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只新股上市即套牢 谁来救市
59只新股上市即套牢 156只新股逾80%破发
哀鸿A股 新股一地鸡毛
截至6月16日,156只今年上市的新股,仅31只尚未破发,其余125只均处于破发状态,其中有59只从上市首日起便一路破发至今,A股正出现自1995年以来最严重的“破发潮”,打新股不再是无风险套利渠道,中签如同“中弹”般痛苦。
59只新股首日破发
庞大集团跌23.16%居首
据巨灵数据统计,截至6月16日,156只今年IPO的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即破发的共有59只,而其中更有26只的上市日期是在4月中旬大盘回调以后。
其中庞大集团居上市首日跌幅榜首,4月28日当天便大跌23.16%,距45元的发行价下降逾10元,首日最高价也仅冲至38.6元,这也是其上市以来的最高价。上周五该股收报29.75元,创下上市以来新低,目前每股与发行价的差距高达15.25元。
天瑞仪器列上市首日跌幅第二,1月25日当天大跌16.68%,并在上市后的94个交易日里,一直走在发行价下方。
此外,上市首日跌幅逾10%的还有雷柏科技、风范股份、迪威视讯、亚太科技、东方国信、九牧王、新都化工、万达信息、海能达、天泽信息、双星股份、吉鑫科技、史丹利以及宁基股份等14只。
业内人士表示,新股首日频现破发,除与市场持续弱势有关外,首发市盈率的高低更影响首日的表现。但统计显示,事实上,直到5月,新股首发市盈率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在5月完成发行的27只新股中,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6.39倍,较前三个月55倍左右的水平,已经环比下降超过三成。但5月31日上市的三只创业板新股中,N京君正及N金力泰依然出现了5%的破发幅度,这两只股票首发市盈率分别为42.86倍及23.41倍。也就是说,不仅仅是36.39倍,二级市场不愿埋单;就连在大盘反弹之际,23倍的市盈率也仍嫌高。
仅31只新股至今未破发
安居宝仍处在打6折状态
截至6月16日,今年以来上市的156只新股中,仍有125只处于破发状态,占比超过八成。其中上述59只首日破发的个股,至今只有翰宇药业回到发行价之上。
据巨灵财经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分别为22只、57只和77只,截至6月16日,破发数量分别为18只、47只和60只,占比分别为81.82%、82.46%和77.92%。其中,截至上周五,安居宝较发行价折价幅度仍超过40%。
从主板新股来看,仅三江购物、鹿港科技、金隅股份和海南橡胶这四只,截至6月16日仍在发行价之上。
而从今年以来破发程度最为严重的中小板来看,仅万昌科技、新联电子、凯美特气、围海股份、西陇化工、奥拓电子、万安科技、好想你、南方轴承以及瑞康医药这10只,截至6月16日股价未破发。
与高破发率同在的是快节奏和高市盈率,今年以来,IPO发行节奏一直保持着较快的速度。从发行家数来看,今年前5个月,IPO家数分别为35、26、27、23及27家,除4月份略有放缓外,其他几个月都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行速度。
而高市盈率方面,统计显示,1月发行的35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72.91倍,在破发潮打压下,2月-4月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55.42倍、55.58倍和55.60倍,基本上处于55倍水平。但就算以4月份为例,首日破发16只新股的平均市盈率仍高达59.2倍,其中破发的8只创业板中,除恒顺电气外,其他的均高于60倍。
四、五月普遍“上三破二”
鉴于从走势来看,大盘真正的下跌始于4月中旬,记者统计也显示,4月发行新股23只,发行数量降至近一年来新低,单月募集资金规模也较年初下降44%,在发行数量下降的同时,破发事件越演越烈。
数据显示,4月份上市24只新股中,有16只跌破发行价。
4月7日,纳川股份、翰宇药业、高盟新材与海伦哲上市,其中前三只首日即告破发;4月12日,上市四只新股中仅步森股份首日上涨;
4月15日,三只新股上市,舒泰神又首日破发;4月21日,“上三破二”;4月26日,恒顺电气、天泽信息和森远股份三家公司登陆,其中天泽信息、恒顺电气破发,相比发行价跌幅分别为11.79%和7%;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两只新股雷柏科技和通达动力上市首日也难逃破发命运,当天收盘价分别收报32.09元和17.25元,较38元和19元发行价分别跌去15.55%和9.21%。
这种状况在5月继续延续,5月全市场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达264.41亿元,环比4月的239.62亿元增加10.34%。当月首发股份数达到11.25亿股,较4月的8.37亿股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当月共26只新股上市,其中12只在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且破发幅度普遍超过10%,破发比例在46.15%。5月新股首日破发幅度最大的为九牧王,当日破发13.05%,其次是海能达,首日破发幅度为11.81%;而当月首日有9只新股破发幅度超过5%。
直到6月,新股首日破发的阴影方趋于淡化。
6月10日有4只新股首发上市,除史丹利首日下跌11.23%以外,其他3只新股出现上涨,最终形成“上四破一”格局;6月15日首发上市的4只新股中,除三星电气下跌5.45%以外,其他3只新股悉数上涨。
统计显示,截至6月15日,当月上市的16只新股中,仅5只破发,破发比例为31.25%,较四、五月份普遍“上三破二”的比例已大幅下降。从首日破发比例看,6月上市破发的5只新股首日破发幅度普遍在5%—12%,破发幅度大幅减小。不过,就6月上市新股的首日整体表现而言,依然较为惨淡,首日涨幅也普遍位于10%—20%。
A股历史现六次破发潮
天相投顾分析师仇彦英表示,IPO停发更多意味着市场反弹的到来。近二十年间A股共出现6次时间较长的IPO暂停发行期。每一次暂停发行期间,市场迎来向上的行情。
