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暴跌史无前例 政策暖风频吹 大盘能站稳吗?
导读:
A股利空逐个数 哪个是大跌诱因
市场仍未见底 短线或延续调整
二月快跌慢涨震荡磨底 三月关注“时”“空”把握三大投资机会
前两月A股暴跌史无前例 未来下跌空间有多大
意外大跌令券商策略出现分歧 多数认可股市仍震荡向上
“黑色周四”褪去2月反弹成色
郑眼看盘:股指大致稳定 创业板疲弱
A股利空逐个数 哪个是大跌诱因
道达投资手记:稳定之后或有转机
政策暖风频吹 大盘能站稳吗
A股利空逐个数 哪个是大跌诱因
明天,对于A股市场来说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时刻,国务院对注册制改革的授权在这一天将正式实施。不过,就在上周五,证监会已经给大家吃下“定心丸”:注册制改革相关准备工作“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这也意味着,注册制不会马上推行。
其实就在上周四,市场已有“自3月1日起创业板将全面停止审核”等谣言,引发市场大跌。实际上,从去年中股市大幅波动以来,各类谣言满天飞,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为此,监管层多次进行了澄清和查处。有道是:谣言止于智者。市场人气的凝聚,市场信心的重拾,需要每一位投资者共同呵护与明辨。
进入猴年以来,A股在经历数日上涨后,却在2月25日再次遭遇大跌。在多重利空压顶的情况下,近来数月饱受摧残的A股能否坚守?这些困扰着A股的利空疑云是否就是造成市场大跌的元凶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经济下滑、杠杆风险等多重利空堆积,但是从A股牛短熊长的历史来看,上述每一项都难以成为目前市场如此脆弱的主因。
市场担忧因素致人心难齐
2016年1月,A股启动熔断机制,不过4个交易日的4度熔断,两次提前收市,让市场措手不及,相比于之前千股跌停,熔断暂停交易更是让投资者出逃无门。短短数日后,熔断制度便宣告暂停,不过市场显然并未结束恐慌,自去年国庆节以来的涨幅迅速被吞噬,A股在2016年1月便遭遇了开门黑,整月下跌22.65%,月度跌幅在A股历史上十分罕见。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场暴跌绝非简单的因素造成。细看目前的A股市场,仍然有多重利空因素环绕。
首先当属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从国内经济看,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实体经济数据并不好看。2016年1月公布的2015年经济数据显示,GDP增长6.9%,创下了25年新低。
除了经济因素,监管层对于杠杆的规范同样让资金入场时有所忌惮。在2015年牛市之初,早有券商提出了“杠杆牛”。作为一轮杠杆上的牛市,大量的杠杆对于指数快速上涨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当时市场开始变动,杠杆的风险开始显现,首先是高比例配资资金遭遇爆仓,随后不少融资盘同样遭遇平仓。随着监管层对于杠杆资金的进一步规范,该部分资金进一步缩减。此外,在一月份,此前一直被认为安全边际较高的股权质押出现了爆仓危机,更是让市场投资者对于杠杆工具的使用进一步谨慎。
此外,近日出现了中融人寿险资偿付能力不足,禁止增加股票投资的消息,让投资者开始对市场上那些豪掷千金的“野蛮人”有了新的认识:原来险资也有“难言之隐”。2月25日,保监会突发一则监管函,直指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责令估算即日起不得增加股票投资。一时激起千层浪,早在两个月前,也就是2015年年末,中融人寿曾在A股市场与多家保险公司掀起一场举牌浪潮,名噪一时。不过,记者分析中融人寿举牌标的发现,其新举牌三只个股天孚通信、真视通和鹏辉能源累计账面浮亏已经接近2亿元。有投资者开始忧虑此轮轮番举牌的险资,作为体量庞大的资金,大多已经被套,而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强调保险行业应该防范五大类风险,并着重表明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行业面临的第一大类风险。
其实,目前市场的忧虑还有不少。注册制作为未来新股发行改革的重点一直备受关注。不过,对于目前以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来说,注册制的推进将进一步改变市场生态,面对大幅发行新股,小盘股高市盈率难以维持在高位,而目前不少中小创个股估值仍然畸高,随着注册制临近,中小票的估值将进一步回归合理。
当然,市场的担忧因素不止于此,对于汇率波动的忧虑、对股东减持、限售解禁等担忧同样让目前市场人心难齐。
利空“旧闻”难成大跌主因
自1月以来市场已经经历数次大跌,在最近的2月25日,投资者再次经历千股跌停。那么,上述的多种利空因素是造成市场大跌的主因吗?
