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投资理财  基金

一文读懂 | 红筹股是什么?投资机会几何?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1-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2年年初迄今,港股主要指数表现不俗: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涨近6%,恒生科技指数涨超3%,然而表现最亮眼的还要属我们今日的主角——$红筹指数(800151.HK)$。

红筹指数近期涨势凌厉,周五尾盘再度拉升,本月累涨7.74%,创下去年5月以来新高。

「红筹」这一概念,各位牛友或许并不陌生。但为何叫「红筹」,它和国企股的区别是什么?今天君就带大家详细了解红筹股,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投资机会。

为何叫「红筹股」?

红筹股(Red Chip),这一概念诞生于90年代初期的香港证券市场。当时,中资企业在香港掀起了买壳上市和直接招股上市的狂潮,投资者便创设了「红筹股」一词。

其名字的由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当时的中国被国际上称为「红色中国」,此类公司为中资背景,称为红色可表明属性;

二是在赌场中有蓝、红、白三种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较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此类中资背景公司在市场上表现活跃,业绩良好,但在规模和实力上又稍逊于蓝筹股。

一是由于当时的中国被国际上称为「红色中国」,此类公司为中资背景,称为红色可表明属性;

二是在赌场中有蓝、红、白三种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较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此类中资背景公司在市场上表现活跃,业绩良好,但在规模和实力上又稍逊于蓝筹股。

「红筹股」一称可谓「一语双关」,一经传出便获广泛认同,并沿用至今。

(图源pixabay)

据了解,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

1984年1月,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公司康力因财务危机濒临倒闭,中资背景的香港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组成新公司,斥资1.8亿港元收购了康力的34.8%的股权,使康力投资成为了第一家中资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即为首家红筹股。

1990年初,香港中信集团斥资7亿港元收购泰富发展,从此刮起了「泰富旋风」。中信泰富在后来的并购重组中市值跃升至百亿港元,于1992年8月被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此后,其他中资机构也纷纷展开收购活动。

1996年到1997年,红筹股炒注资重组,盛极一时。有资料显示,1997 年1至6月,香港股票市场的总筹资额约为1433亿港元,其中,红筹股占了23.8%。

不过,买壳上市或间接上市的方式付出的资金太多,代价高昂,而且后来国内政策已经允许中资企业在港或海外直接招股上市。因此近年来出现的红筹股,主要是内地一些省市将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组并在香港上市后形成由,如$上海实业控股(00363.HK)$$北京控股(00392.HK)$等。

红筹股已经成了除B股、H股外,内地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一条重要渠道。

如何定义红筹股?

对于红筹股的定义存在一些争议,比如彭博所编的红筹股指数,是按照业务范围来划分:

如果某个公司主要业务在中国,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

如果某个公司主要业务在中国,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

另一个种定义按照权益多寡来划分,恒生指数公司于1997年6月16日发布的恒生红筹股指数就是按照这种方法编制的: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大部分直接来自中国内地,为中资所控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才属于红筹股。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大部分直接来自中国内地,为中资所控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才属于红筹股。

由于恒生的实用性,后一种划分方法更为主流。目前,在香港上市的最具代表性的红筹股票主要有、、等等。

红筹股指数成分股选取标准是:

1、内地国有机构、省市单位直接或间接持有该筹股的内地权益不少于三成半;

2、在联交所上市满12个月;

3、被内地国有机构、省市单位或有关机构收购满12个月;

4、在过去一年内,除非公司停牌交易,否则不可超过20个交易日无成交;

5、 不能是国企H股。

1、内地国有机构、省市单位直接或间接持有该筹股的内地权益不少于三成半;

2、在联交所上市满12个月;

3、被内地国有机构、省市单位或有关机构收购满12个月;

4、在过去一年内,除非公司停牌交易,否则不可超过20个交易日无成交;

5、 不能是国企H股。

红筹股与H股的区别

国企股也叫H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中资企业股票。因香港英文——HongKong首字母,而称得名H股。虽说国企股和红筹股同样,都是指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股票,但是他们有本质的不同。

1)公司注册地不同:虽然红筹股票也在香港上市,但它与H股有本质的不同。H股代表的是在中国内地注册并在香港上市的外国股票,它们实际上是内地公司。红筹的股票是在海外注册和管理的,属于香港或海外公司。

2)股份流通性不同:红筹的所有股票都可以上市流通,H股的一些股票不能上市流通。

3)二级市场再融资能力不同:增发新股时,红筹股可能拥有更大的弹性和空间,而H股增发的风险可能较高,时间也可能相对较长。

4)回归国内股票市场的可行性不同:H股可以直接在国内股票市场同时申请IPO,而红筹回归A股市场的可能性较低。

5)审批程序不同:在发行可换股债券和其它债券时,红筹股公司并不需要符合内地的法律程序和条件,但H股公司则需要内地的法律程序和条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1)公司注册地不同:虽然红筹股票也在香港上市,但它与H股有本质的不同。H股代表的是在中国内地注册并在香港上市的外国股票,它们实际上是内地公司。红筹的股票是在海外注册和管理的,属于香港或海外公司。

2)股份流通性不同:红筹的所有股票都可以上市流通,H股的一些股票不能上市流通。

3)二级市场再融资能力不同:增发新股时,红筹股可能拥有更大的弹性和空间,而H股增发的风险可能较高,时间也可能相对较长。

4)回归国内股票市场的可行性不同:H股可以直接在国内股票市场同时申请IPO,而红筹回归A股市场的可能性较低。

5)审批程序不同:在发行可换股债券和其它债券时,红筹股公司并不需要符合内地的法律程序和条件,但H股公司则需要内地的法律程序和条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红筹股上市流程,图源港交所)

(H股上市流程,图源港交所)

红筹股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时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不少机构及投资者认为优质的央企港股估值低,公司治理规范,正迎来价值重估的新机遇。

日前,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中长期来看,实施「双碳」战略、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新时代,部分港股央企的基本面正迎来转机或转型机遇。

中短期而言,2022年中国经济「稳字当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企稳并复苏,不论A股还是港股,相关受益领域都是投资机会。包括:

1)行业景气改善带来价值重估。中国的货币和信用环境将比2021年宽松,积极财政政策也会在结构性、确定性领域发力,看好农业、建筑、建材、券商、航空、环保、电信运营商等行业的均值回归行情。

2)战略性看多的行业短期「跌出来的机会」,逢低增持绿电、新能源、新基建这些长期战略机会和短期稳增长能结合的方向。

3)央企地产、金融及其他「类债券」资产有望跌深反弹,基本面改善的「真价值股」迎来中长期配置良机。

1)行业景气改善带来价值重估。中国的货币和信用环境将比2021年宽松,积极财政政策也会在结构性、确定性领域发力,看好农业、建筑、建材、券商、航空、环保、电信运营商等行业的均值回归行情。

2)战略性看多的行业短期「跌出来的机会」,逢低增持绿电、新能源、新基建这些长期战略机会和短期稳增长能结合的方向。

3)央企地产、金融及其他「类债券」资产有望跌深反弹,基本面改善的「真价值股」迎来中长期配置良机。

以上就是关于红筹股的详细介绍

各位牛友怎么看红筹股近期机会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讯君也整理了各家机构对于港股央企的投资观点,详情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查阅:

综合整理自香港交易所、百度百科、机构研报等公开资料

编辑/new

亡灵法师山德鲁 http://www.xinzhiliao.com/bj/meirong/1059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上海同仁医院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