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创业板

IPO停审 券商投行或迎裁员潮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来各大券商纷纷传出投行部门裁员计划,加上此前取消保代津贴的消息,无不表明IPO业务将要进入寒冬。此举或将引发更多券商效仿,以IPO为核心的投行业务模式转型已迫在眉睫。

  “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了,如果单靠IPO,一半左右的券商投行业务今年将面临亏损,中信、中金等大佬都在裁员,保代供给已经严重过剩了,到了该淘汰‘落后产能’的时候了。”一位证券行业资深高层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

  近来各大券商纷纷传出投行部门裁员计划,加上此前取消保代津贴的消息,无不表明IPO业务将要进入寒冬:审核放缓、市盈率持续下降,以保代为代表的投行人员创造的收益已大大不如从前,保代已经因成本过高、供给过剩而被率先开刀,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将引发更多券商效仿,以IPO为核心的投行业务模式转型已迫在眉睫。

  券商投行模式创新路在何方?各大券商纷纷试水,但谁能经得起整合与转型发展的考验,成为下一波行情的赢家?

  此前被曝保代出走的中投证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自从去年新的领导层到位,正“积极布局大投行业务,实现包括保代在内的人才队伍的优化升级”。

  IPO停审 保代供给严重过剩

  证监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两市待审的主板、创业板IPO企业共772家,目前已有99家拟上市公司通过发审委审核,等待发行批文。但8月31日至今,没有一家已过会公司拿到发行批文,其中等待时间最长已超9个月。申报审核、发行批文的双重放缓,使当前投行IPO业务饱受压力。而772家的待审企业至少需要2-3年才能消化,这意味着当前开发的IPO项目,不得不面临三四年后才能上市的窘境。

  而证监会出台的“2+2”首发项目签字新政更有力地褪去了保代的光环,按照新政,每个保代最多可签4个项目,但根据证监会网站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现有已注册保代达2241人(不含准保),其中381位自注册以来没有负责过任何项目,约占全部保代人数的17%,保代供给已严重过剩。

  据统计,前三季度大部分券商仅承销1-2个项目,承销和保荐费收入低于6000万元,若以保代人数在40人左右的中型券商投行计算,每年的营运成本至少在9000万元以上,IPO业务已经陷入严重亏损。

  至此,各大券商投行部门均主动调整人员业务结构,以适应投行IPO业务放缓的未来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