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老子和孔子的4段对话,影响中国2500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1-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稿 | 儒风君整理

孔子曾拜见老子,问了几个问题,孔子十分佩服。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孔子道:“见之!”

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01

第一段对话

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

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

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

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

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解释:聪明的人容易死,是因为喜欢讥讽别人的过失。

喜欢辩论还很厉害的人容易招祸,因为他们喜欢说别人的错误。

如果是别人的晚辈,就不要把自己态度放高;如果是别人的下属,就不要显摆自己的高明。

感悟:月明星稀,月亮明亮的时候,星星就很稀疏。

一个人太有才华的时候,就容易显得别人黯淡无光。

每个人都爱面子,太聪明的人容易损伤别人的面子。

苏轼遭难,苏辙说:苏轼何罪,独以名太高。

不显山,不露水,默默把事情做好,才是避祸保身之道。

02

第二段对话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

孔丘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

孔丘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解释:孔子面对河流感叹,逝者如斯,自己年华老去,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老子却说:人生天地之间,本来和自然一体,人的生老病死,和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其实没什么区别。自然而生,自然而死,顺其自然,就不会迷失本性,心中常想功名利益,心中才会焦虑,才会生出烦恼。

孔子解释说:我是担忧仁义不能施行天下,战乱不能停止,国政不能清明,而匆匆一生几十年,所以我才会有一种大丈夫生于世间,却不能建功立业,为民众做些事情的感慨。

老子说:天地没人推动却自然而行,日月没有人推着却可以井然有序,飞禽走兽不用人造却也欣欣向荣,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哪里用得着劳烦我们。

人的生死荣辱,也都是自然之道罢了。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国政自然清明,人心自然归正,哪里用得着去提倡仁义礼乐呢。

越是提倡这些,离人的本性越远,就像是击鼓追人,敲的越响,人跑的越远。

感悟:孔子要推行仁义,但是人生短暂,怕不能施行,因此感叹烦恼。

老子却说:仁义这个东西,顺其自然,不要人为推动。

对于老子的观点,胡适先生曾有发挥: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 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03

第三段对话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

老子点头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

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

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

老子点头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

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

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解释:老子说,为什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

孔子说:水有什么德行。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于万物而不争抢,处在众人厌恶的地方,这是谦卑的德行。

江海能这么广阔,都是因为他可以卑下。天下没有比水更柔软的,却也没有比它更刚强的。

这就是柔德。所以柔软可以胜过刚强,它没有“有”,所以可以自由出入于“无”。这就是不言之教,这就是“无为”。

孔子说:我知道了,大家都往高处走,只有水往低处走,大家都在容易的地方,水独自在困难的地方,大家都是洁净的地方,只有水在污秽的地方,它所在的地方,都是大家不喜欢待的地方,所以,谁能和他争抢呢?

老子:与世无争,所以谁也不能和它争。这就是水德。

水无处不在,道无处不在,水不曾失败。

空而静,适合为渊。

损害自己,施恩不求报,这是仁。

圆的地方一定打旋,方的地方一定折转,塞住一定停止,掘开一定流出,这是守信。

洗净万物,齐平高低,这是善于治理。

东西放上能浮,看东西能清楚,冲击起来势不可挡,这是善于使用他的才能。

昼夜不停,满了再进,这是善于等待时机。

善于圣人随机应变;智者顺其自然。

你此去,一定要礼让恭谦,戒掉骄矜之气,去掉脸上的志向和欲望,不然风风火火,气势逼人,谁敢用你。

感悟:这段话在《道德经》中有类似的表述。

顺其自然很难理解,所以老子用水来打比方。

水就是懂得顺其自然,所以可以成百谷王。

无为不是消极应对。

而是抓住时机,找准方法,善于使用才能,懂得尊重万物必然存在的规律。

不要以人为尊,而以天为尊,不要违逆天道,胡乱作为。

04

第四段对话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 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

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 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

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解释:老子说,想要窥伺大道,就一定要把心放在物的本源上。

天地万物,看起来不一样,但是其实本质是相同的,都随着天地自然运行。

万物不同只是表面,相同才是内在。舍不同,观相同,才能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

万物本源,是一,没什么性状,没什么区别。

孔子:观察到相同,有什么快乐的吗?

老子说:物我齐一,是非、物我、生死、昼夜、福祸、吉凶、贵贱、荣辱,都没什么区别。

心中古井无波,自得其乐。

感悟:一念不生,万念不在,空空如也。

老子在讲去“我执”,把“我”放下,把自己脑子里的条条框框都放下,把所有的偏见都放下。

才能看到万物相同的本质。

比如:你分辨好人坏人,那就无法懂得“人”的本质,见识上有愚妄,情绪上就有波动。

只有万物其一,物我不分,心灵才能真正安宁快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恋夜秀场1.2.3站网址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