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巴黎气候大会三大主题 六股崭露头角
聚焦巴黎气候大会 三大主题值得关注
●目前国内能源主要以火电为主,包括风能、光能、核能在内的新能源目前由于成本、技术与稳定性等原因,占比一直较低。新能源的推广普及程度与政策息息相关,“十三五”规划细则出台在即,未来主题有望进一步得到催化
●EMC是一种用减少的能源费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目前市场初步发展,未来随着政策的继续加码,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储能产业调节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未来市场需求巨大
●碳处理主要包括碳交易和碳捕捉与碳封存(CCS)。碳交易目前七省市试点已全部启动,未来有望实现全国交易。CCS从全球角度来看,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目前已进行项目的主要因素,未来随着政策的确定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CCS行业有望与全球共同成长
●沿着能源替代、节能储能、碳处理三条主线,主题受益组合主要包括:科远股份(002380)、江淮汽车(600418)、南都电源(300068)、中电远达(600292)、大洋电机(002249)等
⊙国泰君安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确保在2050年前地球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这次巴黎会议有望打破持续了近20余年的气候僵局,建立一个全新的气候机制。
中美欧积极响应 多重利好保障巴黎打破困境
从以往会议的情况来看,困扰着气候大会达成协议的几个重大问题,近期都有缓解的迹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拿出实际行动为巴黎气候大会顺利达成实质性协议打下良好基础。
于1997年签订,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目前唯一的强制性协议,2020年其第二承诺期到期。目前各国都给出积极信号以保证在巴黎会议上能达成法律共识,保障2020年后存在一个具备强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
尽管“国家自主贡献”早在2014年就在利马气候大会上被纳入决议,但由于美方一再拒绝接受“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各国的国家自主贡献一直处于难产状态。随着中美联合声明互相承认拥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范例。
“绿色气候基金”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被首次提出,其主要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气候基金一直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之中。截至2014年12月,基金总额才勉强过100亿美元,远低于预期,绿色基金融资难是困扰气候大会达成有效协议的又一拦路虎。
在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该问题的解决初见曙光,美方在中美联合声明重申向该基金捐资30亿美元,而中国将拿出200亿人民币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包括增强其使用绿色气候基金资金的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中美两个国际性大国带头出资,起了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预计未来绿色气候基金融资能顺利进行。
新机制下机会凸显
与此前的气候会议不同,这次参会各方以确实的行动支持巴黎会议的顺利召开,尤其是中美的连续表态,更是为达成确定性的协议打上一剂强心针。我们预计未来新气候机制的形成有望推进国内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地,投资机会得以凸显。
在2015年6月份,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了中国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森林储蓄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我们按能源使用过程将相应气候举措分为能源替代、节能储能、碳处理三个不同时期,在不同阶段内均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风电抢装结束 政策重点解决弃风现象
由于2015年1月7日,发改委发布《关于适当调整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宣布对陆上风电继续实行分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政策,调整适用于2015年1月1日以后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准但于2016年1月1日以后投运的陆上风电项目。在该通知催化下,风电企业为了获得较多补贴,风能建设经历了一轮较大的抢装潮,随着抢装潮的结束,未来风电重心可能从陆上风电建设转为海上风电建设与风电的运营。
“十三五”风电规划将淡化装机目标,重在调整政策,并重点解决补贴资金、弃风限电问题,并将积极发展不限电地区上不封顶、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简化风电项目的市场准入、电改落地带来的风电运行环境等四大领域。
光能回暖 行业蓄势等爆发
光能是世界上可开发的最大新能源之一,根据对到达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进行转化形式的不同,太阳能的利用可以分为光热和光伏两大类别。光伏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伏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光热是指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工艺,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光伏方面,根据能源局近期发布的《调增部分地区2015年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的通知》,将之前下达的2015年全国光伏电站新建设规模上调30%,根据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90万千瓦,同比增长161%,从光伏发电上网电量来看,2015年上半年达到了137亿千瓦时,超过2013年与2014年的综合。此外,201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已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30%,整体回暖趋势明显。
光热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球光热发电运行装机容量从2013年的3430MW增至4533MW,增幅达到32%。其中,装机增量主要来自美国、西班牙等光热传统市场,随着南非、摩洛哥等新兴市场的装机容量逐步释放,未来的主要市场增量将来自新兴市场。就国内情况来说,目前行业仍处于发展期,未来拟开工装机量达到320MW,随着示范项目电价政策等关键细化政策的出台,光热有望打开一片新天地。
核能加速复苏 新兴市场跨越式发展
自从2011年日本核电站事件之后,国务院颁布中国核电政策“国四条”,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2012年10月24日,中国核电项目有限重启。核电站建设《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2014年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核电厂址保护。加快完成AP1000(第三代核技术)设计固化、主设备定型,推动AP1000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设。
根据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设定目标,到2020年,中国计划在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GW,在建容量达到30GW以上。若以每台机组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推算,预计2015年前我国平均每年将有5台机组开工建设,2020年前我国平均每年将有6台机组开工建设,高峰时段预计将同时在建约40台机组。长期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核电市场对核电的需求强烈,在全球核反应堆申请数量中,中国以142座居于全球首位,此外,排名靠前的国家中新兴核电市场也占多数的位置。
新能源汽车正处风口 产量频超预期
