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波探底再现 成长股崛起
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上旬期间,也是前期中国A股走牛的关键时期。然而,对于不少账户而言,却在15年3月至6月期间,实现了资产大幅增值的目标,而在这一期间内,也是A股市场中高杠杆工具全面激活的重要阶段。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当属最近一年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股市发生重要性拐点之际,A股市场的“去杠杆化”过程却来得相当迅猛。截至目前,A股市场场内融资规模不到万亿水平,期间还一度跌破9400亿元的水平。至于A股市场的场外配资规模,则遭遇到更为显著的冲击,而其潜在的配资规模也遭到了大幅缩水的困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近期中登公司发布的8月数据来看,A股市场投资者账户市值的分布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其中,在最近三个月时间内,A股持股市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个人账户数骤降了11.33万个,并录得12.55万个的最新数据。至于1亿元以上的机构账户,则在这一期间内,减少了2450个账户。
除此以外,在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投资者账户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账户数比例出现了显著地提升。其中,1万元以下的账户数为1277.28万户,占比总数的25.09%;1至10万元的账户数则为2531.38万户,占比总数达到49.73%。至于10万元以上的账户数比例则缩减至25.18%。而在今年6月份,这一比重则为31.36%。
对此,在A股市场投资者账户市值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之际,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实际上,回顾最近三个月的A股走势,实则已经经历了多轮的非理性下跌行情。
其中,在今年6月15日至7月9日期间,当属股市第一轮的非理性下跌风波,期间市场累计最大跌幅高达35%以上。至于创业板市场的累计最大跌幅,更是达到了40%以上。然而,对于此轮非理性下跌行情,实则也深刻影响到场外配资等高杠杆资金的存活,但并未产生太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不过,在此轮非理性下跌行情之后,不少中产阶层的资产也遭遇到了全面性的清洗,亦有部分借助高杠杆工具扩大资金杠杆率的账户出现了资产瞬间蒸发的困局。
今年8月中下旬,A股市场迎来了第二轮相对显著的非理性下跌行情,而此轮下跌行情,则深刻影响到券商两融以及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平仓风险。然而,对于不少上市公司而言,它们的股票价格也再度演绎非理性下跌的局面,而普遍上市公司的价格水平也再度遭遇“腰斩”的状态。显然,与第一轮非理性下跌行情相比,第二轮的非理性下跌行情,对市场的杀伤力有所减缓。但是,从A股市场的系统性安全角度来看,第二轮的非理性下跌行情却进一步触碰到市场的敏感神经,而不少账户的持股市值也再度遭遇重创。
面对最近三个月的非理性下跌行情,实则也出乎了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料。
事实上,面对前期持续爆炒的A股市场,不少颇有资历的投资者,也有着不好的预感。但是,对于股市的单边下跌走势,却出乎了很多市场人士,乃至资深投资者的预期。
确实,在下跌行情中,亏得最惨烈的,往往不是那些自高位一直持股下来的投资者,而是那些热衷于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反复抄底的投资者。假设这类投资者在股市非理性下跌的过程中,还动用了高杠杆工具,则意味着他们的资产随时有平仓乃至爆仓的可能。
笔者认为,对于最近三个月500万以上账户的骤然下降,实则与投资者过度的“贪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可否认,在股市疯涨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会引起投资者的“贪欲”膨胀,而随着各种高杠杆工具的全面激活,实则也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贪欲”。然而,当市场中的“贪欲”膨胀到一定的程度时,也往往会给“贪欲”很强的投资者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在每一轮股市暴跌之后,因“贪”变“贫”的案例也是为数不少的。
时至今日,在监管层加快股市“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实则也进一步降低杠杆资金对股市的撬动影响。显然,在以资金推动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在杠杆资金撬动影响逐渐趋弱的大背景下,实则也降低了市场新增流动性的涌入预期,降低了A股重启牛市的可能。
笔者认为,经历了这一轮的非理性下跌行情之后,确实给了那些“贪欲”很强的投资者一个深刻性的教训。
显然,“七亏二平一盈”当属股市长期存在的定律,而对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制度不合理的A股市场而言,中国散户要想从中赚到大钱的概率却是非常低的。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