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问题 21年年均退市公司只有2家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手机巨头诺基亚向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主动申请退市的同时,中国证券市场上逾百家垃圾上市公司,却让监管者在退市问题上伤透了脑筋。
11月18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通气会,再度就A股退市机制等热点问题,作出一一回应。
困扰资本市场长达21年的退市问题,也随之再度成为A股投资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三个月两提退市
在18日的新闻通气会上,证监会方面坦言,健全退市机制一直是其监管中的重点工作,证监会曾于2010年4月专门成立专题小组,目前已初步形成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总体思路。
出席此次新闻通气会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必须提高上市公司重组门槛和健全退市责任追究机制,形成有利于风险化解和平稳退市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才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而在此之前的11月9日,证监会刚刚表示,将进一步督促上市公司提升对股东的回报,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
证监会方面做出前述表态的一个共同的背景是,郭树清于10月31日正式赴任证监会主席职位。
投资者也由此形象的将前述表态形容为郭树清上任后烧的“两把火”,“这样的比喻有一定的道理”。上海某知名券商投行部的一位高层人士对此表示。
“会里的确成立过一个研究退市问题的专题小组,但听说之前已经解散了。”上述券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据其介绍,由前述专题小组研究制定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早在2011年5月13日,便正式发布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最终形成的名为《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的文件,则在2011年8月1日对外公布,该文件已经自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证监会相关高层多次回应A股退市问题之后,上述文件也被投资者视作监管层为解决退市问题而推出的最新举措。
上述文件被投资者简称为“借壳新规”,并认为“新规将终止重组游戏”,促进垃圾股退市,证监会方面则认为上述文件“有利于统筹平衡借壳上市与IPO的监管效率,有利于市场化退市机制改革的推进和出台”。
但是 “借壳新规”施行还不到三个月,证监会又重提提高重组门槛和退市问题。
记者从另一名券商并购人士处了解到,前述“决定”中最有约束力的规定有两条,分别为“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以及“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
然而,根据WIND数据显示,2009年通过借壳重组上市的企业共有19家,其中不能满足上述监管条件的企业只有3家,占总数不足16%。
在借壳新规施行之后公布重组方案的高新发展(000528.SZ)同样遭遇了类似问题。
高新发展于9月16日发布的重组公告显示,公司将由邛崃市鸿丰钾矿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鸿丰钾肥)借壳上市。
公告显示,鸿丰钾肥虽然成立于2007年9月21日,但真正投入生产却是在2011年3月份,至今不满一年。
此外,尽管鸿丰钾肥2009、2010年两年的净利润达到377.44万元和1770.96万元,但其利润均来自于供货商因产品质量问题而提供的赔偿款,并非来自实业经营。
“好不容易搞出来一个借壳新规,约束力本来就非常有限,没想到刚开始施行就遭到这样的挑战,还谈什么与IPO趋同呢。”上述专业并购人士坦言。
实际上,市场对9月1日施行的“借壳新规”也并不感冒。
9月1日当天上证指数下跌0.44%,但ST板块指数却逆市上扬0.52%。不仅如此,当日ST板块还出现了多达14只涨停个股。
21年仅摘牌42家公司
来自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A股设立至今的21年间,除了因吸收合并以及分立等特殊原因而退市的上市公司外,真正意义上因监管规则而退市公司只有42家。
这一数据仅占目前上市公司总数的1.82%,设立至今已有21年的A股市场,年均退市公司只有2家。
统计数据还显示,退市公司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退市公司集中出现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8家和11家,仅这两年的退市企业家数就占到总数的近一半。
另一个突出的现象则是,2008年至今的四年间,A股还没有出现一家因监管规则而退市的上市公司,迄今为止最近的一家退市的上市公司还是2007年12月退市的*ST联谊。
“这样的现象说明关于退市的监管规则几乎已经是形同虚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
据其分析,退市公司之所以集中在2004年前后,“一方面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进行股改,借壳难以套现,最主要还是因为熊市导致市场丧失了融资功能和财富放大效应,没有人愿意借壳上市,垃圾股自然只能退市。”
与前述已经退市的上市公司相比,在形同虚设的退市机制的庇护下,有些垃圾股却凭借着“高超”的财务技巧,挺过数年熊市,至今还一直占据着宝贵的上市资源。
有A股最长寿ST公司之称的ST东海A(000613.SZ),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家1997年上市的公司,从1999年5月便开始戴上ST帽子,一直延续至今,已经长达12年之久,但凭借着“亏两年赚一年”式的财务游戏,ST东海A至今仍未退市。
相关信息显示,证监会关于退市的制度设计最早是在2001年初,当年2月22日证监会出台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正式推出退市制度。
上述文件实施后,PT红光、PT水仙、PT双鹿、PT网点、PT农商社、PT中浩等6家上市公司因连续亏损被执行暂停上市。
在6家首批暂停上市公司浮出水面之后,上交所和深交所曾对其发出通知,要求各公司“做好被终止上市的准备工作”,并提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有意思的是,最终被真正执行退市的只有PT水仙和PT中浩两家上市公司。其中PT水仙自2001年4月23日起终止上市,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只被摘牌的股票。
不仅如此,另外四家首批暂停上市公司至今仍活跃在A股市场。
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借壳重组让这些曾经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免遭摘牌,但是却无法改变其亏损的宿命。
其中,曾因欺诈发行上市的PT红光,尽管历经数次重组,并依次改名ST博讯、ST博信,却从2001年起始终未能摆脱象征垃圾股的ST帽子,至今公司的主营业务仍为亏损状态。
笔者今日为大家的挖掘的是一只严重超跌的个股,而且该股在大盘调整之际依然顽强的构筑了w底形态,说明有资金持续的流入,开始底部建仓,等待市场的企稳后的强势反弹。公司大股东是深圳投资集团,隶属深圳国资委,由于公司从以前的夕阳产业纺织行业转向高科技领域,大股东近期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开始整合旗下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市场资金得此消息后,开始大幅建仓该股。加上公司重点开发的液晶显示器用偏光片,属自有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具备进口替代,业绩得到强势支撑。
想拥有飙升牛股,可关注液晶偏光片+11年业绩大爆发+深圳国资委重组+千万资金逆势增持=逆势狂飙展开——深圳国资委重组在即!千万资金抢筹,可通过下方端口,一分钟免费获得。(本信息完全免费,投资者请放心。)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