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板块

船机企业备战“中国制造2025” 4股直接受益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船机企业整装备战“中国制造2025”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作为国务院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十大领域之一,给一些涉足海工装备和潜心做技术研发的船企带来了福音,也让国内一些船配企业看到了商机。尽管“配套强则造船强”早已成为业界共识,但是由于船配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端配套产品严重不足,我国船配业结构失衡的矛盾突出,船配产品因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效应,在敲击国际市场的大门时吃了不少“闭门羹”。

  鉴于当前市场的严峻形势,不少船配企业已经认识到,通过创新驱动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实现智能转型已经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特别是对船配产品中的一些关键设备,如船用中低速柴油机、曲轴、通导设备等,唯有潜心研发,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也才能与国际知名品牌展开较量。

  企业:需求已现 亟待发力

  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一些船配企业已经在行动。他们普遍认为,只有加速科技创新步伐,才能快速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一些船配企业还瞄准了“南海机遇”以及“一带一路”潜藏的商机,着力进行新品研发,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品牌竞争力。

  南京高精船用动力有限公司与德国ZF公司合作,先后开发了大型船用传动设备及液压可调桨装置,其大型侧向推进器等设备在船舶传动领域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面对“中国制造2025”,该公司总经理陈永道表示,这让南高精在努力获取中高端市场地位的过程中确立了明确目标。他认为,船配企业在当前必须推陈出新,以新产品适应市场新需求。未来,南高精仍将致力在船舶推进系统领域做“百年老店”,不断走向国际市场,并潜心从事水下推进系统的创新研发。

  陈永道还介绍说,鉴于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性,海洋自升式平台、挖泥船的需求有所增长,而为此类船舶配套的主机、舵机、螺旋桨等设备领域也将为船配企业提供商机。为此,船配企业可抓住“南海机遇”,不断寻找经济增长点。目前,南高精创新研发的海洋平台升降齿轮箱以及挖泥船齿轮箱成为其开辟新市场的又一利器。

  与此同时,随着 “一带一路”成为国家战略,大量港口的兴建将拉动全回转拖船等船型的需求。江苏一家船配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在船配设备中的全回转推进器及可调桨齿轮箱等产品上,企业将有机可寻。

  作为国内船用柴油机行业的“排头兵”,中船动力有限公司的船用中速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60%。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中船动力将加快推动中速机联合研发,完善低速机研发制造体系,加强节能环保型产品研发,深化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不仅是该公司推进科技创新的五大工程,也是其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一大内容。据介绍,为深化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中船动力将进一步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强强合作,围绕系统建模仿真分析、船-机-桨优化匹配、振动测试分析、系统控制和综合集成技术等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开展联合研究,提高在动力系统集成、电力推进系统、新能源电站等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不过,也有企业负责人表示,相对于电商、互联网等行业,船舶行业是相较保守的行业,并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对船用设备而言,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检验新产品、新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为此,国内船配企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还需稳中求进,也就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确保产品质量性能。

  市场:看准吃透 迎头赶上

  “当前的市场形势依旧很严峻,艏侧推进器利润微薄,一旦成本控制不好,就可能会亏本。”苏州船用机械有限公司营销部副部长章华表示,面对当前船配市场需求“量少、档次高”的现状及国外船配企业的激烈竞争,企业下一步的调整方向,是开发喷水推进器和升降式舵桨等新产品。不少船机企业负责人也已经认识到,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将创新驱动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词,是行业的大势所趋,企业必须迎头赶上。

  随着落后产能逐渐被化解,“作坊式”的船配企业开始被市场淘汰出局。目前,船配行业正处于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的转型升级阶段,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存在挑战。就潜藏的机遇而言,业内专家表示,船配企业要从“中国制造2025”中看到国家推进产业升级的坚定决心,密切关注、研究吃透国家的产业政策,跟着形势走,真正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向国际知名的曼恩、瓦锡兰等品牌看齐,从而跳出低端同质化竞争,找到发展的广阔“蓝海”。一方面,船配企业要善于从“中国制造2025”中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发展方向,着力在制造装备水平提升、自动化技术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另一方面,要顺势而为,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参与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研发上,努力重塑新常态下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对企业而言,要加快产品转型和制造过程技术创新,而不是“一窝蜂”式地跟风搞同质化项目。

  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也面临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为此,船配企业须全力应对转型升级的挑战。除了通过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还可以主动作为,推动政府出台更有利于本土船配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例如,当前,国内企业有能力为一些港口的全回转拖船配套全回转侧推产品。然而,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国内船配企业常常遇到“须有已成功案例”“指定使用进口设备”等不合理、不公平的门槛。如果能够推动政府制定市场准入的技术标准,形成更加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将会在企业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使得本土配套率不高的局面得到改观。

  业内专家提醒,“中国制造2015”提出后,从国家层面来看,应集中整合资源,尽早出台具体的配套措施,给予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的必要支持,引导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并购,促进关键配套设备竞争力的提升;从企业层面来看,船配企业应结合未来10年船舶行业智能化制造的特点和需求,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不断推进创新,在更多产品领域实现“中国制造”。(中国船舶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