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行情

2016年五大任务 A股市场迎来长期利好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十八大后中央经济会议首提“房价”鼓励开发商降价

  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明年的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其中,化解房地产库存尤为值得关注。会议明确提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化解房地产库存

  ●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

  ●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

  ●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解读】

  去库存化

  十八大后中央经济会议首次提“房价”

  据记者梳理发现,十八大后召开的3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未明确提及“房价”,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及“房价”。

  据记者发现,有关房地产调控、保障性住房的字眼,在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后公报中。而2011年、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连续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据记者注意到,在第三大任务中,用了322个字的单独段落的篇幅,讲到“化解房地产库存”,并提出了5大要点。

  除了十八大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未提房价。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房价”,2015年也没提。对此,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2015年3月接受新京报专访时介绍,“房价”这个词儿是没出现,但是讲了房地产,主要是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

  房价不会快速下滑

  会议提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李超博士表示,以前提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和住房问题都是单独提,但这次是把城镇化与解决住房结合起来提。李超认为,目前的政策可能是把农民工引向三四线城市购房。

  李超表示,随着二三线城市限购逐渐取消,一线城市的限购也在逐渐退出,不过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全面退出短时间可能不大。

  会议提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李超表示,中央需要房价稳定,与地方的出发点有一定差别,因此中央层面会提出降低房价,保障住房需求。未来,应该是稳中有降的趋势,但不会快速下降。

  对于会议中提到的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可能会包括限购,但主要的问题应该是,行政性的限购限贷措施,要让位于市场性的手段,市场思维来解决这件事情,如增加住宅性用地,调整房地产结构等。

  【解读】

  产能过剩

  清除产能过剩是核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经济增速放缓,表面上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一方面已有供给因为供大于求出现了过剩;另一方面部分需求缺乏相应的供给难以被满足。

  专家认为,有效出清过剩产能是推进结构调整的核心。近期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不断下滑、工业价格持续回落,产能过剩是症结所在。一些行业的“僵尸企业”要得到有效妥善处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表示,化解过剩产能要在化解存量和控制增量两方面同时发力。一方面要加快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挖掘传统产业升级潜力,并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促进市场出清;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增量,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社会政策发挥兜底作用,减少给就业和社会稳定带来冲击。”他说。据新华社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

  ●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

  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企业成本

  降低税率给企业减负

  “针对当前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又要着力改善供给侧两方面的任务看,财政政策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是必要选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今年我国的赤字率约2.3%。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说,我国进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适当提高赤字率,有助于保障民生支出,开拓减税空间,为企业降低成本。“当前提高赤字率仍有一定空间,但‘阶段性’强调的是要把握力度,不会引发财政风险。”他说。

  “焕发企业活力是整个结构转型的基础,这次减税范围广、力度大,基本涉及全部政府调控范围,且切中时弊。”张斌举例说,增值税目前是第一大税种,如降低税率会带来较大的减负空间。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

  ●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

  ●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金融风险

  关键环节改革“齐发力”

  防范化解风险,关键在改革。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银行体系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提高统筹层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这些改革均突出了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将贯穿始终。”张立群说,国企改革为过剩产能调整、市场出清提供基本经济制度支持;财税、金融、银行等领域改革,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养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针对结构性改革推进可能带来的下岗、就业等问题,强调基本民生兜底。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对信用违约要依法处置。

  ●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

  ●要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扩大供给

  扩大供给重点在创新

  扩大有效供给,着力补齐短板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之一。

  “目前我国的供给存在着重复和过剩的情况,下一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应着眼于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这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意义。”王军说。

  “创新”在扩大有效供给的众多措施中成为亮点。会议指出,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

  王军说,针对一些落后存量,不能简单关门破产,创新就可以通过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达到用增量来化解存量的效果。据新华社

  扩大有效供给

  ●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

  ●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

  ●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要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

  ●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新京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