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润”应收账款来源成迷
深圳市海明润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明润”)主要从事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等复合超硬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油气钻头、煤田矿山钻头、机械加工等领域。今年7月份,该公司在证监会网站公布招股说明书,计划登陆创业板。
但《红周刊》记者在翻阅招股说明书时发现,该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的数据竟然有多处出现明显错误。如招股书第104页在介绍“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情况”时,2014年“前5名客户采购额合计数”计算错误,该金额应该为5325.84万元,却被计算成为6230.24万元;招股书第182页在介绍存货构成表中2013年发出商品项目金额竟然高达46586.00万元,远远超出了存货的额度,显然这是错误的,经记者计算,这一金额应该为465.85万元。
如此低级的错误出现在招股说明书中,不仅企业没有发现,就连负责审核的天职会计师事务所居然也没有发现。由此可见其招股说明书在编写与审核过程中均存在漏洞,相关人员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但上述错误还不是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招股书中多处逻辑混乱才更显其数据存疑。
应收账款“身世”成谜
从海明润财务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各年度期末应收账款总额分别为 5664.63万元、7431.13万元和10588.66万元,其中2013年和2014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31.18%和42.49%。可见该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巨大,且金额还在不断增加,增速也在不断加快。相较其营业收入来看,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04%、39.44%和52.23%,这一比例非常高,说明海明润的营业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当期回收,其中2012年和2013年不能在当期收回的营业收入占4成左右,而到了2014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5成以上。伴随其应收账款不断增长的则是其应收账款的“身世”之谜。
我们知道,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产生,离不开产品的销售,产品销售出去而款项未能收回即形成了应收账款,因此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金额不可能大于销售额,但海明润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据招股书介绍,2013年海明润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中,成都迪普金刚石钻头有限责任公司排名第三,海明润对该公司形成的1年以内应收账款金额为634.10万元,而该应收账款形成的内容显示为货款,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海明润对该公司进行全额赊销,一分钱货款也没有收到,其销售货物的金额也不应该低于应收账款金额。但实际上,依据海明润提供的前五大销售客户名单来看,2013年对成都迪普金刚石钻头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金额仅为617.18万元,那其又是如何实现对该公司634.10万元应收账款的呢?更何况,企业将产品一分钱都不收,全额赊销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流动资金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其2012年应收账款也存在诸多疑点。在海明润2012年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排名第一位的是华池县石大钻头制造有限公司,其对该公司1年内到期的应收账款金额为696.02万元,形成原因为货款。也就是说,海明润2012年对该公司实现的销售额应该不低于这一应收账款金额才对。但奇怪的是,在海明润2012年前五大销售客户名单中并没有“华池县石大钻头制造有限公司”的名字,其销售大客户排名第五位的是西安俱强物资有限公司,当年对该公司实现的销售金额为658.62万元。这说明,海明润对华池县石大钻头制造有限公司实现的销售金额不会超过658.62万元。那么,其对该公司1年内到期的696.02万元的应收账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同理,依据海明润2012年前五大销售客户名单来看,其对第四大客户成都百施特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实现的销售金额670.12万元,然而依据该年度其应收账款客户名单来看,其对成都百施特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的1年内到期的应收账款金额却为678.23万元,对该公司形成的应收账款依旧超过了当年的销售额,这岂不是太蹊跷了?
就算海明润实行疯狂的赊销行为,生产的产品全额赊销,那如此多的应收账款金额均超过了相应的销售额,又该如何解释呢?
“低消耗”何以“高产量”?
我们知道,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随着企业主要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产品的机器运转时间也会增加,产品生产的越多,机器所需运转时间也就越久,因此驱动机器工作的能源消耗量也会越大。所以总体来看,企业主要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应该与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大才对。
海明润主要产品为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其生产所需的能源主要为电力,在其招股书中,将主要产品分为主切削齿复合片和辅助齿复合片两类。由其公布的生产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其主要产品的产量一直成增长趋势,其中2014年其主要产品主切削齿复合片的产量为559591片,增幅为14.06%,辅助齿复合片的产量为774363片,实现增幅26.59%,两种主要产品的产量合计增幅为21.01%,而相应的,其电量的消耗增长了19.04%,这基本符合我们上文分析的逻辑关系,但是反观海明润2013年产量增长与电量消耗之间的关系就令人难以理解了。
其中,2013年海明润主要产品主切削齿复合片的产量高达490621片,相较2012年增幅达32.36%。另一类主要产品辅助齿复合片的产量增长更快,由2012年的398851片增长到了2013年的611686片,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增幅高达53.36%。合计来看,其两种主要产品的产量增幅高达43.25%,在正常逻辑下,产量实现了如此大幅的增长,其主要能源电力的消耗,也应该大幅增长才对。但令人不解的是,其电力的消耗量仅从2012年的337.55万度,增长到2013年的339.46万度,仅增长了了1.91万度,增幅还不足1%。电量消耗增幅如此之慢,产量增长却如此之快,该公司是如何用电力能源的“低消耗”实现产品的“高产量”的呢?难道该公司真有“黑魔法”不成?
