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创业板

两公司同抛定增 地产再融资有望开闸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华社1天连发4文关注再融资:三大怪象受质疑

  7月29日新华社就再融资连续发文4篇,对京东方业绩连年亏损多年未分红,却再融资460亿元提出质疑。新华社评论认为:由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控股股东提出再融资计划轻而易举,中小股东投资者很难撼动上市公司的决策,结果只能选择“用脚投票”,逃离股市。如果上市公司再融资“无节操,没底线”,投资者与融资者的利益不对等,中国股市的“融资恐惧症”将很难消除。

  “铁公鸡”竟成“圈钱王”

  京东方06年至今拟融资额高达700多亿元

  京东方一纸460亿元再融资方案出炉后,市场一片哗然。虽然再融资形式是定向增发,而且还仅仅是预案,并未得到监管层的批准,但如此大规模的融资额显然刺激了投资者的神经。根据公告显示,公司以2.10元/股发行底价发行95亿-224亿股,拟募集资金额不超过460亿元,不仅刷新年内再融资额新高,更创下A股近3年的圈钱纪录。

  “铁公鸡”、“烧钱王”、“无节操”……各种质疑声一片。查阅资料发现,京东方备受批判与其历史上数次大举融资却几乎“一毛不拔”密不可分。作为一家上市超过10年的公司,该股上市以来的所有分红金额仅寥寥数千万元,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上市后,通过送转股、增发B股,截至2012年末,总股本已达到135.21亿股,较上市之初增长近25倍。

  统计数据显示,京东方从2006年至今,拟融资的总额已经高达700多亿元。尽管公司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规避了证监会“3年不分红,不能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的相关规定,但不少投资者质疑,低于公告前市价逾10%的价格增发,且股权稀释近100%,可以说变相侵害了原有股东的利益。同时,这也暴露出目前现金分红与再融资挂钩的方式存在较大的漏洞。

  IPO“冰封”难掩“重融资轻回报”顽疾

  再融资三大怪象受质疑

  不论是招商银行还是京东方,在股市IPO仍“冰封”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不断寻求再融资之路“圈钱”,折射出中国股市“重融资、轻回报”的顽疾。事实上,在海外成熟市场里,定向增发主要应用于并购、重组和难度较高的再融资,以避免摊薄原有股东的权益、产生不公平的财富转移;而在我国,纯粹以融资为目的的定向增发大量存在,凸显了对原有股东保护意识的缺失。

  股民和机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中的三大怪象表示质疑。

  其一,为何上市公司在市场刚一反弹就宣布再融资计划?根据再融资相关规定,增发、配股的价格和募资前的股价紧密相关,这意味着股价越高,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也就越多,因此不少上市公司都希望借着股市上涨迅速拿出再融资方案,募集更多的资金。不过,从目前投资者的反应来看,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着急募集资金并不欢迎。股民的意见与股市的反应基本一致。

  其二,对再融资的热情远超分红,让人质疑上市公司只想“抽血”不想“输血”。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指出,目前欧美等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的利润分红比例一般为40%-60%,美国上市公司税后利润的50%-70%用于支付红利,相比而言,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比例偏低。

  其三,不少上市公司增发股票“肥”了自己却“瘦”了投资者,不少增发股份上市后就跌破增发价,给投资者带来的巨大损失令人质疑。

  上半年A股再融资逾2300亿元

  下半年还有189家公司拟增发逾3600亿元

  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开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有247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再融资方案,融资金额总计2316亿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5%。从单笔融资金额来看,上半年完成再融资的247家企业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近10亿元。

  从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来看,分布于17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共有31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能源及矿业、IT业、医疗健康和公共事业紧随其后,分别有16家、15家、11家和10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其余几大行业均不足10家。

  从融资规模看,能源及矿业以355.8亿元的融资额位居第一,而凭借兴业银行大规模融资拉动,金融行业以302亿元位列第二。据不完全统计,除已完成的股市再融资方案外,下半年还有189家上市公司逾3600亿元的增发预案蓄势待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定向增发和配股“抽血”外,今年通过发债融资的状况也有井喷之势。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包括企业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在内的发行数量已经达到457起,涉及金额高达12749.49亿元。不仅如此,过去3年股票市场再融资占到整个市场供给的55%,已大大超过新股首发融资额。

  股市“抽血”何时休?

  中国股市历来有重融资、轻投资传统,融资过程的恶意圈钱、欺诈上市、减持套现等行为让融资者快、投资者痛。不少上市公司趁股市反弹,迫不及待地拿出增发、配股计划,无异于向投资者“抢钱”。再融资过后,则往往是股价下跌、业绩下滑,留下“满地鸡毛”无人收拾。正是股东随意“抽血”、圈钱重于分红、投资缺少约束等行为,让中国股市成了银行扩充资本金的“天堂”、上市公司摆脱银行贷款依赖的“福地”、广大小股民被套牢的梦魇。

  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分别下跌12.8%、15.6%,除了创业板受到市场追捧甚至炒作而上涨外,市场总体人气不佳,成交低迷。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仍然通过再融资从A股市场抽血逾2300亿元,大有竭泽而渔之嫌。

  从欧美资本市场的经验看,由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较为合理,投资者和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投资行为具有相对的约束能力,加上监管执法机构对于上市公司制约性强,上市公司要想通过再融资圈钱“忽悠”投资者,必须承担较大的风险。而在中国股市,尽管证监会几年前便将上市公司分红与再融资相挂钩,但分红金额与再融资规模至今仍处于失衡状态。计划再融资300亿元左右的招商银行,一次募资就几乎相当于这家银行近3年的分红总额。

  从曾经暴涨时的“钱多,人傻,速来”,到近年来“跌跌不休”时的“羞于谈论股市”,中国股市中投资者与融资者关系的不对等从未改变。由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控股股东提出再融资计划轻而易举,中小股东投资者很难撼动上市公司的决策,结果只能选择“用脚投票”,逃离股市。这是近年来股市一蹶不振、一路下滑的基本原因之一。未来,将成为国内企业直接融资重要渠道的新股发行终将恢复,如何避免IPO和再融资“无节操,没底线”从股市“抽血”,将考验监管层的决心和投资者的智慧,其中扩大“输血”、平衡投资者和融资者地位关系至关重要,全方位完善资本市场建设、让投资者分享上市公司与经济成长红利不可或缺。(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DF06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