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堰塞湖" 疏导路径渐明
凭借连续几个交易日的猛涨,沪指目前已重返2100点上方,年度K线距离翻红仅有咫尺之遥。
笼罩在A股头上的重重阴霾并未因此消退。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仍有831家企业焦急地等在股市门前,其中90家已经成功闯关。
巨量融资压力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A股上空,很可能将压制明年股指上行。所幸,监管层针对这一IPO“堰塞湖”的治理方针正逐渐明晰。
据了解,证监会或将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分流IPO“堰塞湖”:鼓励企业向新三板和债券市场分流、降低企业境外上市门槛以及对拟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开展专项检查等。不过,IPO“堰塞湖”最终能否得以顺利化解,至少要等到明年见分晓。
新三板分流
截至12月中旬,证监会案头上已积压了超过830份IPO申请材料,其中包括90余家过而未发的企业,史上最大的IPO“堰塞湖”已然成形。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相关研讨班上强调:“要研究有效措施,通过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对在审企业进行疏导分流。”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监管层可能采取的办法之一便是鼓励排队IPO企业向新三板分流。据新金融记者了解,近一个月来,已经有多位投行人士向证监会提出通过新三板来解决新股“堰塞湖”的问题。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本月上旬郭树清赴南京和上海调研期间。当时,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总裁陈耿向郭主席当面献策,表示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引导800多家拟上市企业先到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同时安排一定的配套机制,允许经过一段时间考验的优秀公司转到主板、创业板。
据悉,多位投行人士已经确认,证监会目前正在研究拟上市企业先行到新三板“锻炼”的可行性,但最终并未敲定。
“借助新三板来分流IPO尚未正式确定,证监会还没有对相关事项进行明确,会里是否有其他安排也未可知。”宏源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董事、新三板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尹百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
尹百宽表示,对正在排队IPO的800余家公司来说,若觉得队伍太长且业绩下滑比较厉害,不妨考虑到新三板挂牌,先变成公众公司。
“《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规为新三板发行企业的存量发行以及公众化奠定了法律基础,新三板的融资功能将大幅提升,其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也将随即打开。”尹百宽进一步解释道。
事实上,监管层出于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考虑,今年8月份经国务院批准,新三板在原有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试点的基础上,新增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等3个试点。
但多数保荐机构和拟上市企业对分流新三板的态度并不积极,原因在于新三板的融资能力与中小板、创业板、主板不可相提并论,更为关键的是从场外市场进入场内市场的“转板”机制尚未建立。
平安证券保代朱文瑾也告诉记者,拟上市企业甘愿前往新三板的前提必须是证监会给予新三板更多的政策扶持,包括降低上市门槛、明确“转板”机制以及完善新三板内部的融资功能。
“目前有消息称,证监会正在研究新三板和A股衔接问题,应有相应的布局和考虑。”尹百宽称,“如果证监会在新三板和场内市场间设置绿色通道,从审核到发行给予挂牌企业便利的话,新三板的吸引力将非常强。”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