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证监会应果断暂停漏洞巨大的熔断机制
搜狐财经思想库出品文/郭施亮 知名财经评论员
原以为,熔断机制的推出将会给A股市场带来持续稳定的影响。殊不知,经历了今年1月4日以及1月7日的股市暴跌行情之后,中国版的熔断机制不仅没有起到了维稳股市的影响,反而还加剧了股市的波动风险。甚至,我们还可以认为,是中国版熔断机制加速了近期股市的下跌走势。
事实上,从熔断机制本身而言,其本质上就是给不理性的市场提供一段冷静期,但并不会改变股市的运行趋势。
然而,对于中国版熔断机制而言,在其实际运作下,却暴露出不少的弊端,最终导致的现象,却是熔断稳定不成,反倒成为了股市下跌的助跌器。
其中,对于中国版熔断机制而言,它是建立在涨跌停板制度的基础之上,再行实施熔断。与此同时,它是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基准指数,并分别设置了5%和7%的熔断阀值。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在非理性的市场环境下,在5%至7%的熔断阀值之间,虽然设置了15分钟的冷静期,但却容易让市场的抛压集中聚集,并由此引发市场二次恐慌的情绪。对此,如果在这15分钟的时间内,管理层不能做出及时果断的应急动作,则股市顺势下挫,且触及二次熔断的概率也将会大大增加了。
与此同时,目前市场是以沪深300指数作为熔断的参考基准指数,但在实际情况下,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却远远低于其余主要市场指数的波动水平。对此,在沪深300指数触发7%的熔断阀值时,实际上也意味着市场中绝大多数的股票已经陷入到跌停板的位置之上。由此可见,在市场股票本已出现大面积跌停的前提下,再度实行熔断,其本质性意义也就会大打折扣了。
笔者认为,对于7%的熔断阀值设置,本来就是属于“多此一举”的举措。究其原因,一方面正如上文提及的大面积跌停问题,其熔断功能已经大打折扣;至于另一方面,则在于7%熔断之后,市场将会停止交易至收市。然而,对于这一规则,实际上很可能会引发大量的抛盘无法得到及时地释放,而后把集中抛售的风险延后至下一个交易日之中了。
对此,面对这一熔断阀值的设置漏洞,确实需要引起管理层的深刻反思。
笔者认为,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管理层需要对熔断机制的设计进行全面地修订,若无法修订完善,还不如直接废掉;另一方面,则需要管理层研究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尤其需要开发出一些能够满足多数投资者日内风险对冲需求的应急工具。
实际上,鉴于近期A股的接连暴跌走势,却有着一种复制去年6、7月份股市暴跌行情的意味。然而,鉴于当时市场发生的流动性危机风险,却直接让市场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对此,在此期间,若让市场自行实现自我调节的功能,或许并不会太凑效。至此,在必要的时候,国家队大举入场,或以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基金机构等入市增持等行为,以打破市场的尴尬局面,还是相当关键的。
中国A股,本来就属于一个高度投机的市场,且基本是以散户作为主导的股票市场。至此,这一点就与欧美发达成熟市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显然,盲目引进国外成熟的交易机制、盲目崇拜欧美市场的运作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因此,对于每一项创新型的政策制度推出之前,管理层必须要充分了解好中国股票市场的自身特色,并做好推出前的充分准备工作。否则,在每一项重磅新型模式推出之后,伤得最痛的,还是那些缺乏信息优势、资金优势,且缺乏有效风险对冲工具的中小投资者。
现阶段,果断暂停熔断机制,或是暂时最佳的应对策略。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