新能源汽车是2015年汽车行业的一大亮点,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5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07万辆,环比增长54.57%,同比增长接近8倍。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从一线城市向全国扩展,各项补贴政策的继续加码,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上演翻倍增长的好戏。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看,产业链下游是整车制造及配件,包括电动轿车、电动客车与充电设备;中游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包括电池、电容、电机等;上游是制造部件的原材料,包括制造电池、电控等锂、隔膜、电解质,以及制造硅钢、稀土等。未来随着政策加码,充电桩、整车制造、高能效动力电池等行业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建筑能耗增长迅速 节能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7.5%,据国家建设部科技司估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能上升到35%左右,超过工业能耗成为第一用能领域。目前对比国外同气候国家,我国在建筑能耗方面要高不少,就热传系数来说,外墙是国外的3.5到4.5倍、外窗是2到3倍、屋面是3到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率是3到6倍,未来这些方面均有较大潜力值得挖掘。
EMC市场整装待发 需继续开拓
合同能源管理(EMC)发起于20世纪70年代,其是一种节能服务管理,EMCo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与保证等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节能效应汇总回收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服务模式。
从全球市场来看,主要分三种EMC促进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技能服务公司主导、中介机构主导的促进模式。我国EMC模式最早出现于1997年,最先得以发展的是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主导模式;在1998年之后的几年,随着政府机构设立国家节能中心等一系列促进机构,国内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促进模式;在2011年5月,随着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提出“节能超市”概念,标志着国内出现以中介机构主导的促进模式,三大模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EMC行业发展进入全新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EMC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国内EMC行业由于补贴的存在以及规模因素主要以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为主,而国外主要以节能量保证型模式为主,未来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与规范成熟,节能量保证型模式有望逐步得到推广。
从1997年EMC登陆中国起,政策一直是左右EMC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在“十三五”规划建议出台与巴黎气候大会召开之际,我们预计未来政策会继续加码在EMC上,整个行业有望得到超预期的发展。
绿色建筑每年创造千亿市场
我国目前90%以上建筑属于非绿色建筑,无论是新建建筑的绿色化还是旧建筑改造均存在着巨大市场等待开拓,保守估计新建绿色建筑2014年市场容量为370亿元,旧城改造每年保守估计市场容量为750亿,未来市场潜力仍有待开发。
根据2013年公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的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其中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从2014年起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要求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0%。此项规定为未来绿色建筑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来看,根据《2014年度绿色建筑平价标识停机报告》,我国绿标一星级至三星级的公共建筑增量成本分别为21元/平方米,102元/平方米,161元/平方米,住宅相应星级的增量成为23元/平方米、66元/平方米与121元/平方米,但由于相应补贴的存在,对公司来说增量成本要远小于此数据。
就市场容量来说,如果按我国2014年新增22亿立方米建筑竣工面积的20%来算,绿色建筑2014年新增面积为4.4亿立方米。按二星级绿标的住宅、公共建筑均价替代市场整体增量成本,保守估算新增绿色建筑市场容量达到370亿元。
旧城改造是建筑节能另外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老建筑绿色化比率在10%以下,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32.91平方米、农村37.09平方米,按2012年7.1亿城镇人口,6.4亿农村人口来算,一共约有470亿平方米的住宅面积。旧城的节能改造一般集中在屋面、外墙、门窗改造,而且节能改造不仅限于北方采暖地区,南方冬暖夏热与冬冷夏热区均适用节能改造。
削峰填谷 储能增长可期
电网负荷峰谷差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不断变大,而储能系统除了能平滑电力负荷、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还能降低电网冲击,调节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总的来说,储能的效用贯穿电力系统各环节,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调峰/调频,配网侧的分布式储能和用户侧的分布式微网储能,以及重要部门和设施的应急备用电源,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会拉动储能行业快速增长。
201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市场持续发酵,应用需求进一步增大。根据CNESA数据库统计,截至2015年6月底,全球新增储能项目45个,装机507.5MW,其中投运项目14个,装机63.7MW;在建项目4个,装机47.5MW;规划的项目27个,装机396.3MW。根据NavigantResearch预测,到2024年全球电网储能、社区储能、住宅储能与商用储能市场的收益将达到210亿美元,增长可期。
方兴未艾 碳处理潜力值得挖掘
碳处理分为碳交易、碳捕捉与封存,目前这两部分市场在国内均处于萌芽阶段,从全球来看,碳交易在国外发展较为迅速,市场相对成熟;碳捕捉与封存目前处于新生阶段,行业嗷嗷待哺,潜力巨大。
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省市作为交易试点;经过2年时间发展,试点省市的整体方案制度设计、技术标准体系开发、企业排放数据收集,碳排放交易平台设计等已经基本完成。2013年6月,深圳正式启动交易试点,随后其他试点城市也开始正式启动,未来借政策东风,行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三条主线寻找受益标的
我们认为三类上市公司将分享到低碳经济带来的投资机会:
主线一:能源替代相应公司。新能源作为清洁能源,在保护气候环境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风能、光能还是核能在能源储备、环境友好度上较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有较大优势;此外,新能源汽车也在能源替代中起到重要作用。受益组合包括:江淮汽车(600418)、大洋电机(002249)、天顺风能(002531)、首航节能(002665)、长青集团(002616)等。
主线二:节能储能相应公司。如何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做到让能源损耗最少,使用率最高是节能储能公司的价值所在。受益组合包括:科远股份(002380)、南都电源(300068)、圣阳股份(002580)、中材节能(603126)、红宝丽(002165)、南玻A(000012)等。
主线三:碳处理主题投资机会。未来碳处理主要的投资机会集中碳交易与包括碳捕捉、碳运输与碳封存的各个环节内。受益组合包括:中电远达(600292)、置信电气(600517)、深圳能源(000027)、雪迪龙(002658)、爱康科技(002610)、清新环境(002573)等。
(上海证券报)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