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创业板

IPO上半年重启或无望 影响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业绩下滑、排队时间过长,22家企业主动撤单

  有券商预计2013年IPO规模约1800亿元,冲击有限

  自去年6月份以来,A股市场鲜有新股发行,IPO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春节后股市持续回暖,IPO将于4月重启传言突起。证监会日前对此紧急辟谣表示,IPO重启目前暂无时间表。“我们判断,IPO重启至少是在6、7月份以后,因为核查、抽查的刚性时间就需要几个月。”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谢继军近日对南都记者分析说。而北京高华证券则预测,2013年的IPO规模将可达人民币1800亿元,同比增长80%,但IPO/总市值比率仅为0.7%,远低于1994年以来2.1%的均值。IPO对股市的冲击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证监会展开对拟上市企业进行财报专项检查工作,至目前有22家企业在审核过程中主动撤销首发申请。业内指出,其中不乏此前做高业绩闯关上市的企业。其最终命运,引人关注。

  重启IPO上半年没戏

  自去年6月份以来,A股市场鲜有新股发行,IPO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近四个月来更是没有一只新股上市。随着大盘回暖,IPO何时重启一直牵动市场的神经。针对近日“IPO将于4月份重启”的传言,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月28日明确表示:重启IPO暂无时间表。

  “股票供给的减少使得此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状态得到较大程度缓解,对本轮指数的上行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证监会此次表态对于市场信心具有较强的提振作用,总体还是偏正面的。”深圳太和公司投资总监王亮对南都记者分析说。

  对IPO何时重启,业内普遍预期最早是下半年。“我们判断,IPO重启至少是在6、7月份以后,目前尚处于核查阶段。核查结束后,还要抽查,因此刚性时间就需要几个月。所以,4月份不可能重新启动IPO。”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谢继军对南都记者如是分析。

  浙商创投相关负责人也对南都记者介绍,“IPO重启上半年没有希望,最快要到下半年。按照时间表来算审核就要一个多月。”

  “按照证监会对拟上市企业财务核查的时间安排,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将在3月31日前报送自查报告,然后4~5月证监会审核部门对每家在审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全面复核和现场抽查,因此IPO重启可能会在5月份之后。”北大纵横IPO事业部合伙人蔡春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2年10月10日至今,已近5个月停审,IPO堰塞湖已经上涨到历史高位。2013年IPO的重启,一定是在二级市场行情逐渐回暖、新政继续落实和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RQFII、在大陆工作和生活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居民,使用人民币直接投资A股市场等。这样对市场的冲击会比预期的要小。”

  千亿规模冲击有限

  对重启后的IPO规模,谢继军认为:重启后,今年全年上市企业规模最多达到2012年的千亿左右水平,相对每天市场2000亿左右的成交量,从逻辑上理性分析,对市场不会产生冲击。

  “市场专业机构从来没有提过,IPO重启会影响市场。这是一个荒谬的想法,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分析说,“从具体数字上分析看,去年IPO是千亿左右,两三天市场交易就能消化全年的融资。即便一年IPO上市总量为5000亿,一年200个交易日,每天才上市25亿。限售股解禁才是市场失血的真正根源。一个月解禁几百亿,上千亿。这和一年IPO上市5000亿,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北京高华证券预测,2013年的IPO规模将可达人民币1800亿元,同比增长80%,但IPO/总市值比率仅为0.7%,依然远低于1994年以来2.1%的均值。IPO对股市的冲击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新增IPO供应可被投资者轻松消化。2013年IPO相对2012年的增量供应约800亿元,可轻易被机构投资者股票仓位上升0.8个百分点所消化。而2008-2012年年均新开个人投资者账户为1300万户。”

  “IPO对市场的冲击取决于大企业的数量,如一些大的券商,比如国泰君安、申万,大的股份制银行,还有一些符合标准的大保险公司上市,对资金面应该有一定冲击,这些IPO融资额动辄数百亿。”对此,王亮分析说。

  22家企业主动撤单

  IPO重启短期无望,上半年基本没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2013年1月8日,证监会在京召开“首次公开发行(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对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做出动员和部署。

  根据会议内容,此专项检查主要分为中介机构自查、证监会检查的复查以及抽查三个阶段,“三查”将历时半年。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核查工作自查阶段到3月底结束。目前中介机构正在按照有关通知要求开展自查工作,自查过程中。目前出现了因市场质疑撤销申请的案例,有22家企业在审核过程中主动撤销了首发申请。

  对企业上市中途撤单现象,浙商创投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介绍说,一些排队上市企业存在做高业绩闯关上市现象,排队期间业绩无法保证高增长,只能撤单。

  “排队企业撤单,主要是因为业绩下滑,排队时间过长,企业认为得不偿失;另外,核查的严格程度超出想象,企业判断自己难以符合上市要求。”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谢继军对南都记者分析指出,“这主要是企业出于自身考虑,短期内无法上市,有业绩压力。最终撤单也是一种选择。其中,也不排除有闯关上市的企业,上市前集中力量做高业绩。但拖一年后,无法维持业绩的高增长,只能撤单。”

  王亮也指出:“很多企业现在为了上市会粉饰业绩,但代价是必须缴税,有企业为上市借钱缴税,显然不能持久。”

  申银万国则分析指出:证监会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打击和限制财务报表造假问题,而财务虚假、粉饰包装等问题所引发的新股上市不久就出现业绩变脸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2012年发行的新股中也存在着较严重的变脸现象。去年发行上市的149家新股的三季报,有48家公司同比出现了营收负增长,占比达32.2%,营收同比平均下滑-33.3%。

  按照前面估算,在目前800多家排队企业中,最后总体撤单能占比多少?对此疑问,众多业内人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这个问题难以预测,目前也无法估算。“毕竟递交材料是上市征途中最后一里路,而且牵涉到多方利益,不到万不得已,包括企业家和PE在内的参与人士肯定不愿‘萌生退意’。”北大纵横IPO事业部合伙人蔡春华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创业板撤退的项目肯定会多于中小板,一是创业板对业绩增长的要求比较高,二是创业板本身体量较小易受经济冲击,而去年的宏观经济并不好。”

  此外他分析,“企业上市成本很高,有时隐形成本甚至高于显形成本。万一撤单,企业一般选择五条路:第一、转战香港、美国等其他资本市场;第二、转向私募市场。目前私募市场也已经非常发达,很多企业也意识到并不一定要在公开市场募资;第三、坚守A股市场,等待业绩恢复再次提交材料;第四、转向股权融资以外的融资方式,例如债券以及资产证券化甚至信托等融资工具;第五、转向国内场外市场。”(南方都市报 梁永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