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创业板

IPO财核第二季开启:中小投行资金链堪忧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清明节前一天,证监会富凯大厦一楼听证室,最后一个数字在屏幕上闪烁落定后,一张包括30家拟上市企业的现场抽查名单产生,这个消息随之传到发行人、中介机构等的手中。

  3月31日第一阶段的投行自查报告上交结束,IPO财务核查进入第二季。这个阶段,无论抽没抽中,发行人都得打起精神应对由核查掀起的发行生态变化。

  4月3日下午,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对于已上交自查报告但未进入抽查名单的在审企业和中介机构,证监会还“要全面地审核自查报告内容”,“如果从自查报告发现重大疑点,我们会采取相应措施。”

  据透露,5月31日第二轮抽查,还将抽出十家企业。

  “各种手段都会采取,不是说我们在自查报告发现问题了,不一定还去现场看,问题严重的可能直接引入稽查力量,也可能按十六号备忘录规定的启用专项核查”,“在人物财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在抽查的40家之外增加数量。总体上增加的数量不会太大。”

  对于此前证监会提及的下一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向,上述负责人指出,会将审查过程取得的经验,落实到实际工作和相关规则的出台制定中。

  业内人士认为,以IPO财务核查为支点的发行新变革,或将带来中介执业技术层面的演变。尤其会带来发行人与中介机构博弈机制的深化。

  抽查阶段众生相

  2013年投行人的生活状态,可用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划分,3月31日和4月3日,以及未来的5月31日。

  3月31日,是第一阶段自查报告上交大限。此前,投行人处于“早上睁眼就开始弄材料,弄完材料就睡觉”的循环阶段,一位小型券商保代告诉本报记者。

  至4月3日的三天里,很多投行人就是等待证监会的那张抽查名单。

  等待中有各种作为。项目较多、前期被质疑较多的券商,4月3日抽签当日坐立不安,开始四处打听消息。

  而前期项目自查工作做得较为细致、项目量不大的券商,则迎来久违的清闲。“现在在忙下一个项目(还没有上报的项目),财务自查报告上交后这边的事儿完成得差不多了。”一位西部地区中型券商人士表示。“之前工作做得很细,现场调查这部分抽到的话,公司相关负责人去配合证监会的工作就行了,跟我们关系不大。”

  同样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还有券商内审部门,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旧有自查任务基本完成、新项目又未上马的空档期。

  “因为是投行内审部门,所以第一步自查完成至今较闲,暂时没有下一步工作。”一位北京地区中小型券商的投行内审部门人士说。

  无论悠闲还是焦虑,都在4月3日等来第一份抽查名单,此后将是5月31日第二轮抽查。但如前所述,从监管层透露的意味看,即使未被抽中,也要继续迎接财务核查进一步细化工作。

  投行人们心中早有预期。“自查报告上交后,我们接下来的重要工作还是不断完善工作底稿,”一位广东中小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是个持续完善的过程,直到持续督导期结束。”

  其实,经历自查过程后,很多投行重新将风控提上首要位置。

  “此前的自查是投行和内核部门加入,IPO自查长远看确实利于整个市场的完善。公司的应对措施主要就是加强风控,这也是公司一直强调做的。”一位西南地区投行人士指出。

  这种改变或是由上而下的风险意识与尽职能力推动。此前,有监管层人士指出,注意到媒体报道的自查中中介机构的重负,但对于中介机构的要求是以往日常监管中再三强调的,但一直未能得到落实,因此这是推动再落实的敲门砖。

  敲门砖的警示意义已经产生。“我认为,这次自查并非简单走过场,还是挺严厉的。”有上海地区的投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但要是造假被查出来,责任就很大了。”

  数个信号值得注意,公布抽签名单的4月3日下午,证监会同时公布涉嫌造假上市的万福生科(300268.SZ)及中介机构调查进展,并强调“坚决打击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以及帮助发行人合谋造假、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3日的抽查名单诞生过程,也侧重于此前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中介机构。前者为后端严惩,后者则是使用诚信记录的威力,两者结合耐人寻味。