最近一次暂停新股发行,发生在金融危机后的2008年9月16日到2009年6月29日。其间市场触碰1664点大底后走出翻倍的大行情。虽然说八菱科技的破发并不能代表IPO暂停期即将到来,但2009年之后,市场再度出现IPO停发个股,其意义以及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年内IPO融资金额已超2008年全年
来自天相投顾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A股新股的发行频率较往年有所加快。截至6月10日,A股共发行新股151只(不包括太行水泥换股上市的金隅股份),募资1600亿元。不足半年,A股首发金额已超越2008年A股全年新股上市融资额,并向2009年的水平靠近。
3月以后发行价逐月下降
从3月以来,新股发行价的均价逐月递减,尤其是4月至5月间,从31.86元直降至25.97元。
新股发行亮红灯
网上网下打新进入冰点
新股俨然从过去众人争抢的“香饽饽”变成了如今的“烫手山芋”。由于破发现象严重,投资者们打新的热情大大受挫。
统计显示,5月份单只中小盘新股网上平均冻结资金仅178亿元,与4月份的468亿元相比,环比骤降62%。同时,机构投资者也纷纷规避打新风险,拖累单只中小盘新股网下平均冻结资金减少至12.7亿元,环比下滑幅度也高达46%。在此局面下,IPO蜂拥而至的局面似乎也在冷却。
65.52%!5月中签率现新高
4月20日,庞大集团(601258)公布的21.57%的网上中签率一举打破了去年华泰证券创下的以往12年半14.43%的纪录。
而未曾想到的是,5月25日,中小板新股双星新材(002585)网上中签率一下就攀升至65.52%,一举创出中小盘新股中签率的历史新高。与双星新材同日发行的另一只主板新股文峰股份(601010)的中签率也达到了24.69%。
事实上,65.52%这个纪录是情理之内但又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新股网上打新普遍遭遇寒流早已不是新闻,但这一现象从5月份开始却更加密集地呈现出来。
据同花顺统计,1月份新股平均中签率为2.53%,2月和3月分别为1.59%和1.22%,4月升至2.68%。而到了5月,两市共发行新股27只,平均中签率攀升至8.36%。包括史丹利、三星电气、文峰股份、电科院和北京君正在内的多只新股,网上发行中签率均超过10%。
数据同时显示,打新股的冻结资金量5月份以来节节走低。2011年1月网上发行与网下配售合计冻结资金1.18万亿元,2月冻结资金量1.83万亿元,3月还一度攀升至2.50万亿元,但接下来便转为下降,到4月仅为1.1059万亿元,至5月则急剧降到5299.82亿元。
中签率最高的3只个股 依然未摆脱首日破发命运
网下打新冻结资金腰斩
在网上打新热情降至冰点的同时,网下机构投资者的打新热情也迅速跌落。
统计显示,5月以来,参与单只中小盘新股网下配售的机构已不足22家,与3月份平均42家以上相比,分外冷清。
更糟糕的是,在网上配售领域,减少的不仅是机构数量,参与配售的资金量也一并呈大肆减少。统计显示,5月份单只中小盘新股网下平均冻结资金减少至12.7亿元,与4月23.66亿元相比,环比下滑幅度高达46.34%,呈腰斩之势。
随着配售资金减少,机构投资者网下中签率被动抬升。数据显示,5月21只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下中签率快速上升至14.71%。也就是说,每申购7手就将获配1手。如此高的中签率,是机构投资者所万万没有想到的。
但对于意料之外的网下获配份额,机构投资者似乎并不欢迎。就创业板新股金泰力来看,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仅7个,其中债券型基金两个,混合型基金、券商、社保、财务公司和企业年金各1个。与前期动辄上百个机构投资者介入网下配售相比,已显十分寒碜。
分析人士指出,前期热衷于打新的基金、社保、财务公司和券商,当前多采取淡出或观望的态度,直接造成中小盘新股网下打新门庭冷落。
开始波及新股发行
而在此时,二级市场新股的冷遇也逐渐反映到一级市场上。
6月7日,八菱科技中止发行,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中止发行的公司。
招股说明书显示,八菱科技此次拟发行不超过189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551.92万股。募资投资于新增汽车散热器、汽车暖风机生产线项目和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作为一家汽车配件生产商,目前八菱科技主营产品的65%供应给微车,其中60%都是上汽通用五菱购买的。
不过,最终八菱科技路演结束后的询价机构只有19家,根据最新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规定: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或者数量在4亿股以上,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50家的,应当中止发行。
承销商风险警钟敲响
虽然八菱科技的主承销商民生证券事后认为“中止发行未必是件坏事”,但不可否认,当新股中签率节节攀升时,IPO主承销商的风险也陡然增加。
根据目前A股主流的包销协议,如果网上或网下申购者申购的数量不足计划发行数,承销商必须全额认购未能成功发行的那部分余额。
据悉,IPO重启以来,尚未有一家承销商因自己所承销的新股发行不成功而被动全额认购余额的情况,因此IPO承销被认为是一本万利的无风险买卖。不过,如果投资者打新意愿进一步降低,或许承销商这道风险闸门就要破天荒打开了。
“网上面向普通投资者、网下面对机构投资者,网上申购不足的部分,主承销商可划拨到网下发行;但网下申购不足的部分,主承销商却不能回拨到网上发行。这也意味着一旦申购不活跃,主承销商将面临着较大的余额包销风险。”业内人士分析说。
不过,尽管IPO重启以来尚未在新股发行中出现这种尴尬局面,但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却不乏这种先例。今年3月初,长江证券的定向增发就因网上申购萎靡,不仅发行规模巨幅缩水,主承销商东方证券更不得不自掏14亿元腰包“吃下”未能增发成功的部分,成为A股罕见的实施“余额包销”的案例。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