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标准争夺战将开启 六股拉升迫在眉睫
智能汽车迎风口 标准争夺战开启
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发生什么,不过机会永远属于先行者。9月9日,凯翼汽车总经理郑兆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智能互联汽车究竟怎样?谁也不知道标准答案。但正因为尚无标准,谁都有可能成为标准。”
郑兆瑞说,凯翼汽车的计划是,成为智能汽车标准制定的引领者。一周之前,这家公司的智能汽车研究院刚刚成立。
现在智能汽车领域众星云集。既有苹果、谷歌、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有上汽、沃尔沃这样的传统车企,同时乐视汽车、蔚来汽车、凯翼、博泰等后起之秀都在布局。
可以预见的是:新领域的突破,不仅完全由投资额的多少决定,从某种意义上看,谁的产品更符合消费需求,谁创造的模式更引领行业潮流,谁就有可能成功。郑兆瑞认为,这也是凯翼的机会。
“凯翼制定的目标是,第一步与行业同步;第二步做到局部领先,如在语言识别、智能功能推送等方面;第三步,实现全面超越,成为智能汽车标准制定的引领者。”郑兆瑞说。
与传统车企需要品牌积累不同,互联网汽车行业,更接近网络消费模式,并非谁的资格老,谁的投资大,谁就能成为“老大”。撇开传统汽车行业思路,互联网汽车理念是,只要创新模式和产品取得消费者认同,即便是一家小企业,也可能一夜走红。
实际上,虽然参与打造智能汽车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商业模式殊途同归,大家都在考虑,如何实现创新。
在产品上,目前业内的共识是,智能汽车首先是电动汽车;第二,智能汽车成功的关键是有一个创新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从造车到使用的各个层面。比如,传统汽车的利润来源在于造车卖车,赚取中间差价,而未来智能汽车实现以后,很可能在使用环节中赚取利润,造车卖车甚至可以不赚钱。
以手机为例,消费者通常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产品,但在服务上却被“套牢”,厂家可以在使用终端,获取更多的利润。郑兆瑞认为,当80%左右的车辆都实现自动驾驶后,汽车厂家还可以参与分时租赁的运作中。
分时租赁模式是指,在车辆实现自动驾驶后,消费者并不需要拥有车,此时车已经成为随叫随到的工具,且成本大大低于拥有。除非高端的、要彰显个性和豪华的车主,才会去选择拥有车。
所以,智能汽车制造者认为,未来汽车,将不再是一辆简单的交通工具。车主坐在车内,只需轻轻一点或者说一句话,家里的电饭煲就自动工作了;无需去4S店,车会对自己进行“体检”,然后生成“检测报告”。
这只是目前大家对智能汽车的一些想法,至于未来会智能化到什么程度,谁也不能清晰描述,而这也为大家争夺“标准制定者”提供了机会。
就像新能源汽车的成功,需要油价高涨、产品成熟、社会配套设施、政策支持等许多条件成熟一样,智能汽车亦是如此。从目前情况看,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认知尚不足,用户需求尚不支撑。
“智能汽车的发展,也需要时间。”不过,郑兆瑞坚信,如同消费者对SUV产品的认同,推动SUV销量大涨一样,智能汽车同样会迎来这样的风口期。
智能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汽车,这也需要一个过程。“无人驾驶的实现至少需要15年。”沃尔沃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总裁Peter Mertens判断。对此,郑兆瑞也认为,无人驾驶的实现,需要很长时间,但可以分步走。
最早能实现的是车本身的智能配备、娱乐、安防、导航、健康检测、远程控制等功能;第二步实现的是汽车与可穿戴设备,如手表与车相互连,眼镜、钥匙与车的互联等;第三步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
在此之前,车企所要做的是,改变消费者以往的消费习惯,培养未来消费者。此外,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企业还必须要考虑如何让自己活下来,坚持到那一天。
“车机在车内的功能肯定要强于手机。”博泰CEO应宜伦告诉记者,博泰正在做的是,将车内按键消失,用屏幕替代,最终让车主抛弃手机。“这一时间不会很久,预计在5年之内。”应宜伦说。
博泰刚刚推出了擎感IPDA智能车脑,以取代消费者在车内使用手机的习惯,同时,该产品也进行后装和前装,以通过销量支持下一步发展。
对此,凯翼采取的策略是,产品一代代升级。在刚刚举行的成都车展上,凯翼推出 c3和c3r,两款首次采用“旋钮换挡的智动挡”车型,其首款智能互联产品将于2015年年底上市。(21世纪经济报道)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