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行地产还是坚守创业板?
当前市场最大的困惑在于:转而去买5倍市盈率的银行地产,还是坚守30倍以上市盈率的创业板。这是风格判断的问题。
从资产定价角度看,行业估值差由价值内和价值外两大因素共同决定,前者包含DDM模型所说的自由现金流、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等,后者则涵盖交易制度和市场结构、情绪和套利等因素。
单看DDM模型,今年以来的成长股走强实则具有坚实的价值内支撑:创业板公司拥有最安全的资产负债表和最充裕的自由现金流;而经济下行和资金紧缩首先冲击的是无风险利率和风险评价,因此估值调整重灾区是传统蓝筹而非新兴成长。同时,价值外因素也利于成长演绎:新增供给停顿和机构资金收益率博弈形成了偏好成长的供求结构,情绪面因素则放大了股价弹性。
逻辑上看,产能调整背景下,价值内因素短期难有变化,除非改革加速推动经济出清,否则成长强于周期的大趋势很难逆转;而价值外因素则可能因为事件性冲击而出现短期波动,这才是市场风格出现阶段逆转的决定性力量。比如在先报喜后报忧的历史惯性下,7月底开始部分创业板公司的利空财报开始披露;比如发行端市场化的加速和新股首发重启带来供求结构的短期冲击;比如市场监管趋严后部分公司或机构出现监管风险等等。时间节奏看,这些事件大概率发生在7月下旬到8月的时间段,因此即使长期趋势未改变,对成长股高弹性带来的短期股价波动风险,也需要给予相当的重视。
因此就配置而言,需关注弹性和流动性的平衡。如果7月下旬开始可能出现因为价值外因素波动带来风格的阶段变化,那么把握阶段反弹就必须在弹性和流动性之间寻找平衡。触底反弹的初期往往弹性为王,成长股强势无可厚非;但如果行情只是短期反弹而非反转,未来仍有资金成本的趋势上升需要消化,而7月底以后的部分事件性冲击可能提供成长股调整的导火索,那么把握短期弹性的过程中就必须关注未来的流动性,涨得快固然重要,但进得去、出得来才是真英雄。如果既不想放弃短期反弹,又不想承受未来的流动性风险,那么建议适度关注电力设备、医药、通信、油服等领域。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