  博弈机制多维升级

  除中介机构执业技术层面的演变,更深层次变化已产生,这涉及发行人与中介机构市场博弈机制的深化。

  首先是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博弈升级。一方面是券商更谨慎选择企业,并对企业明示自查压力。

  “未来接新项目时,肯定会和企业说清楚必须接受财务核查,如果有些企业不愿配合或觉得成本太高可能选择不再上市。”上述西部中型券商人士透露。

  另一方面,企业衡量IPO的成本与收益时,也会更谨慎,有的可能放弃IPO选择其他融资路径。

  并购重组是选择之一。据本报记者了解,江苏天楹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楹环保”)就是其中一员,该公司位于江苏,主营业务为垃圾焚烧发电。

  “我们这个项目本计划今年4月提交IPO申请,券商、律师和会计都找好了,但IPO排队改变上市方法了。”据北京某大型PE项目总监李海(化名)介绍。“公司整体上市没什么问题,平安创投2009年跟踪尽调过,这三年一直在帮助规范治理。”

  此外,债券工具等也成为企业的门道之一。以天楹环保为例,IPO受阻时公司便已尝试其他方式满足融资需求,2012年6月,国泰君安曾为其承销一笔总额2.8亿元的中小企业私募债。

  “(天楹环保)投资之前估值是10亿元,融资规模2亿元左右,按计划,估计2014年能完成借壳,到时会有30倍市盈率,投资收益超过三倍。”李海透露,“借壳上市不会像IPO等的时间那么长,两年半到三年就可实现退出,年化收益率也不低,能到百分之六七十。”

  中介机构之间的博弈也开始产生,原来以券商为大的发行中介机构生态圈隐约生变。

  其中,自查要求券商和会计师皆单独提交尽职报告,“这次券商被要求要独立核查,但其实我们和事务所核查的内容大体上看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甚至我们的严苛程度还高于会计事务所。”一位小型券商投行人士认为。

  未来,这种中介机构之间的博弈,有望从“和气生财”进阶到“相互制衡”。

  IPO停发催生投行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IPO暂停效应的发酵导致券商投行业务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现在,好公司项目不多,一些好公司考虑颇高的上市成本及排队等待的现状后,不愿上市,所以后备项目很少。做项目的人看到财务核查成本这么高,也不愿拉新项目。IPO一天不恢复,他们的收入就将受很大挤压。如果未来一个项目要跟五年才实现收入成为常态,原有IPO业务为主的投行压力就会很大。”上述北京券商人士指出。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12年,以IPO、定向增发为主的证券承销保荐收入,和以并购、吸收业务为主的财务顾问收入,共计212.98亿元;较2011年的241.38亿元,同比下滑11.77%。

  该业务整体下滑或与IPO营业收入放缓不无关联。以公布2012年年报的华泰证券(601688.SH)和东吴证券(601555.SH)为例,华泰证券历年累计的主承销总收入中,新股发行收入占比为68.65%,2012年主承销收入占比为56.95%,降幅超过10个百分点。东吴证券投行业务中的IPO收入更由2011年的2.79亿元降至不足4886万元。

  这种变化在不同券商中影响大不一样,对于小券商而言,日子已很不好过。“证监会再停个一年半载,小券商就没法活了。我们有很多项目跟了两三年,但是要到最后才有回报,公司现在确实在资金链方面遇到了问题。”上述小型投行人士坦言。

  大中型投行相对容易过一些。“收入上看,我们影响并不明显,有些小券商有可能会有吧,IPO这么一直停着对他们财务上可能是个挑战。”上述西部投行人士指出。

  IPO旧模式的改变,也带给投行转型动力。对券商调查后记者发现,今年开始并购重组业务将会是其投行业务发展的重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