产品,从今年以来备案产品的趋势来看,3月份已经成为私募发行产品的高峰期。
在平时的各维度榜单中,通常可以发现中小私募和中大型私募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别,例如在目前的生态圈中,中小私募的数量庞大,但市场的资金却主要由中大型私募管理。如中小私募的投资风格变化和业绩波动较大,大型私募投资风格相对稳健,例如榜单靠前私募大多以中小私募为主,较大规模私募短期业绩似乎相形见绌,但长期业绩的前列则主要以中大型私募为主。那么,作为私募市场的主力军,中大型私募还具有哪些特点呢?
扎堆私募重镇,“嫌贫爱富”偏爱上海
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行业之一,私募领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嫌贫爱富”现象。尤其是对于中大型私募而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有着更为发达经济水平,私募机构的地区聚集效应也相对显著。
从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的51家50亿规模以上股票多头型私募管理人的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于北上深浙,这四个地区的数量占到总数的88%。其中海地区50亿以上股票策略多头私募最为集中,占比46%,几乎占据了头部股票策略私募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私募重镇,景林资产、高毅资产、盘京投资、明泓投资等明星私募均坐落于黄浦江边的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上海是很多私募机构的发展起点。
作为老牌私募的聚集地,在50亿规模股票私募的数量上北京位居第二,星石投资、淡水泉、源乐晟资产、九坤投资都是在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巨型私募机构。而深圳也紧跟其后,作为阳光私募的发源地,深圳一向以中小私募为主,但也诞生了如林园投资、进化论资产、东方港湾、盈峰资本等大型私募。
而从20-50亿股票策略私募的地区来看,和50亿规模以上的分布几乎相同,上海依然是私募机构的热门选地,在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的58家机构中,上海有25家占比43.10%,北京和深圳数量相当,紧跟其后。此外,杭州、天津、珠海、东莞、武汉、郑州等地均有私募代表。
短期业绩无亮点,长期收益领先市场
私募排排网通过统计20亿以上私募业绩发现,虽然管理规模相对较大,但这些中大型私募在短期业绩上其实并不出彩,而将时间拉长到长期业绩来看,则大多都能跑赢指数。
短期来看,2020年一季度,50亿以上股票策略私募的平均收益为-3.69%,收益排名前十的私募机构平均收益为4.14%,表现最好的是清和泉资本;而20-50亿股票策略私募的平均收益为-0.20%,收益排名前十的私募机构平均收益为14.12%。平均收益虽然跑赢了沪指和深成指,但整体而言也并未展示出强者恒强的业绩,前十私募的收益甚至落后于中小私募。
但从长期来看,2017年3月至今的这三年时间里,市场经历了牛熊交替,中大型私募的业绩表现也远超大盘指数。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近三年里50亿以上股票私募的平均收益为38.92%,20-50亿股票私募的平均收益为39.18%。
在具体私募机构上,林园投资、进化论资产、盘京投资、大禾投资、伊诺投资、希瓦资产、于翼资产、无量资本等均获得了翻倍的收益。表现最好的大禾投资,近三年来更是斩获了超过三倍的收益。
在回撤方面,50亿以上股票策略私募近一年来的最大回撤是14.08%,近三年最大回撤为45.07%,大部分产品发生最大回撤的时间点处于2018年市场单边下跌期间,与沪深300指数的平均是相比,仅一年期的回撤表现相对较好。而20-50亿规模的股票策略私募在回撤上的表现略逊色于50亿私募,三个时间区间的回撤表现均比沪深300要稍差。
多家私募穿越几轮牛熊,牛市仓位高达八成
随着行业监管趋严,私募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牛熊交替之间,无数私募倒下,但也有部分私募保持了业绩长青。从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的110家20亿以上规模股票策略私募来看,大部分私募都成立于2010年之后,尤其是在2012年至2015年间,分别诞生了不少50亿规模以上的股票多头私募。
乱世出英雄,烈火现真金,大浪淘沙之中也有一些顶尖私募不惧风雨,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业绩常青的老牌私募,也有迅速崛起的后起之秀,如清和泉资本等虽然成立于股灾期间的2015年,但在短短5年时间里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了规模超50亿的大型私募。成立于2016年的大禾投资和于翼资产,也在近三年的市场中交出了亮眼的翻倍成绩。
多家私募历经A股多次巨震,从仓位数据来看,自2015年以来,20亿以上规模私募仓位数据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与市场行情走势呈高度正相关。以20-50亿规模私募的仓位变化来看,在2015年大牛市和2017年“价值小牛市”中,其仓位指数最高均突破了80%,有超过半数的私募呈现满仓状态。而在几次股灾中,经历了较大幅度的降仓,其最低仓位降至39.24%,有超过60%的私募保持低仓和空仓状态。
50亿规模以上私募的仓位数据在整体走势上也经历了同样的变化,在2015年的牛市期间,最高仓位高达83%,但对于市场遭遇调整之时,其仓位调整的幅度相对较为平缓,即使是在2016年的惨淡市场中,其仓位最低也在50%左右。截至目前,基本稳定在60%至70%区间。
结语
在当前的私募行业中,二八效应十分明显,20%的头部私募机构管理着80%的资金规模。规模并非都是业绩的敌人,作为私募行业的风向标,中大型私募尤其是百亿私募常常可以凭借自身完善的投研体系与团队跨越牛熊取得亮眼的业绩,并在此基础上发售新产品,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扩大管理规模,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许孝如)
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股从最高点调整以来累计最大跌幅一度接近40%。在疫情蔓延和市场大跌之下,不少投资者恐慌离场,与此同时,从最新仓位水平看,私募对于仓位增减的分歧也很大,大举加仓的私募和谨慎减仓的私募都在大幅提升,百亿私募已经连续多周逆势加仓逼近上限,还有不少头部私募紧急备案新产品,从今年以来备案产品的趋势来看,3月份已经成为私募发行产品的高峰期。
在平时的各维度榜单中,通常可以发现中小私募和中大型私募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别,例如在目前的生态圈中,中小私募的数量庞大,但市场的资金却主要由中大型私募管理。如中小私募的投资风格变化和业绩波动较大,大型私募投资风格相对稳健,例如榜单靠前私募大多以中小私募为主,较大规模私募短期业绩似乎相形见绌,但长期业绩的前列则主要以中大型私募为主。那么,作为私募市场的主力军,中大型私募还具有哪些特点呢?
