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不减持承诺变脸 王忠磊两日套现1.77亿
华谊兄弟资本迷局:130亿文化城虚实待考
今年5月,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谊兄弟”)两次减持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掌趣科技”)共计510万股,该股份占掌趣科技总股本的3.21%。华谊兄弟以此套现2.85亿元,获利2.5亿元。与此同时,华谊兄弟与珠江投资、坪山城投三家公司联手投资130亿元在深圳建设的“华谊兄弟文化城”也将于2013年下半年动工。
深圳建文化城的消息刚发布,5月23日,就有消息称华谊兄弟将与总部位于上海的地产基金公司星浩资本积极筹备更多文化地产项目,初步选址在上海、成都。并称,星浩资本正为一项文化创意地产基金进行融资,规模在15亿至20亿元人民币。
5月23日,华谊兄弟集团相关负责人否认公司将与星浩资本展开合作,但表示公司此前确实有在上海设立类似电影乐园项目的计划。星浩资本投资部胡姓工作人员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不方便回答”。他同时明确表示,公司确与影视公司谈合作,并有打造文化地产的意向,“今年谈了很多,都在推进,但披露的话,由于涉及上市公司,要由我们品牌口统一披露”。
获利资本市场、兴建文化城,华谊兄弟近期在投资领域格外引人注目。
减持掌趣科技背后
华谊兄弟抛售掌趣科技股份前的表态令外界质疑其是否“食言”
从去年12月至股票解禁日,掌趣科技股价上涨两倍,并在5月13日创下新高。华谊兄弟当天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出售160万股掌趣科技,成交价为58元/股,较当日65.16元的收盘价折价10.99%。5月15日,华谊兄弟再度减持掌趣科技350万股,成交价为55元,折价率10.13%。两次减持共计510万股,占掌趣科技总股本的3.12%。
华谊兄弟于2010年以约1.49亿元购得这笔股权,两次减持为华谊兄弟在资本市场获利2.85亿元。
减持或增持股份,期望在资本市场获得收益本是常态。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这家主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创业板公司股份一事却引来质疑。
有观点认为,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属“言行不一”。据报道,4月24日,投资者问华谊兄弟,掌趣科技限售股解禁后会否有卖出打算,并询问投资收益如何算入华谊兄弟的报表中。5月6日,华谊兄弟回复称:“掌趣(科技)解禁后,只有减持卖出股票后,才会体现在公司损益表的投资收益中。在3月20日的调研中,公司的副总裁胡总(胡明,兼公司董秘)提到‘我们非常长期看好这家公司,我觉得大家有目共睹,我们希望分享到更长期的收益,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股东负责,也是对掌趣(科技)负责的一个态度’。”
华谊兄弟抛售掌趣科技股份前的表态令外界质疑其是否“食言”。不过,证券研究公司对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股份一事持乐观态度。海通证券认为,华谊兄弟减持部分掌趣科技股权“不仅能带来投资收益,投资收益获取的现金无疑能更好的贯彻公司在影视领域和游戏领域的探索,从而可能贡献催化剂和业绩增量“。高华证券则认为,出售掌趣科技股份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有助于降低‘华谊兄弟’的高财务杠杆(2013年一季度负债权益比为0.92),且充足的现金将给予华谊兄弟更多横向和垂直整合的机会,从而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这种投资是有问题的。”财经评论家叶檀对本报记者强调。据她分析,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股份,“这种短期投资,说极端点,就是一种利益输送。如果不是,就表明这家公司资金链很糟糕,其资金链已经到断裂至一定程度了,不得不用很高的代价来获取这笔短钱,跟借高利贷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高利贷的本息不是由公司来支付,而是由股民”。
针对华谊兄弟此次减持行为的贬评,华谊兄弟集团一位内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减持是公司行为,与公司此前对投资者所做表态并不矛盾。“我们只是小量减持,手里仍持有大量掌趣科技的股票,这与胡总(胡明)当时表态会长期看好掌趣科技、分享掌趣科技的长期利益是不矛盾的……我们依旧是掌趣科技最大的股东。”
华谊兄弟在5月16日公告中称,减持掌趣科技“有利于提高公司整体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减持后,华谊兄弟所持掌趣科技的股份降至12.61%。
5月22日,掌趣科技证券部负责人就被华谊兄弟减持股份一事对本报记者说,“股票解禁前即与股东们沟通过,解禁后就成流通股了,相关减持工作也是做了有序安排的,减持不代表(华谊兄弟)不看好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若减持,变动无论增减,只要达到1%,都会发公告。因此华谊兄弟发了公告,这也是经过董事会通过的,它的减持行为合法合规。”
与此同时,由华谊兄弟参股9%的数字放映解决方案提供商GDC Technology Limited于5月22日晚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文件,该公司拟赴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交易,若申请成功,无疑又为华谊兄弟投资路途增添新一笔。
