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创业板

创业板"病"得不轻 去泡沫化能否持续?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1年以来,创业板经历了一轮惨烈跌势,市场称之为“去泡沫化”。在这一年里,原先风光无限的创业板公司遭遇到了“滑铁卢”,创业板公司的“三高”特性饱受投资者诟病,新股破发成了常态。这致使创业板公司的市盈率从去年的70多倍直降至30倍左右。创业板“去泡沫化”进程出现加速。春节后,创业板走势能否呈现生龙活虎的一面?还有一个不容轻视的问题是,短期内市场可以用资金来拯救,根治的话恐怕还需要制度改革。

  创业板恐成“套牢板”

  在大多数媒体的描述中,“套现板”过后,创业板很有可能又将成为“套牢板”。

  截至1月31日中午收盘,创业板指收报643.73点,跌7.52点,跌幅1.15%;创业板综指报642.22点,跌7.61点,跌幅1.17%,成交31.79亿元。而就在春节前夕,创业板指一路走低,成为沪深两市跌得最惨的股票。2012年开市第二天,创业板就遭遇了惨烈的现实,在上百只跌停股中,创业板充当了主力军。1月6日,在一片惨绿中,创业板综合指数创下设立以来的新低—662.93点。这意味着从2010年6月1日创业板指数正式登场开始,一年半来,创业板的跌幅已达到33.71%。

  回眸过去,2011年以来的惨淡行情中,创业板、中小板在多数时段内都是重灾区。2011年12月开始,以创业板中小板为代表的小盘股持续遭遇资金流出。特别是,近期指数虽然并未大跌,但小盘股的“挤泡”征程却出现加速迹象。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11年上市的124家创业板公司的股价低于发行价的公司有71家,而整个创业板公司中,股价低于发行价的公司也占去了半壁江山。

  具体来看,2011年12月上半月,伴随上证综指的单边下行,创业板中小板快速下跌;而2011年12月下半月开始,上证综指大步向下的走势暂停,转为弱势震荡,然而中小板综指和创业板指数却不断刷新阶段和历史新低;2012年首日市场走出“开门绿”,小盘股依然是下跌重灾区。

  “三高”让创业板“病”得不轻

  截至2011年年底,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新军,创业板上市两年多的时间已经从最开始的28家扩容至277家,随着创业板队伍的壮大,无数个中小企业通过成功上市在资本市场上融到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创业板的成长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创新型中小企业从非上市公司走向公众公司,暴露出了诸如新股发行“三高”(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募集资金的使用管理有待规范、高管离职套现、公司治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尤其是去年年底多只个股跌停的惨况,更让让创业板显得“雪上加霜”。而事实上,一直困扰着创业板的“三高”问题才是病根,中小板、创业板这些小盘股之所以在2011年跌幅巨大,与这些股票被过度炒作、估值过高不无关系。

  其中的高市盈率无疑是泡沫的核心标志。其实,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创业板、中小板股票已开始竞相杀跌。11月15日以来,创业板综指、中小板指的累计跌幅高达27.59%和25%。而去年股价跌幅最大的10只股票,7只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以及谨慎悲观的市场氛围中,高估值的小盘股自然成为“高危群体”,一旦资金撤离的导火线拉响,恐慌情绪便会迅速蔓延,进而导致更为剧烈的下跌。而资金持续流出小盘股,对于市场人气也造成显著冲击,从而陷入“越跌越慌、越慌越卖”的恶性循环。而一位私募人士则认为,目前整个市场都在弱势中“去泡沫”,估值高企的创业板,包括中小板都将成为“重灾区”。

  “对创业板市场来说,强化监管是走向规范的前提;对创业公司来说,要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治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告诉记者。可以看到,两年多来,一系列创新性的监管措施,使创业板逐步走上日益规范的运行轨道。

  “去泡沫化”今年将加码

  当前,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究竟还要挤出多少“泡沫”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相关媒体统计,285家创业板公司已全部披露了2011年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或年报,近七成公司报喜。反观近日,创业板指一路走低,形势不容乐观。有分析师表示,创业板的“去泡沫化”进程从去年底已开始显现,今年恐将更为惨烈。

  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创业板去年的业绩没有超出市场预期,此外还面临限售解禁、估值偏高等多重因素影响,所以从长期来看,价值回归过程仍未结束。大成基金也认为,衡量股票的投资价值不能绕开估值和成长两个角度。从这两个角度看,中小板和创业板整体“去泡沫化”的趋势仍将延续。在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中小板、创业板密集扩容使其个股分化较大,当前中小板、创业板估值相对主板市场依然偏高,若无业绩支撑,其估值结构难以维持。此外,从目前监管层颁布的相关股市政策而言,亦对当前中小板、创业板高估值现状造成不利。因此,综合来看,2012年对于中小板、创业板依然是“去泡沫化”过程。

  不过,也有声音指出,创业板公司早期超募问题与公司本身需要更多地兑现价值、投行追求高募资额以及市场盲目追捧等行为有关,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远高于大公司,其高成长性也必然伴随着高风险,监管部门、上市企业以及投资者应当保持理性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创业板市场规模的扩大、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其作用的发挥,创业板新股定价正理性回归。以2011年6月份以来创业板新上市的47家公司为例,47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7倍,较2011年6月份以前的66倍已大幅下降,发行市盈率最低已降至18倍,最高也仅为62倍,表明创业板推出初期高市盈率发行的现象正逐步缓解,新股发行定价正理性回归。47家公司平均超募比例降至72.41%,也远低于2011年6月份以前的 189.62%的超募比例。

  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持乐观态度认为,虽然短期来看,创业板整体估值处在“去泡沫化”阶段,公司业绩出现分化,但不乏高成长性的优质公司,且当前创业板平均个股规模较小,公司上市后进入“二次创业”阶段,未来仍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