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申请撤回 PE退出寻他途
距离3月底还有15个工作日,这考验着众多在会排队IPO项目负责人的神经。已经是惊弓之鸟的发行人、审计、投行、PE等机构必须快马加鞭。
孤注一掷还是转身离场,铤而走险还是明哲保身?强大压力驱使各利益相关方必须做出抉择。
业绩硬指标
证监会自今年1月掀起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格的IPO自查”,短短2个月里,已有22家拟上市企业终止IPO审核。
截至3月8日,今年以来终止审查的公司有22家,占排队IPO的869家企业的2.53%,创业板拟上市企业为IPO撤回“重灾区”,而撤销的最主要原因是业绩严重下滑。有关人士曾表态,创业板如不满足发行条件要及时撤回申请,不允许以中止核查方式排队等待时间。
从终止审核企业情况来看,涉及行业五花八门,既有信息技术服务、有色金属、饮料制造、化学原料行业,也有节能及新型元器件等行业。国信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600999)、中信建投、宏源证券(000562)等投行实力颇为强大的券商“中招”。地域更是覆盖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江苏等多个省市。
从审核状态变更情况来看,遵义钛业是罕见的“已通过发审会变更为终止审查”,深圳华北工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多数排队公司是从“中止审查变更为终止审查”,也有部分企业仍在“落实反馈意见”阶段就半途而废,浙江华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更是直接从“初审中变更为终止审查”。从排队时间来看,这些公司中不少是在2012年初首次公告。
投行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此次财务核查虽然是拟上市公司自查,监管部门抽查,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必将是一场覆盖全部排队企业的地毯式排查,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躲过这场旋风。
市场人士透露,绝大多数面临终止审查的公司都是因为业绩问题。
反复权衡
“是否要赌一把,这是众多发行人和审计方正在反复权衡、挣扎的问题。”会计师陆丰(化名)坦言。
按正常的核查程序,大部分IPO项目的走访过程已结束,无论是核查银行流水、工商底稿还是关联自然人的工作,都已尘埃落定,当前处于撰写自查报告初稿的阶段。
陆丰说,有的企业问题已暴露,有的业绩下滑不满足上市标准,有的查出隐性关联方,各会计师事务所和发行人纠结是否要再抱团“闯关”,但心里忐忑不安。
多名保代称,是否要撤材料需要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共同协商,不过在此之前一般由保荐机构向发行人提出建议,因为保代的经验丰富,能感觉到预审员评价是否为负面。
但与公司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北京一位投行保代说,“公司为了上市已经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规范成本,所以很多公司很不愿意半途而废,还是想闯一闯。”
这位保代说,“我手头的这个项目管理费用过高,拉低了净利润,事实上已不满足上市条件。发行人想出的办法也很简单,把100万元管理费用直接抹掉,发行人和实际控制人自掏腰包补上。”
一家地方性券商保代在劝退企业时就遇到上述问题,“发行人有不少PE注资,一旦撤回申请,对赌协议就可能启动,所以劝退公司颇费一番周折。以前如果发行人业绩出现波动,还可以提出‘中止审查’缓一缓,说不定有转机,但现在监管层禁止用这种方法拖延时间”。
劝发行人撤材料一般需要保荐业务的负责人各自起草一份“终止审查申请”,申请终止审查的原因用几个字交代即可,例如“业绩波动”、“股权变动”,不需要展开。
PE/VC的出路
在退出压力日趋加大的背景下,PE/VC机构面对这种尴尬境况会如何选择:坚持IPO?抑或探索其他退出渠道?“转道”新三板?寻求上市公司并购退出?抑或是公司回购?
达晨创投相关人士认为,在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锐减以及监管部门启动IPO在审企业财务检查的背景下,以往依赖IPO作为退出方式将难以为继,应探索多样化退出。达晨投资的企业在会里排队的不少,目前已有一家投资企业因业绩波动而主动撤回申请材料。
深圳一家PE机构合伙人表示,如果公司因为外围客观环境而被迫暂停上市,首先考虑的是等待,跟保荐机构和企业充分商议,期待未来重启上市程序。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这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业绩有波动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要如实披露,客观表述。
“如果因为业绩下滑而上市遇阻,但未来或许还有潜力重新达到上市要求,并再次启动上市程序。”该PE机构合伙人称,对于有实力的PE机构,若持有投资企业股权,且对行业有深刻认识,在企业无自身重大“缺陷”的情况下,应该起到推动企业上市的主导作用,且IPO始终是首选退出渠道。
那PE机构是否会推动中止或终止审核的企业去新三板挂牌,进而通过“介绍上市”从而实现登陆A股?市场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尚在观望”,新三板公司要达到交易所上市条件,目前也不是件容易事。从新三板转板政策出台到正式施行,还需要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细则,新三板公司通过“介绍上市”转板不会那么快出现。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