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股市估值影响股市估值的关键变量研究!
影响股市运行的变量很多,但一般观点认为股市大约与以下变量有关:经济增长率、企业平均的投资回报率(即ROE),利率、心理因素。因为心理因素是属于非理性因素,而本文着重研究股市的估值变量。所以分析的重点主要是前三项。
与通常的观点相反,据统计:美国1930年-2008年的78年间,每年的经济增速与当年的股市涨幅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仅为11.5%;而A股市场也不例外,1990年-2008年间的相关性只有2.6%。美国在1964~1981年的17年中,整个市场基本没有获得什么收益,而此时的GNP却增长率373%,与之相呼应的是,股票市场在1981~1998年增长率19倍时,GNP却只增长了177%。
所以股市与GDP增长率的相关度很低,其实不是关键变量。而是次要变量,结合现在经济形势,大家在讨论宏观经济是V形反转还是W形反转和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势,去听各大券商组织的宏观经济策略报告会,其实对股市的投资操作来讲,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巴菲特 1997年致股东信:“虽然我们从来不愿尝试去预测股市的动向,不过我们却试着大约评估其合理价位,记得在去年的股东会时,道琼指数约为7,071点,长期公债的殖利率为6.89%,查理跟我就曾公开表示,如果符合以下两点条件,则股市并未高估,1) 利率维持不变或继续下滑,以及2)美国企业继续维持现有的高股东权益报酬率。现在看起来,利率确实又继续下滑,这一点算是符合条件,另一方面,股东权益报酬率仍旧维持在高档,换句话说,若这种情况继续维持下去,同时利率也能够维持现状,则一般来说没有理由认为现在的股市过于高估,不过从保守角度来看,股东权益报酬率实在很能永远维持在现有的这种荣景。”
2、根据经济学的原理,社会平均的投资回报率长期来说其实是一个常量,巴菲特有一篇关于通货膨胀的文章,见巴菲特:通胀时期该如何投资?认为股票的长期平均roe是一个常量,美国是12%,巴菲特认为股票其实是一个票面利率为12%的固定利率债券。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和黄金十年,通胀和通缩都不会引起长期平均的ROE的变动,所以这些有利因素只会是市场用来给大家讲故事的工具,促使大家投机。对企业的价值影响并不大。
3、因为以上公式从中长期来说,企业的投回报率ROE固定不变,所以影响股市价值区间的最关键变量其实是利率。美国在1964~1981年的17年中,整个市场基本没有获得什么收益,因为这段时间长期政府债券的利率从4.2%上升到了13.65%,而股票市场在1981~1998年增长率19倍时,主要是因为从1981年开始,利率又从13.65%跌到了5.09%.
(1) ROE用的是长期社会平均的投资回报率,而不是股市统计的当年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因为企业平均ROE会在某年高于社会平均,某些年低于社会平均。但都存在均值回归。对估算企业的内在价值来说,应该用长期平均的ROE。之所以用10%而不是巴菲特统计的12%,是因为中国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10%可能更合理一些。
(2)利率:巴菲特用的是美国30年长期债券的利率,但中国的债券市场不够发达,未有合适的长债利率来做资金成本,而且需统计96年以前的情况,那时的长期债券更少。所以我做了一些简化,用的是5年以上的定存利率,未考虑利息税的因素。股市应该有风险溢价。这个利率对应的应该是合理估值的上限。
(1)1990-1996年5月,这是一个高利率的时期。利率不断上升,而企业的ROE不超过10%.所以估值能支撑的市净率在1倍PB以下左右,所以股市虽然有三次反弹,但都持续时间不长,主要原因是估值不能支撑上涨,三次的顶点分别是1992年5月,1993年2月,1994年9月。政府出台股市利好政策只能促使股市短期反弹,并不能改变其趋势。
(2)1996年5月利率开始下降,到2002年2月降息停止,而股市在2001年7月见顶,原因有二:一是市场预期利率不会再降,资金成本无下降空间,二是如果资金成本不能再下降,则估值过高。所以股市开始下跌。
开始加息,一直到2007年10月,随着资金成本的不断上升,股市估值不断下降。两者的市净率背离越来越大,股市高估,股市下跌。
(5)从历史看股市涨到7倍的市净率以上时,股市属于极度高估,见顶。但在1994年9月涨到5.8倍市净率时,股市也见顶,所以不能简单的根据历史数据来操作,刻舟求剑是非常糟糕的投资行为。而且现在和以前不同的一点是现在是全流通,如果未来能够卖空,股市未必能到达以前的高市净率而见顶。未来见顶的市净率应该比以前低很多。
综上所述,影响股市估值区间的关键变量是利率。用以上方法,对你判断股市整体是否高估和低估会有一定的作用。
随着世界各国依靠提高货币的供应量和降息来救市,未来爆发通胀在所难免,现在已是利率的低点,未来随着通胀的来临必然进入加息周期。最差的一种可能是出现美国的70年代的滞涨和中国的1990到1996年宏观经济情况。那是一个相当难操作的投资环境。投资者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但是对价值投资者来说,只要严格按正确的价值投资原则操作,即使遇上这样的投资环境,依然可以取得合理回报。
格老有一个访谈,说用他的方法,即使在70年代这样难操作的投资环境中,依然可以取得15%以上的投资回报率。
巴菲特在1969年清仓后,在1974年在谈及市场上的购买机会时,说“此刻,我就像是羊群中的一匹狼”。另在1979年:“一组20年期并于1999年到期能带来9.5%收益的美国主要公司债券会比按面值购买的,能带来13%收益的道琼斯指数中的股票更好吗?……仅仅能带来9.5%收益的债券怎么可能是更好的购买选择吗?”
只是你需按照估值高低进行买卖操作,而不仅仅是买入并持有,如果你知道“漂亮50”在70年代的故事的话。所以即使是好公司,过度高估后继续持有也不是什么好的投资策略。另需在股票的收益率和债券的收益率之间做比较,在债券收益率超过股票时也要配置债券。举个例子来说,当在1982年债券利率达到13%~14%时。彼得.林奇和林森池投资组合中大部分仓位便都是债券,而不是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