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行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概念股价值解析
编者按: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电梯产量和消费量在全球占比都达到60%以上,预计2015年全年电梯产量接近80万部,按每部均价20万元计算,已经是一个千亿级市场。但我国人均电梯保有量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长期来看,我国电梯保有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行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存量基数和下游景气,推动行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我国新梯产销量增速减缓,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电梯业经过近10年年均20%的高速增长,电梯产量增长近6倍,预计2015年底电梯保有量将突破430万台,随着存量基数的扩大,行业从原来的爆发增长阶段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另一方面,作为电梯行业最主要的下游,地产行业景气度与电梯需求关联性较强。随着地产市场景气回落,房屋累计施工面积增速不断下降,行业需求放缓。
轨交、保障房、旧梯改造等新增需求对冲部分下滑压力。电梯下游需求中商业住宅用电梯占总需求的一半以上,还有约30-40%的需求和房地产行业关联不大。与地产新增需求放缓形成对比的是,电梯销售在轨道交通、保障房和旧梯改造更新等几个领域呈现高增长态势,新增需求对传统需求下滑形成一定对冲,未来3-5年新梯产销增速仍能维持在5-10%。
安装维保后市场有望迎来爆发。2015年全国430万台电梯将产生至少200亿元的维保收入规模,而且随着运行超过15年的电梯,逐渐进入高维保费用阶段,这一后市场规模还在爬坡增长。同时,电梯维保后市场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出于安全和法规考虑,越来越多的电梯业主倾向选择电梯原厂进行专业的维修保养。我们预计未来五年行业维保业务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将达到30%以上的规模。
二、行业两大转型方向
行业两大属性奠定未来转型方向。首先,电梯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稳健、资金充沛的特点为企业外延式发展提供了资金条件。而未来地产景气回落、新梯销售增速放缓则为企业转型提供契机,因此电梯企业都具有寻找新增长点的转型动力。其次,电梯企业具备的智能制造基因也为业务转型提供了产业基础和突破方向。国内大部分电梯生产工序都实现自动化,对机器人应用前景有着直观的认识。我们认为,将机器人、物联网与电梯企业制造能力相融合,切入智能制造领域,是未来电梯业的发展趋势。
风险提示。下游景气回落导致电梯需求低于预期;维保市场规模增长缓慢;企业往机器人等方向转型的进度具有不确定性。
三、重点公司
江南嘉捷
我国民族品牌电梯整机生产和销售的领先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梯、扶梯、自动人行道、立体停车设备和控制系统等。公司采取轻资产运行的发展策略,与同为民族品牌的博林特和某电梯企业对比,公司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显著低于竞争对手,因为公司电梯部件自制比例低,大部分部件进行外部加工。公司目前市值相对较低,在电梯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趋势下,我们认为公司经营更加灵活,业绩具有较强防御性。近年来公司向生产和服务型企业转型,积极开展电梯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相关研发和市场拓展。公司布局的工业级3D打印业务今年有望实现突破,我们建议关注公司转型升级动态。
博林特(002689)
公司过去采用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收入规模在电梯上市公司中最小,但经营稳健,对终端客户,安装服务质量具有较强把控能力。公司对外部加工依赖较小,电梯部件自制比例极高,拥有行业最高的毛利率,但受直销成本影响,净利率仅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以利润分成的方式收购大股东远大集团旗下 “智能磨削机器人系列技术”和远大环境100%股权。其中,智能磨削机器人可用于铸铁件、船用推进器、铝合金轮毂等领域,可以有效替代人工,大幅提升打磨的精度与速度。我们建议关注机器人和环保收购公司并表后对业绩的持续贡献,以及公司未来外延方面的表现。
上海机电
国内电梯上市公司龙头企业,旗下上海三菱电梯品牌主要定位高端领域,市场认可度较高。2015年,长期处于拖累公司业绩的印包业务的资产剥离完毕,产生约8亿元的一次性处置利润。作为公司主要出血点,印包业务从2016年开始将不再产生任何亏损,公司未来轻装上阵加快业务聚焦和转型。
公司与全球精密减速机行业龙头纳博设立的合资公司纳博(中国)精机将利用双方在技术、制造和渠道方面的优势,加速高端精密减速机产品在国内的产业化进程。公司作为上海国资委下的先进制造业代表和上海电气集团高端制造上市平台,未来有望享受国改政策红利。我们建议关注电气集团资产证券化进度和公司新型业务业绩释放。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