首先,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看,以典型的钢铁企业为例。近期市场表现上,被重点“关注”的钢铁行业成了投资热门,走势十分喜人,仅在2月26日就有西宁特钢、新钢股份等多只个股涨停。可是对比不少企业的实际业绩,不免让投资者倒吸一口凉气。据目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多家钢铁企业成了亏损大户,在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钢企中,多家预计亏损超过10亿元,其中酒钢宏兴预计亏损最高为69.6亿元。
其实从钢企的目前的境况可以看出,虽然业绩惨淡,但是其二级市场表现却往往与政策息息相关。目前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供给侧改革成了关注重点,大量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及僵尸企业成为改革重点目标。例如,近期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以改革推结构调整,通过对工业企业的结构改善从需求端倒逼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结构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内容值得特别关注。
从A股历史来看,市场从来都是牛短熊长,这与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保持的高增速难以符合。此外,数据显示,2015年GDP为1978年185倍,而股市则在1993年就到过1500点,2001年就到过2245点,但是现在仅2700点,难与经济增速匹配。
此外,从杠杆因素来看,监管层对于场外配资的清理早已结束,对于两融同样进行了规范。虽然1月份爆出了股权质押风险,不过实际出现的例子可谓寥寥。在目前成交冷淡的市场,杠杆的风险相对于去年明显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从融资余额来看,近期总体仍是下跌趋势。根据沪深交易所最新数据,两市融资余额已经低至8734.19亿元。
从险资处境来看,虽然目前举牌热情消退,大量投资被套其中,但是对于险资举牌的风险,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接受财新采访的时候表示,保险资金的整体风险总体可控,而对于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我们不断进行压力测试,基本没有问题。
最后,对于注册制推出市场早已有所预期,各方对于注册制推出对市场的影响同样进行了全面解读。近日,证监会也表示注册制实施还有较长时间。
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目前市场利空堆积,但是例如经济增速放缓、杠杆受限等大多仍是市场早已熟知的旧闻,并未出现新的重大利空,从多方的分析来看,上述投资者早已熟知的因素其实很难成为市场大跌真正主因。
谣言频现股民伤不起 监管层第一时间澄清拾人气
谣言止于智者,不过历来精明的A股投资者近期可谓是草木皆兵。各路消息从四面八方扑来,不少新瓶装旧酒的把戏却让投资者难辨真假。在目前市场人心涣散之际,各种传言对于投资者更是折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A股市场历来谣言不断,在牛市中暴涨途中频频出现,在市场低迷时更是甚嚣尘上。近期,市场出现了多则消息让投资者人心惶惶,监管层不得不出面辟谣。分析人士表示,市场谣言频生,投资者频频“中招”,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还是信心不足。如果投资者听信谣言抛售,在散户居多的A股,羊群效应将十分明显,这对于目前人气低迷的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
谣言频生:A股伤不起
A股市场从不缺少谣言,无论是在漫漫熊途还是短暂的牛市期间,各种消息充斥市场,不少消息更是让监管层不得不出面辟谣。
从去年以来,市场一直谣言不断。首先,在2015年5月4日,长江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考虑到加征印花税可能带来的成交量下降,这意味着加征印花税的时间窗口将出现在三季度”,二级市场随后作出下跌反应。随后,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在5月6日已经介入,对长江证券相关研究报告的发布流程进行了核查。经查,长江证券内部控制制度未能有效执行,且证券公司违反相关转载责任的规定。
此后,在市场出现调整之际,市场关于爆仓股民跳楼的消息层出不穷,此后证监会发言人介绍,证监会已集中部署了3起主要针对有关媒体和个人编造、传播、炒作股民炒股亏损后跳楼、伤人等不实传言的案件。
此外,在2015年7月20日上午十点多,一篇有关“证监会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的报道,更是让市场惊出一身冷汗,当日早盘沪市高台跳水,午间证监会则火速辟谣。
值得注意的是,当市场波动,尤其是进入下跌通道后,市场谣言开始甚嚣尘上,造成投资者高度敏感。
最近的一则,是2月24日开始流传的关于“自3月1日起创业板将全面停止审核,后续按注册制实施”的消息。市场在2月25日则出现了大幅下跌,超过千只个股跌停,创业板跌幅更是达到了7.56%。不过,证监会26日早间发布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答记者问,表示证监会强烈谴责这些不负责任的虚假传言,证监会从未单独研究过创业板注册制,根本不存在3月1日创业板全面停止审核的安排,也不存在主板、中小板择期再作安排的问题。
谣言背后:系信心不足
当然,对于市场传言,投资者还是需要谨慎判断,信息渠道还是需以官方披露为主。不过,市场新瓶装旧酒的把戏投资者也需要仔细甄别,2月24日,一则“新三板晋升全国性证券交易所”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但是仔细甄别,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旧闻了。在目前市场不稳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政策的期待异于往常,造成了“旧闻”热炒的现象。
