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行情

阻断了流动性 也就抑制了股市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熔断机制实行了四天,沪深股市就四次触及阈值,并且两度导致全天交易的提前结束。于是,大家都在进行有关熔断制度的讨论,更有舆论直指熔断机制是导致这次股灾“3.0版”的罪魁祸首。其实,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倒也好办,把熔断机制直接废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但是,且不说当初正是面对“千股跌停”的严峻局面,媒体上出现了建立熔断机制的呼声,这才有了后来这项制度的出台。而作为一种工具,它又怎么可能左右股市涨跌呢?如果现在取消了它,或者说干脆就从来没有搞过它,难道股市就不跌了吗?

  显然,股市的下跌有其内在的原因,现行的熔断机制只是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发挥出稳定市场的作用,而是相反对已经形成的运行趋势推波助澜。作为一个技术工具,它何至于会如此呢?事实上所有围绕熔断机制所展开的争议,其核心也就在此。分析一下熔断机制本身,其特征是依靠技术手段,将正在进行的交易停下来,以避免市场趋势的进一步延伸。这里的实质是阻断流动性。流动性能不能阻断?在市场处于特殊情况的时候,应该说是可以的。譬如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出现盲目跟风操作现象,导致操作风险不断积累,这个时候对流动性临时阻断,防止风险的进一步聚集与蔓延,当然是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这种状况毕竟不是经常发生的,不具备典型意义。也因为这样,尽管熔断的概念在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几十年,形成制度也有了不短的历史,但是真正指数触及阈值的案例是个别的,也就是说熔断机制的被激发,并非常态。应该说,对于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管理者来说,都是把维护股市流动性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轻易以阻断流动性的方式来对市场进行干预。因为他们很清楚,阻断了流动性,也就抑制了市场。

  但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又的确存在这样一种管理思维:以阻断流动性作为调控市场的手段。多年前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和T+1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控制流动性的措施,去年对股指期货交易加以严格限制,大幅度提高开仓保证金及交易佣金,并且规定每天的开仓数量,本身也是对流动性的一种行政限制。刚实施的熔断机制,更是一种对流动性的全面阻断。在一些人看来,阻断了流动性,也就是使得交易被停止了,行情自然也就稳定了。其实,这是一种十分幼稚的想法,因为能够阻断的,仅仅是一天的流动性,而一旦市场下跌或者上涨的趋势形成,今天不让它涨或跌,那么明天还是会涨或跌,而且由于所谓的“磁吸效应”的存在,这种涨跌的态势还会被加强。所以,人为地阻断流动性,只能是对原有的趋势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所谓的“抽刀断水水更流”,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以阻断流动性的方式来管理市场,看似对症下药,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顾头不顾脚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抑制市场。熔断机制才搞了四天,市场上怨声一片,这也表明,以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应对市场波动,完全是失败的。

  好在,管理层在大盘持续暴跌的严峻形势面前,还是决定暂停熔断机制的实施,这也表明是承认了维护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意义,投资者应该为此感到庆幸。当然大家也应该看到,股市的下跌,从根本上讲并不是因为熔断机制,所以废除了熔断机制,也不等于股市就可以大幅度上涨。在基本面没有得到明显好转,相关制度也没有真正完善,市场的流动性也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的情况下,股市行情是难以令人乐观的,幻想行情反转,走出大牛市没有任何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