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银行迎“零增长”时代 四大“红包”值得期待(附股)
编者按:银行股近期表现抢眼。与这种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股基本面正在发生的变化:业绩增速和资产质量双降。在经历前几年快速增长后,明年部分银行的业绩可能走向“零增长”,不良贷款规模继续上升。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存贷比放松、不良贷款核销、降准等方面,银行仍有“红包”值得期待。
告别暴利
临近年末,银行董事会纷纷忙于制定明年业绩计划。业内人士透露,有大行诉苦称明年业绩增速将“接近于零”,甚至不排除“负增长”可能。
这一数字并非天方夜谭。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监管层规范治理银行中间业务、银行资产质量下降较快的今年,再加上基数较大等因素,银行业绩增速已进入“个位数时代”。
数据显示,2010-2013年,银行业整体利润增速分别为35.5%、36.3%、19%和14.5%;五大行同期整体利润增速分别为35.7%、25%、14.8%和11.4%。
“今年五大行业绩增速能到6%-7%已算不错了。”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银行业绩增速会继续下降。”
与利润增速下降相对应的是,银行将在经营目标、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调整。这将成为明年银行业的“新常态”。
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参控股银行监事会座谈会上,中投公司监事长郭浩达说,监事会要对董事会战略决策与管理层战略执行开展监督,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始终贯彻稳健的经营方针,调整绩效考核机制中的不合理之处,摒弃单纯追求眼前利益倾向和规模情结,努力促进商业银行决策更加科学、考核导向更符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此外,财政部在加紧出台关于金融企业薪酬考核管理办法和支出办法。
一位监管层人士表示:“经营目标调整和薪酬考核发生变化,可能会使各行分支行经营行为相应变化,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矛盾。”
银行人士认为,银行业需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8%的中高速增长。银行业顺周期属性,再加上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创新及监管趋严等因素,决定了利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放缓将是银行业的“新常态”。这意味着,上市银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的下降,预示着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在宏观上,银行业呼吁更多政策支持和引导;微观上需调整战略、业务转型和管理升级。
资产质量快速下行
2015年,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仍将加大。
“今年以来,银行花大力气核销不少不良资产。尽管如此,不良贷款仍上升较快。”业内人士表示,“从区域上看,各地不良贷款纷纷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呈加速上升态势。”
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江浙沪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占全国前三,以钢贸、光伏、造船等不良资产为主;今年长三角地区受联保互保圈影响,风险继续暴露;福建折戟钢贸、山西煤炭等行业不景气、山东“德正系”骗贷案发酵、四川民间理财案频发,不良贷款规模呈全国性反弹。
据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浙江、山东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山西不良贷款余额比去年增长60%;内蒙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逾80%;福建不良贷款余额更接近翻番。
除信贷业务外,类信贷业务风险也在暴露。近年来,银行理财、信托等类信贷业务发展迅速,类信贷业务不良额和不良率在逐渐上升,部分资金投向重点管控行业。
某大行人士表示:“我们加强了表内外类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关注在全口径政府性融资业务余额中通过类信贷渠道投放的占比情况,关注信贷和类信贷业务资产相互转移的情况。”
银行业存在的其他风险隐患日益受到监管层关注。据悉,国务院近期已在全国金融系统开展“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
四大“红包”值得期待
一方面,银行业业绩增速放缓、资产质量下行;另一方面,银行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年压力加大。叫苦不迭的银行呼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明年,银行业有多少政策“红包”值得期待?
首先,存贷比放松被认为是势在必行之举。中金报告预计,明年三月两会期间可能会修改商业银行法,删除贷存比表述,在监管实践上将贷存比由监管指标变为监测指标,不做硬性要求。这会比央行调整存款口径并规定同业存款暂不交准备金的力度更大。
其次,预期银行在不良贷款核销方面获相关政策支持。
再次,尽管央行相关文件显示短期内仍不大可能降准,但明年随着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和要求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加大支持力度,业内对央行明年出台降准举措仍有乐观期待。
最后,下调国有大行分红比例也可作为监管层的“红包”选项使用。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降低分红比例有助于缓解资产质量下行带来的财务压力。(中.国.证.券.报)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