为何市场谣言四起,投资者屡次中招,A股频频被击倒?有分析表示,市场谣言频生,投资者频频“中招”,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还是信心不足。如果投资者听信谣言抛售,在散户居多的A股,羊群效应将十分明显,这对于目前人气低迷的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不少人利用投资者人心不稳,散布谣言,引发市场恐慌情绪,甚至成为做空力量操纵市场的工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监管层近期频频发声,对于投资者信心恢复仍起着积极作用。例如2月26日证监会及时辟谣后,市场明显好转,上证指数[0.95%]在午后跳水后并未一泻千里而是在尾盘顽强回升。
此外,证监会对易对投资者产生负面影响的言论同样高度关注。据财新报道,近日证监会对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东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因为兴业全球基金的专户投资经理兼专户投资部副总监吕琪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与投资基金运作有关的不当言论,经媒体转载后广泛传播,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经查,证监会认为,兴业全球基金公司对投资管理人员的言论管理及网络自媒体管理比较薄弱,相关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证监会澄清传闻 注册制实施再等等
3月1日,对于A股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国务院对注册制改革的授权在这一天将正式实施。不过对大家来说,暂时不需要对注册制改革的不确定性感到忧虑,因为上周五监管层已经让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称注册制改革相关准备工作“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上周四突如其来的大跌,再一次震惊了市场各方。虽然包括创业板停止审核的谣言,以及券商接触融券交易的消息,均被视作诱发大跌的导火索,但是在不少业内人士的眼中,背后依旧折射出目前市场信心的极度匮乏,特别是注册制推进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挑动各方最敏感的神经。不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已经暂时不需要对注册制改革的不确定性感到忧虑。
就在上周五开盘之前,证监会紧急表态,称“全国人大作出的授权决定,为启动注册制改革的技术准备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证监会将按程序研究制定专门的部门规章、信息披露准则和规范性文件,系统构建注册制的规则体系。这一工作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在此过程中,证监会将与市场各方充分沟通,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在此之前,新股发行受理和审核工作的规则不变、程序不变。”
与此同时,证监会针对“自3月1日起创业板将全面停止审核”的谣言进行了澄清,强调从未单独研究过创业板注册制,根本不存在3月1日创业板全面停止审核的安排,也不存在主板、中小板择期再作安排的问题。
“可以说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注册制改革,各方最担心的莫过于快速推动过程中,有不确定性情况发生,进而对市场造成冲击。
多次表态折射慎重态度
正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上周五的表态,关于注册制改革的问题,证监会前期已作过解释和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仅从去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的议案起,证监会对于注册制改革频频发声,而每一次表态在细节上又略有不同。
比如在去年12月27日,证监会就曾表示将依照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抓紧做好配套规则的制定等工作,积极稳妥、平稳有序地推进注册制改革。
今年1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进一步阐述,称3月1日是指全国人大授权决定二年施行期限的起算点,并不是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的起算点,改革实施的具体时间将在完成有关制度规则后另行提前公告。
1月1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强调,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
而在市场上出现设计注册制的谣言后,证监会又立刻表态,将按程序研究制定专门的部门规章、信息披露准则和规范性文件,系统构建注册制的规则体系。并称这一工作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也就是说,在去年底注册制改革授权议案获得通过后,证监会多次公开发声中,稳妥推进注册制改革成为了一个基调,而从“抓紧做好配套规则的制定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到强调3月1日不是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的起算点,监管层的态度显得越发慎重。(每日经济新闻)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