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反思创业板出现的种种问题
目前创业板上市企业一共有233家,从募集资金情况看,每家企业平均计划募集2.5亿元,实际募集了7.5亿元,超募5亿元。这些企业在募集资金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也形成了造富现象,233家企业造出的亿万级富翁有717人,十亿级富翁有106人。
从成长性上看,创业板并没有满足高成长、高科技的概念。深交所上市的400多家企业去年利润平均增长42%,中小板的为33%,创业板为31%。创业板上市企业去年平均利润是0.67元,但如果扣除它们超募的5亿元资金所带来的收益按8%算,也就是4000万元,这233家企业的平均股本是9872万股,4000万元给它们带来的利润是0.42元。我想它们利润的实际增长可能也不超过0.3元。
在看到这些“天花板”数字之后,也要看到二级市场的情况。创业板上市企业平均发行价格是34元,现在二级市场平均价格是22元。去年5月1日,创业板指数从1000点正式启动,如今是790多点。深成指也是从1000点启动,如今是12000点。创业板市场的造富跟二级市场股民的普遍亏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一种现象是,今年1月以来有80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平均市盈率降到30几倍,最近有几家企业陆续出现发行失败或中止发行的情况,而且这80家企业当日破发的占33%,现在在二级市场破发的有11%。233家创业板企业,现有112家破发。这些现象合理吗?是从天花板到地板的合理现象,还是潜藏着更大的危机?
美国道琼斯指数又回升到10000多点,中国股市从2009年年底到2010年年底反而跌了400多点。导致中国股市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有四个:国际原因、中国宏观形势、上市公司的质量以及政策的原因。
国际原因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是好事,我们把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当中的45%都拿去买了美国国债,实际上全世界都知道这两年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尽管我们有点儿担心,但中国的宏观形势依然向好。上市公司质量也不差,去年业绩增长30%多,税后利润有四五毛钱,今年上半年业绩再次增长32%以上。
光想扩大融资,却没有积极的股市政策扶持股市,而没有股市,直接融资就是空话。所以我要说的是最后一个原因政策。我想谈一谈对资本市场的制度性伤害的反思。话虽说得很重,但爱之深恨之切。现在创业板种种问题产生的危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误导了我们的领导和决策。这几年我们没有推出积极的扶持政策,而是一味地融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创业板制造了中国股市泡沫和繁荣的假象。我们的领导很单纯,认为市场涨起来了,越涨风险越低,似乎不会爆发危机。
二是误导了创业者,使其走入歧途。创业者不去创业,他们发现了一个来钱更快的机会。创业板平均发行价格34元,33元都进了资本公积金。233家创业板企业,221家是家族公司,家族平均持股55%(发行前55%,发行后45%),33元中有50%左右划归他们口袋了。
三是影响了社会风气。大家都要上创业板,因为它给人们带来的财富是原来的十倍甚至百倍。这是我们不提倡的致富途径。
除了这些伤害,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就是二级市场压力以及套现。到2012年10月,创业板经过3年后解禁,大股东就开始登场了,他们都是家族企业,独立董事都是他们聘的,董事会利用资本全流通可以高抛低吸。因为信息不对称,所以管理架构也存在着隐患,二级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
是什么原因导致创业板今天的问题呢?本来打算一年至少推300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现在一年零九个月过去了,才推了233家,原因是什么?发行制度的不合理是关键问题。
发行制度提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总不成功?原因是审批者不愿丢弃权力。光从技术上套西方的方式是不行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创业板的问题,第一个对策是坚持监审分离。交易所应该在第一线承担责任,证监会进行监管,交易所出问题就罚交易所。
要把责任真正落实到保荐人和承销商,我认为,第二个对策就是要建立保荐人和承销人的评级制度。保荐人应该分为四个等级,A级的,可以为投资人评级;出了问题的,就要被限制保荐数量;如果出现严重偏差,甚至造假的,就要暂停其保荐人资格一年;如果问题严重,就要立刻吊销保荐人资格。
在这两点能够解决的前提下,才是抓住了中国发行制度改革的本质。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