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IPO重启压力创业板估值或下移
虽然新三板快速发展可能分流目前沪深两市二级市场资金供给,但是我们认为,新三板扩容对于股市流动性影响有限,主要原因有三。
1、即使动态的考量,新三板相对于沪深股市体量极小,2014年可能在2500亿元左右,到2020年新三板市值可能仅在9300亿元左右,与沪深两市接近25万亿元的总市值相比九牛一毛。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新三板成交金额仅占其总市值1.5%-3%左右,并规定新三板老股东持有的股份转让只能在2年之内分三次平均转让。即使未来在做市商与转板制度完善后,转让额逐步放大至20%-50%左右的水平,未来3-5年新三板股份转让对于年均资金的需求量可能仅在130-670亿元的水平。在扩容的初期阶段也就是2014年,可能对于流动性压力稍大,不过有可能仍处在区间上限。
2、新三板简化的准入过程能够分流中小板与创业板IPO资金需求压力。新三板在准入程序上,不设类似发审委组织,也不实行保荐制,核准程序大大简化,同时,对申请股份公开转让的公司,不设财务指标,不做盈利要求。此次改革进一步简化了新三板挂牌审核步骤,因此,新三板将有利于缓解IPO重启后交易所市场发行上市压力,稳定市场预期。
3、现阶段新三板融资功能尚较欠缺,主要功能是发现价格、股份转让与并购重组,且定向增资规模极小,不会大规模分流股市资金。另外,从创业板成立的历史经验来看,其并未对大盘造成显著冲击,大盘走势依然跟随经济基本面情况。2009年10月底创业板成立,年均募集资金约在700-1000元左右,从对于流动性的资金需求量级来看,远高于新三板的资金需求量,但是即使在创业板推出后并未对大盘造成负面影响,大盘并未脱离当时的经济基本面,短期反而出现上升走势。
从2012年业绩数据看,三板挂牌公司的业绩增速要好于创业板整体,但公司估值由于流动性方面的掣肘,明显低于创业板。在新三板交易制度逐渐成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参与度提高后,挂牌公司的估值有望上移,而创业板的整体估值则受到竞争性市场的拉动,会有中枢下移的趋势。另外,尽管目前券商在三板业务上的直接盈利微乎其微,而且代理买卖的佣金较低,但长期来看,通过券商在新三板进行做市业务,将有望提高交易活跃度并增加佣金收入。除此之外,新三板有助于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恢复券商的投行功能,并增加券商投行及投资业务稳定性。通过为客户提供持续服务,陪伴它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券商可以在不同阶段提供直投、并购、融资、做市等综合服务,形成转板上市的客户粘性,最终获得长期业务价值。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