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推“换语”计划 助各地学生学习不同语言
中新网6月21日电 香港《文汇报》刊文称,港人在面对不同语言使用者时,常常会自动说对方熟悉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外地人想学习粤语或普通话时,则难于找到练习机会。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则推出“语言交换计划”,让讲不同语言的人聚在一起,以小组形式讨论不同话题,使大家可以向组员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语言。
香港中文大学“语言交换计划”课堂。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香港中文大学供图文章摘编如下:
香港是个重视两文三语的国际都会,外地人赴港工作、旅游,甚至是生活,似乎不难适应,因为港人会尝试按对象自动“转台”,说起对方熟悉的语言。不过,这对于想要学习中国文化、想学说粤语的外地人来说,也许会难于找到练习机会。
有见及此,香港中文大学举办“语言交换计划”,让外国、内地及当地学生透过课堂交流、外出考察等活动,“交换”大家感兴趣的文化及语言,达到文化共融的目的。
中大自学中心每年均举办2次“语言交换计划”,参加者来自五湖四海,除了有本科生、研究生,也有到港1年的交换生。
计划以课堂形式进行,4、5名学生一组,讨论及分享不同课题。由于计划目的是让学生向组员学习感兴趣的语言,例如粤语、普通话或英语,所以导师会在课堂上提醒学生不要一味说英语。
港生谈“讲价” 实地考察寺庙
在计划中,其中一节课以“饮食”为主题,学生会将自己故乡的食物带到课堂与组员分享,边吃边聊。另一节课的主题是“议价能力”,让香港学生分享在女人街“讲价”的技巧和趣事。校方会安排学生走进社区,前往香港的寺庙、历史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增加对香港的认识。
来自意大利的Michela SIUNI是中大全球传播硕士生,她指想融入香港并不困难,港人见到她就会主动跟她说英语。不过,参加了该计划后,能与当地学生直接沟通,学习中国的文化及语言。
土耳其学生:了解“饮茶”文化
来自土耳其的Can EKEN为中大法学博士生,对普通话感兴趣,但中国文字及声调较难掌握,所以希望透过计划增加练习机会。他笑言,参加计划不只是得到练习的机会,更能在同学身上了解“饮茶”等广东特色饮食。
来自重庆的社会学硕士生梁宇菡认为,若想在香港发展,必须跨越语言这个门坎,但粤语难学,故她想多与当地学生谈天,学习更多粤语用词。
法律系1年级学生方子颖是参与计划的香港学生,她认为计划的理念非常好,她可以练习英语,又可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及价值观,“以圣诞节为例,我从外国学生(那里)得知他们非常注重在这天与家人团聚,但香港的圣诞节却充满了浓浓的商业味道,光是这点已经看到文化的差异”。
导师:会提醒海外生多说中文
课堂同时由一名香港导师及外国导师负责,以平衡课堂的语言环境。其中一位中大自学中心中文部前讲师李咏健指出,香港虽是国际都会,不过语言学习环境相对逊色,希望透过“语言交换计划”为改善语言环境踏出第一步。
他提到,若我们想去一个国家旅游,需要先学习该国的语言,这种由语言造成的隔阂,被称为“语言壁垒”,而港人日常使用以粤语为主,不过香港是个重视两文三语的地区,港人会因应对方的惯用语而自然“转台”,故语言壁垒较小,对想要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来讲,“其实没什么机会练习。”
计划另一位导师是该中心英文组讲师Karl Holm。Karl表示,该计划与一般英语课程不一样,导师会退后一步,主要让学生自己交流。
他提到,为平衡课堂的语言环境,兼顾想要学习中文的外籍学生,会主动提醒学生,多说点中文。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