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创业板

证监会或将放开券商IPO限制 六家券商可能获批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家IPO排队企业的新年愿景

  一年前,当Z先生向证监会递交其所在的企业IPO申请时,他应该没有想到,直到2012年年底,其IPO申请依然还未从那排队待审的长名单中走进那间发审会审查的小屋。

  Z是一家南方企业的董事长,其所领导的企业在行业中也堪称翘楚。在过年几年内,同行数家企业都纷纷通过借壳或是IPO登陆A股,而他的企业却由于种种原因始终难以如愿。直到2011年年底,在解除了阻碍上市的各种障碍后,2012年新年伊始,他便迫不及待递交了IPO申请。

  "争取在今年三季度前完成上市挂牌,成为今年行业首家上市的企业。"2012年年初,Z先生曾信心百倍地向记者透露。而斯时,支撑着Z先生有足够的底气畅想IPO美好远景的原因有三,除了其企业优异的资产质量和业绩表现外,在2011年四季度收紧的IPO大盘发行之口在2012年初有了松动迹象,中国交建、西部证券等几家在2011年中曾一度搁浅的大盘股成功放行,而新一届证监会的领导班子在经过2011年底换届之后,履新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也在此时正在点燃着其上任之后的熊熊烈火,其市场化的新政指导之路,正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场仿佛摧枯拉朽般的震动。伴随着正在燎原的改革星火,IPO市场化坦途似乎正向企业敞开大门。

  然而,Z先生只猜对了开头。

  每周五晚,证监会网站上会公布最新的待审IPO排队名单,只是这份名单早已从当初Z先生的企业上榜时的100余家企业迅速蔓延到了如今的800多家,这池IPO"堰塞湖"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悬挂在A股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Z先生和他的企业依然还置身在这池"堰塞湖"之中等待着IPO预披露程序的到来,在最新的排队表格审批动向一览中依旧赫然写着"落实反馈意见中"几个小字。

  新政试水效应

  2012年的上半年,对于国内的资本市场而言,或许许久已经没有如此令人沸腾。

  当2011年底履行证监会主席一职的郭树清上任,其对于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触及旧体制的叩问,让市场无不对其即将推行的新政充满期待。

  继2011年底,郭带来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推出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和内幕交易零容忍的政策态度后,2012年3月,IPO制度改革正式启幕。

  一直以市场化道路为方针指导的郭氏新政,让原本在2011年第三季度后就已缓行并开始拥堵的IPO发行市场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IPO的通道堵塞是暂时的,监管层的想法是想等新的IPO发行政策推出后,采用新的市场化手段,届时IPO发行的通道问题便会随之解决。"2012年年初,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曾向记者如此解读。

  2012年3月末,《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标志着郭氏IPO改革大幕正式拉开,而该《意见》中最大的突破则在于对IPO的定价方式、询价参与方式的突破以及存量发行的提出。

  而与此同时,监管层在IPO发审审核的标准上,也开始配合新政在悄然地发生改变。

  从2012年上半年的保代培训会议上,以往被视为关注重点的企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等问题都渐渐地被另一个指标所取代--"完备的信息披露"。

  "完备的信息披露为考察重点,这意味着对IPO审核的市场化更进了一步,其发展深入后的深层次含义便是只要企业信息披露完备,就可以给投资者自由选择投资的意向,也就意味着由市场选择企业是否能上市,而不是监管审核,这无疑是在为IPO审核松绑。"斯时,数家券商高层也纷纷向记者如此表示。

  而正在此时,郭氏新政再度触及IPO发行过程中一个关键性制度--保代制度放开,将保荐人代表的签字权从"一人两单,主板创业板各一单"的规定放开到了"一人四单,主板创业板各两单"。

  这一切,对于国内IPO而言,似乎都在预示着一个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

  但情势却最终直转而下。

  2012年4月23日,作为《意见》征求意见稿截止日后首只发行申购的IPO公司,西部证券的发行定价结果却开始让市场对于新政的热情有所清醒。

  当日,原本询价结果在近10元的西部证券IPO发行价,最终被调整到了8.8元,其理由便是当时尚未正式实施的"新股发行市盈率不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的25%"。

  这一打折结果,造成了在西部证券上市当天受到资金热捧。

  "投资者对报价时谨慎程度仍然不高,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谨慎程度。"这是在西部证券IPO发行之时,监管层对其报价结果的看法。

  而这种类似的价格调控问题,则在几个月后的洛阳钼业、浙江世宝的IPO上更是被进一步放大,催生出了一段让人匪夷所思的尴尬和疯狂。

  而进入2012年下半年后,原本曾在上半年创出平均"四天一新政"记录的郭氏新政却渐渐平静了下来,IPO发行市场也开始进入冬眠期。

  "郭树清的新政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是非常重大的,其坚持市场化的道路也是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方针。"著名经济学家、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供需双方实力不对称,即需求方--投资者实力太弱,换句话说也就是我国缺乏成熟的投资者,散户比例占比过大,且投资素质较低,这是形成我国资本市场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所在。

  "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来改变,如果仅寄希望一个新政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是不可能实现的。"王庆认为。

  2013上市愿景

  2012年上半年的新政并没如预期推动IPO大发展,虽然调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三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大盘指数对新股不再逢新色变。但此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进入2012年二季度,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恶化,其连带给资本市场的低迷效应,又使IPO发行市场困难重重。进入7月后,原本就已进展缓慢的IPO审核更首次暂停,而市场将其归因为大盘的不断探底。

  时间来到2012年10月,此前曾一度有重启迹象的IPO审核,在主板与创业板分别审核了一组申请公司后,便又再死死地"沉睡"过去,而这一"睡",也让原本还有所放行的发行渠道,在发行完浙江世宝这只充满争议的IPO项目后也进入休眠之中。

  IPO似乎就此彻底暂停了。但矛盾在此刻更为明显地显露出来。

  2012年上半年,借新政之机,虽然IPO发行和审核渠道较往年有大幅放缓,但接受申报的速度和意愿上市的企业数目却大幅增加。

  截至2012年12月27日,证监会公开的信息显示,排队上市的企业已经达829家,而2012年IPO挂牌数仅约150余家,同比下滑近50%。

  面对这历史上最严重的IPO"堰塞湖",到底该何去何从?"分流"、"核查清退"、"预备板"、"批量放行"等建议办法不断从四面八方拥向监管层。

  "分流是可以肯定的,但关键在于如何分?分到何处?"一位监管层的有关负责人士向记者表示,新三板虽被看作是分流的一个重要去处,但作为企业而言,其去新三板上市的积极性并不高,"但凡觉得自己满足条件的,都还是不愿意失去这个排队机会。"

  "除了新三板外,H股也是一些有实力且具有一定融资规模要求的公司可以选择的地方。"王庆指出。

  "要解决IPO'堰塞湖'问题,分流只是暂时性手段,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等待市场回暖以及进一步改善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北京一家知名投行负责人士向记者指出,"这排队的800余家企业,虽然数目众多,但大部分是中小板和创业板,总融资额度并不大,若资本市场回暖,IPO发行能达到常态化速度,又能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改善国内投资者结构,IPO'堰塞湖'解决起来也并非想象中困难。"

  "2013年,IPO主要工作将集中在分流上,但同时国内资本市场也有回暖空间,我相信未来一年的IPO市场会比2012年好。"上述投行负责人补充说。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暂停的IPO审核和发行工作有望在2013年二季度时重启。

  "我相信这一次不会落空。"在空等了一年之后,Z先生再一次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经过和监管层的多次沟通,我们已将上市档期大致暂定在2013年二季度。"(21.世.纪.经.济.报.道.罗.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