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实质阶段 五股迎发展良机
首农奶牛找到大牧场
采访河北定州市高蓬镇,我们又听到一则“红手印”的故事:这里两个村的144名党员希望将自己的土地适度流转,参与首农奶牛养殖项目。
首农到河北养牛,这已不是新闻,10多年前,首农就开始在河北、天津等地布局现代农业、畜牧业基地,目前其京外项目规模,已远超北京本部。而新落成的定州项目,更是让沙荒地变身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养牛”大牧场。
首农跨区域发展,除了政府部门大力推动,更重要的是遵循了市场规律,实现了与当地深度融合,企业攒足后劲,农户得到实惠,政府调了结构,市场提了品质,三地受益、四方共赢,成为区域产业合作成功的关键。
牛舍屋顶电动伸缩
在高蓬镇的首农奶牛养殖园区,我们见识了“智能化养牛”。
先看牛棚。长366米、跨度61米,每个牛棚可饲养960头奶牛,是目前全国跨度最大的牛舍。让人叫绝的是可伸缩牛棚顶,按下开关,牛舍屋顶缓缓打开,阳光照射,奶牛悠闲吃食。
这种滑动顶棚,是首农首创,可防止雨水落入,可减少细菌滋生。旁边连着露天运动场,牛儿可以像操场上的儿童一样,随时撒欢。“相当于奶牛的别墅。”园区负责人郑建华笑言。
牧场月产小牛2000多头,小牛吃奶,耳环与奶嘴自动感应,既定量供应,又随时体检。挤奶设备则可同时为数百头奶牛挤奶,每个奶位均有电子显示屏,上面清晰地显示入位牛只的编号、出奶量以及出奶持续时间等,对每头牛实现“数字化管理”。鲜奶通过专用管道流入位于地下的储存罐,温度瞬间降到4℃以下,然后直接运到大容量奶罐车,运往乳品加工厂。
定州牧场达产后奶牛存栏6万头、肉牛2万头,日产鲜奶1000吨,目前完成的一期工程存栏1.5万头。奶牛的生活环境相当讲究,园区引进了益生菌,与牛舍里的沙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生物预处理,这种活性微生物发酵代谢可抑制有害菌繁殖,保障牛栏卫生;而牛舍的周围,是大片标准化种植的牧草,既做饲料田,也是隔离地;上岗人员,每天要洗澡、换衣、换鞋,然后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