2012年11月19日,华谊兄弟全资子公司华谊国际投资与CAG公司签订《认股协议》,拟以2091.60万美元的转让对价向CAG公司购买GDC技术公司的2325.29万份普通股,约占交割时GDC技术公司发行股本总额的9%。上述股权已于2013年4月12日完成交割。
文化地产实质
“打着影视旗号去做房地产的现象很普遍,这跟所谓的文化产业政策的急功近利很有关系”
就在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的同时,其却正在大投资金在南方“大兴土木”。
华谊兄弟文化城选址深圳市坪山新区马峦山坪山河一带,规划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130亿元人民币。5月18日,华谊兄弟邀请深圳市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国强、坪山新区党委书记杨绪松等政府官员出席推介会,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合作方之一珠江投资董事长余耀胜也出席现场。
华谊兄弟对深圳所建文化城的愿景是“中国的好莱坞”,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未来南中国定位最高端、产业链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一听就是房地产项目,怎样把房地产项目与影视真正结合在一起,中国目前没解决这个问题,往往到最后剩下的就是房地产了,文化没了。”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说,“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还是采取比较粗放的做法,圈一块地、造几幢楼便开始招商,最后这些公司不盈利都跑掉了,剩下来的就变成了去做其他事情。”
目前,中国电影投资结构较为单一,虽然企业在投资多元化方面屡做尝试,但真正投资有效的并不多。“十几年前就有主题公园,包括影视基地、游乐园等做了很多,但基本上没有很成功的案例。”石川说,“打着影视旗号去做房地产的现象很普遍,这跟所谓的文化产业政策的急功近利很有关系,政府急于直奔主题,而投资人则钻政策空子,由做文化产业为借口,得到了地皮,最后,得到房建项目的目的达到后,文化就不要了。”
华谊兄弟为打造“中国的好莱坞”,在华谊兄弟文化城的整体规划上赋予了三大功能设计,分别是:影视专业领域、影视衍生领域和配套服务领域,包括影视创意、前期制作、影视拍摄、后期制作、产品发布、产权交易等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同时也涵盖了创意设计、设备租赁、专业培训、动画动漫等配套服务内容。
美国好莱坞作为一艘造星航母,具备丰富的影视产业资源聚集效应。石川认为,华谊兄弟若想在深圳造出好莱坞,需要“历史沉淀”。“现在能令影视资源大量聚集的只有北京,连上海都没有,更不要说广州了。”
在石川看来,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其本质就是房地产,而解决这一痼疾,“并非由一两家民营公司的大佬所能解决”。影视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较,发展模式不确定,盈利模式不稳定,究其原因是产业化程度不够。
“中国传统的影视产业都是作坊型的,以前小工业时代的国营制片厂与现在大工业完全俩概念,在从计划经济国营企业向真正市场化、产业化,甚至面向全球化的转轨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石川说,“地方政府积极性很高,但不管软件还是硬件支持都跟不上(复制好莱坞)的愿望。到现在为止,一个成功的例子也没见到。”
20世纪90年代,国企、电视台建设的影视基地、主题公园在中国的南方、北方落地生根,但在石川看来,这些产业园“没一个成功的,东家换了一拨又一拨”。
大量反例中,分别始建于1996年与1999年的横店影视城与胜强影视基地“虽然不是特别理想的发展(状态),但值得肯定”,石川说。
横店影视城(简称“横店”)位于东阳市横店境内,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胜强影视基地(简称“胜强”)位于松江,规模不大,由一家民营企业运作,注册资金为1500万美元,累计投资2亿多元。
相较横店的土地资源优势,胜强土地资源很有限,这决定其不能够实现规模性经营。但胜强的优势是位于上海周边,其区位优势相对位置偏僻、周围服务跟不上的横店较为明显。尽管横店与胜强各有优劣,但在石川看来,之所以对它们给予肯定,因为“这一类的影视基地都是踏踏实实从一个景、一个景做起来”。
按华谊兄弟的规划,文化城内还包括原鹏茜国家一级地下矿山公园,地下部分占地达60万平米,共分为两层,深度分别为地下90米和地下120米,总体长度达8公里,可容纳15万人同时参观游览。地上地下两种风景,互为补充。华谊兄弟表示,地质旅游和影视文化旅游填补了深圳旅游的一项空白。这所总投资约130亿元的文化城,计划产值输出每年约70亿元,预计将带来6万人就业机会,每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
“不好说投资文化城对华谊兄弟而言是利好还是利空,就是它的一笔投资而已,除了在深圳,企业在其他地方也有投资,当然,都是以电影名义去做这些事。”叶檀对本报记者说,“做的成功当然是好事,即便不成功,由于在深圳那么好的地段拥有这些土地,其实也博取了土地增值的机会。”
叶檀表示,国内做的成功的文化基地不多。“现在的影视就是小作坊集团模式,凭借号召力圈一点钱,弄个项目来做,而这个项目公司的专业性也不太好,失败是正常的,成功是特殊案例。”(21世纪经济报道)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