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哈佛毕业后 何江回应“是否回国工作”等问题今日资讯最新视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6-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吴俊东:假如我是评审,我选他的原因很可能包括,他确实在生物领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这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

哈佛中国学生确实也不是之前大家印象中那样,只会读书成绩很好,最近很多新生做介绍,绝大多数人都有很有意思的经历,比如支教或者有意思的旅行等。

何江:在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后,将学习四年。相比哈佛,我在麻省理工的工作已经更加偏向实际应用了。比如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体外培养肝脏,然后用它模拟疾病,做一些癌症的早期检测。我希望能做一些,所以研究方向上转到一些比较实用的科学,希望能更多的人类。

亚裔学生确实有时候没有办法特别融入,但是哈佛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学校,现在这种情况也在逐渐好转,越来越多的亚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提高。

深读:哈佛选中中国学生做毕业,你怎么看?

何江:其实从200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回国,但是这种回去很多时候还得看你的研究水平,如果你研究不顺利的话,你可能还回不去。如果到时候我的生物研究到了一定水平,然后国内还有合适机会,肯定会考虑回国。

哈佛大学第365次毕业典礼首次迎来了一位中国学生代表,他就是何江。

深读:你是怎么被选中做毕业典礼的?

何江:这次申请毕业典礼,历经3轮选拔才正式入选。第一轮申请的时候,首先要提交相关科研和。我到哈佛后,很快进入科大师姐、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得主庄小威教授的实验室,从事高分辨显微镜研究流感如何侵入人体等工作,并做出一些成绩。

深读:何江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深读:能讲讲中国留学生在哈佛的表现吗?

吴俊东:对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随时都在笑。这种乐观的心态,应该对他有很大的帮助。在为人处事当中他也很随和,之前采访的时候,他一见扛着厚重机器的摄影师就非常关心,我觉得他的为人处世有种天生的随和感。

深读: 将来会回国工作吗?

进入到二轮评选后,研究生竞争者只剩下10人左右,当时有10位不同专业的教授坐在下面听我,他们进行讨论。这个通过后,我进入了第三轮评选,并成为最后4名研究生竞选者中的胜出者。

深读:站上哈佛毕业舞台紧张吗?

深读: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你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你怎么想?何江:他的意思是我的经历走过了很多不同的阶层,有农村的、城镇的、城市的,再到国际的,浓缩了中国发展的脚步。

何江:选择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衡也是因为和同学聊天时的玩笑话,我们当时开玩笑想搞科研究竟是为了什么,怎么让更多的人受惠。我从这些日常的生活细节中得到灵感,就想讲一下科技知识怎么给大家带来好处。

吴俊东: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一概而论,很多情况的产生可能取决于不同的学科,还有一些其他不同属性。比如理工科相对来说,基本上竞争就比较公平。因为大家语言上的障碍比较少。但像人文学科可能有一些语言上障碍。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中国学生在竞争时可能有些劣势。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一些出色人群中,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吴俊东接受“深读”(微信ID:shenduzhongguo)采访时称,哈佛中国学生不像大家印象中那样,只会读书不会交际。在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话语权比重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明显。

我给他发微信他总会第一时间回复,最让我的是他在喜欢的事情上这种的,他从高中开始对生物非常感兴趣,之后大学到博士阶段一直在这个领域,我觉得这常难能可贵的。

吴俊东,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之前,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的他曾在网上发起“99块和我一起念哈佛!”众筹,引起广泛关注。他希望通过分享自己在哈佛的和学习,来换取陌生人的资金支持。

何江:东差别在课堂上比较容易体现。中国的课堂,老师更多的是一个权威的存在,学生在下面被动听的比较多。美国这边就是鼓励大家参与非常多,鼓励你去尝试,老师也不一些幼稚想法。这种差别其实从一开始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何江是哈佛大学生物系博士毕业生,1988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南田坪乡的一户农民家中,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他人非常随和、率真,跟我们聊天过程中也没有架子。之后我们一起吃饭,他和我聊一些他的发明和理论研究。

这期间,我做过许多被称作“破冰”的尝试。比如,一桌学生正吃饭热聊,英语还不那么“顺溜儿”我也坐过去加入谈话。受挫是经常的,但硬着头皮不断尝试,渐渐的,结交了不少朋友,英文也越来越好。

此外,哈佛特别注重多元化,大家可以看到今年的毕业典礼有何江这样的亚裔学生,也有非洲的学生代表。哈佛的整个人文情怀和社会情怀,决定了它在选择上会比较注重这种有特殊人生经历的学生。

何江:因为从农村出来,你可用的资源可能要比其他地方少很多,靠自己的努力要多很多,但是我不认为这能完全一个人。

深读: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

对话何江

哈佛大学曾培育出8位美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得主。何江的故事听起来像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梦”实现径,尽管在几年前,他还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论调中挣扎。

何江对“深读”(微信ID:shenduzhongguo)说,未来自己将用4年时间在麻省理工读博士后。如果到时候科研达到一定水平,会考虑回国工作。

深读:怎么确定“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个主题的?

深读:从你在哈佛的经历来看,东教育有何差别?

何江:从到县城读高中,蹩脚的“农村英语”曾经让我不自信,我就买英文版小说硬啃;到了哈佛,校园满是“牛人”,整个头一年都不自信,但第二年,我就报名当本科生员,最后一年,搬入本科生宿舍,与一群本科生同吃同住。

深读:有网友质疑“等了三百多年才有第一人”是否受到区别对待?

之前听说过很多关于中国学生的传闻,比如说中国学生在学校不太说话、或者并不是特别积极、只会学习不会交际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就我所见,这种事情并不是很多,很多中国学生做了很有意思的事,整体都在慢慢的改善。

吴俊东:中国学生在哈佛的状态我确实没办法代表别人,只能说自己的一些观察。整体目前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表现也越来越好,中国同学之间也挺团结。

深读:你和何江是怎么认识的?

原标题:何江背后是日渐突出的中国“海外力量”

一个人通过努力,找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点,当你真正清楚自己以后能干什么,很多事便会变得信心满满或者说有备而来。抓住机会认清自己,下一步就会顺利很多。

吴俊东:我们共同参加一个“哈佛中国教育论坛”的活动。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师兄很朴实,因为时间关系简单聊了几句。

深读:你觉得何江被选中的原因是什么?

何江:因为当天有彩排,所以前一晚只睡了4个多小时,早上5点多就起了。其实上台前也特别紧张,开场两句陈述后,看到有人在笑、有人点头就觉得没事了。准备了这么久,还好没出错。前一晚妈妈还给我打电话,让我不要紧张。其实家人比我还紧张。

深读:农村背景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之后我受国内一个教育委托前去采访何江,才和师兄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交流。

深读: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或瓶颈是什么?

吴俊东:何江作为“第一人”这件事,确实觉得很为中国学生长志气。但是其实在哈佛还有很多厉害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也都做出很多杰出的成就。只是可能并不是很容易获得的报道或者的。何江作为这样一个代表,会让大家慢慢意识到,在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话语权比重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明显。

我讲科技知识不均衡,肯定是我基于理科生的一些思考。去讲这么宏大一个话题,不可能空洞地谈,必须有一些自己的切身经历在里面,很多农村生活的回忆给了我灵感。

哈佛是一个培养带头人的地方。毕业典礼其实更多是让学生思考毕业之后在哪儿的一种仪式性的存在,也会思考哈佛这些年的教育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