扎堆私募重镇,“嫌贫爱富”偏爱上海
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行业之一,私募领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嫌贫爱富”现象。尤其是对于中大型私募而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有着更为发达经济水平,私募机构的地区聚集效应也相对显著。
从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的51家50亿规模以上股票多头型私募管理人的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于北上深浙,这四个地区的数量占到总数的88%。其中海地区50亿以上股票策略多头私募最为集中,占比46%,几乎占据了头部股票策略私募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私募重镇,景林资产、高毅资产、盘京投资、明泓投资等明星私募均坐落于黄浦江边的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上海是很多私募机构的发展起点。
作为老牌私募的聚集地,在50亿规模股票私募的数量上北京位居第二,星石投资、淡水泉、源乐晟资产、九坤投资都是在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巨型私募机构。而深圳也紧跟其后,作为阳光私募的发源地,深圳一向以中小私募为主,但也诞生了如林园投资、进化论资产、东方港湾、盈峰资本等大型私募。
而从20-50亿股票策略私募的地区来看,和50亿规模以上的分布几乎相同,上海依然是私募机构的热门选地,在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的58家机构中,上海有25家占比43.10%,北京和深圳数量相当,紧跟其后。此外,杭州、天津、珠海、东莞、武汉、郑州等地均有私募代表。
短期业绩无亮点,长期收益领先市场
私募排排网通过统计20亿以上私募业绩发现,虽然管理规模相对较大,但这些中大型私募在短期业绩上其实并不出彩,而将时间拉长到长期业绩来看,则大多都能跑赢指数。
短期来看,2020年一季度,50亿以上股票策略私募的平均收益为-3.69%,收益排名前十的私募机构平均收益为4.14%,表现最好的是清和泉资本;而20-50亿股票策略私募的平均收益为-0.20%,收益排名前十的私募机构平均收益为14.12%。平均收益虽然跑赢了沪指和深成指,但整体而言也并未展示出强者恒强的业绩,前十私募的收益甚至落后于中小私募。
但从长期来看,2017年3月至今的这三年时间里,市场经历了牛熊交替,中大型私募的业绩表现也远超大盘指数。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近三年里50亿以上股票私募的平均收益为38.92%,20-50亿股票私募的平均收益为39.18%。
在具体私募机构上,林园投资、进化论资产、盘京投资、大禾投资、伊诺投资、希瓦资产、于翼资产、无量资本等均获得了翻倍的收益。表现最好的大禾投资,近三年来更是斩获了超过三倍的收益。
在回撤方面,50亿以上股票策略私募近一年来的最大回撤是14.08%,近三年最大回撤为45.07%,大部分产品发生最大回撤的时间点处于2018年市场单边下跌期间,与沪深300指数的平均是相比,仅一年期的回撤表现相对较好。而20-50亿规模的股票策略私募在回撤上的表现略逊色于50亿私募,三个时间区间的回撤表现均比沪深300要稍差。
多家私募穿越几轮牛熊,牛市仓位高达八成
随着行业监管趋严,私募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牛熊交替之间,无数私募倒下,但也有部分私募保持了业绩长青。从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的110家20亿以上规模股票策略私募来看,大部分私募都成立于2010年之后,尤其是在2012年至2015年间,分别诞生了不少50亿规模以上的股票多头私募。
乱世出英雄,烈火现真金,大浪淘沙之中也有一些顶尖私募不惧风雨,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业绩常青的老牌私募,也有迅速崛起的后起之秀,如清和泉资本等虽然成立于股灾期间的2015年,但在短短5年时间里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了规模超50亿的大型私募。成立于2016年的大禾投资和于翼资产,也在近三年的市场中交出了亮眼的翻倍成绩。
多家私募历经A股多次巨震,从仓位数据来看,自2015年以来,20亿以上规模私募仓位数据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与市场行情走势呈高度正相关。以20-50亿规模私募的仓位变化来看,在2015年大牛市和2017年“价值小牛市”中,其仓位指数最高均突破了80%,有超过半数的私募呈现满仓状态。而在几次股灾中,经历了较大幅度的降仓,其最低仓位降至39.24%,有超过60%的私募保持低仓和空仓状态。
50亿规模以上私募的仓位数据在整体走势上也经历了同样的变化,在2015年的牛市期间,最高仓位高达83%,但对于市场遭遇调整之时,其仓位调整的幅度相对较为平缓,即使是在2016年的惨淡市场中,其仓位最低也在50%左右。截至目前,基本稳定在60%至70%区间。
结语
在当前的私募行业中,二八效应十分明显,20%的头部私募机构管理着80%的资金规模。规模并非都是业绩的敌人,作为私募行业的风向标,中大型私募尤其是百亿私募常常可以凭借自身完善的投研体系与团队跨越牛熊取得亮眼的业绩,并在此基础上发售新产品,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扩大管理规模,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许孝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发际红第二部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