营业收入不翼而飞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营业收入一般会以两种方式流入企业,一部分营业收入以现金方式直接流入企业,这部分资金会反映到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之下,而另外一部分暂时没有收回的现金,则会形成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在后续经营中逐步收回。那我们来看看海明润营业收入的流入情况。
据海明润招股书介绍,其产品以出口为主。报告期内,其出口销售额分别为7204.73万元、11439.83万元、14455.2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27%、60.71%和 71.51%。由于企业的这部分收入为出口收入,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并不包含增值税。而国内销售部分,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则会有17%的增值税,因此报告期内海明润的含税营业收入金额应该包括不含增值税的出口金额和含17%增值税的国内销售金额,经计算该金额分别为14809.93万元、20102.26万元和21192.05万元。
以2014年为例,海明润实现的含税营业收入高达21192.05万元,依据现金流量表来看,其以现金部分流入的金额,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额度为13643.93万元,扣除预收账款减少的337.14万元,则该年度其实现含税营业收入却没有收回的款项有7210.98万元。也就是说,该公司2014年新增的应收款项金额应该与此金额相差不多才对。但实际上,该公司2014年年末的应收账款总金额为10588.66万元,年初金额为7431.13万元,也就是说该年度,其新增的应收账款金额仅为3157.53万元,而应收票据不但没有增加,还减少了5万元。这就证明,相比没有收回的7210.98万元,海明润还有4000多万的营业收入既没有以现金方式流入企业,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应收账款,那么这部分营业收入去了哪里呢?
除了2014年之外,该公司2013年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海明润2013年的含税营业收入为20102.26万元,而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5660.81万元,这其中还包含了该年预收账款增加的346.61万元,扣除这部分预收账款增加的金额后,该年度海明润还有4788.06万元的款项没有收回,按道理这部分款项应该成为其新增的应收账款才对。而实际上2013年年末的应收账款金额为7431.13万元,年初金额则为5664.63万元,照此计算其新增的应收账款金额仅为1766.50万元,而新增应收票据也仅为50万元,也就是说,该公司2013年度有3000多万元的营业收入既没有以现金方式流入企业,也没有形成应收账款。
两年时间,7000多万元的营业收入不知所踪,如此巨大的数据漏洞,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海明润在招股书中没有做任何解释。
经营严重依赖大客户
报告期内,海明润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8亿元、1.88亿元和2.03亿元,这其中,仅前五大客户实现的营业收入就分别高达8520.64万元、13864.81万元和16616.36万元,占年度销售额的比例分别高达61.73%、73.58%和81.96%,这说明该公司存在对大客户依赖的情况。
然而,在其前五大客户中,其他四大客户相对国民油井则又不足为道,国民油井成为其依靠的绝对“大树”。报告期内,海明润对国民油井的销售额分别高达5224.48万元、10281.80万元和、13001.64万元,占其年度销售额的比例则分别高达37.85%、54.56%、和64.13%。尤其2014年度,该公司近6成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国民油井,由此可见其对大客户国民油井依赖度十分高。更可怕的是,从其销售占比来看,这种依赖性还在不断增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扣除海明润对国民油井的销售额,则该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就十分缓慢了。
众所周知,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性极高。合作过程中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失去该客户,其产品将立刻出现滞销,营业收入将无法保证,企业也很可能会就此陷入危机。然而在此情况之下,该公司却不见扩大对其他客户的销售规模,拓展更广泛的市场,而是依赖一家客户,不断扩大产能,其风险不言而喻,企业发展前景堪忧。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