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众筹:走俏与尴尬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农业众筹风生水起。在广东,越来越多高学历年轻新农人,选择用众筹方式白手起家办农场,消费者可以用手机实时监控田地情况,吃到放心的绿色食品;也有的搞私人订制农场,按需生产,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然而,近日记者走访广东多地发现,农业众筹走俏背后也有冷遇,新农人一旦脱离熟人圈在平台上众筹,就可能面临无人问津的困境。“信任问题”成了农业众筹第一道关卡。
融资
网上众筹乡下养起土鸡
11月的一天,天刚亮,27岁的袁灵敏便早早起身,走进一片宽敞的鸡舍,4500多只土鸡上蹿下跳。他打开鸡笼大门,往食槽里倒上玉米、稻谷和青菜。
放在六七年前,这还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当时,他刚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法学专业,决定投入养殖业,第一个门槛就是“资金”。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3月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中小商户超过5500万,预计的信贷需求有22万亿。长久以来,农业企业在融资问题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袁灵敏也不例外,不过,脑筋灵活的他想到了农业众筹,希望借此闯关。
2013年4月1日,他上论坛发帖,寻找30人支持其养土鸡,众筹者支持金额可得到产品回报(以土鸡160元/只[3-4斤],绿壳土鸡蛋3元/枚结算).
“原本是想,如果有30个人每人支持2500元,7.5万元就能在江西老家建一个鸡舍了。不过有的网友跟帖质疑土鸡蛋可能是假的。村里人也投来不信任的眼光,。整整半年过去,才有10个人支持了2.5万元。”
有了这笔启动资金,袁灵敏就风风火火搞了起来。如今,土鸡达到了4500只,平均每月产蛋1000枚。他还把自己的农业公司注册在深圳,用大巴将土鸡蛋运到深圳周转,派发给160名会员。“80%的会员集中在广东,以深圳为主,全靠铁杆会员引荐而开枝散叶。”
销售
私人订制破解销售难题
据了解,因客户固定,众筹方可按需生产,无需担心产品没销路。
华南农业大学蔬菜学硕士研究生李卫鹏便深知这一点。去年7月毕业后,他和同学在广州从化西和村众筹创建了70多亩基地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