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行情

曹中铭:大股东增持别变成作秀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去年股灾期间,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增持自家股份曾是股市维稳“五选一”的选项。如今,那些发布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也到了交出成绩单的时候了。去年发布增持公告时激昂陈词的上市公司,增持结果到底如何呢?

  统计数据给出了答案。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2月17日期间,沪市有93家公司公告增持计划完成,但有近五成公司未达到此前其“鼓吹”的增持数量或金额上限。在披露计划增持不超过2%或2%以上的近30家公司中,实际增持比例平均仅为可怜的0.54%,七家公司实际增持比例在0.1%以下。主要涉及民企大股东,也有地方国资股东,甚至不乏央企上市公司的股东等。

  如2月27日,保利地产发布公告称,截至2月26日,其增持自家公司股份期限届满,从去年8月27日实控人首次增持之日起的六个月时间里,其实际增持的数量为1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115%。保利地产总股本为108亿股,根据此前公告的计划,实际控制人设定的增持上限为公司总股本的2%。与当初的计划相比,实际增持数量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式的增持在当今的市场中大行其道。当初上市公司公告增持时,因为往往用诸如“增持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增持金额不超过N亿元”等模糊语言,即使像保利地产这样只增持了124万股,实际上也没有违背当初的“承诺”。而在增持公告中使用模糊语言,则是上市公司发布增持公告的“标准语言”。

  比如某些上市公司在公告中声称将“择机增持”,至于“择机”的“时机”到底是怎样的状况或股价处于什么样的价位,市场往往是雾里看花。实际上,所谓的“择机增持”,完全由上市公司说了算,即使股价下跌惨烈,其也会有一套说辞来辩解。

  因此,即使上市公司频频发布增持公告,但最终往往会受到投资者的诟病。个中原因就在于增持常常变成了一场作秀。也正因为如此,日前上交所公布了新制定的《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增持股份计划/进展/结果公告》临时公告格式指引(下称“指引”),针对上市公司披露增持公告时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出现的表述模糊、核心要素遗漏等通病予以规范预防。

  指引列示了“增持计划的主要内容”所包括的六个要素,即本次拟增持股份的目的、种类、数量或金额、价格、实施期限、资金安排等。从指引的内容看,实际上是进一步强化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信息披露工作,让增持变得更加透明。如上市公司在原定增持计划时间过半,实际增持数量(金额)未过半或未到区间下限50%的,甚至仍未实施增持的,都应公告说明原因。

  强化增持信息披露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杜绝增持变作秀的现象发生,特别是要禁止上市公司使用模糊语言。其实,上市公司增持股份是有利于其股价稳定的,但如果没有落到实处,仅仅只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是无济于事的。

  要防止增持变成一场作秀,采取的措施其实非常简单,关键在于监管部门是否愿意作为。比如监管部门可规定,上市公司发布增持公告时,要使用确定性的语言,比如“不超过”多少股份或资金改为“不低于”,如果期间内没有完成,则可进一步延长期限。如此,这一问题就轻易解决了,上市公司想作秀也不可能达成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