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欺师灭祖”?史上最牛导师,宋四家都是他学生,却都给了他差评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1-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09年,大师李敖在凤凰卫视《李敖妙语天下》中谈到宋朝初期的书法家周越,“……他的书法没有流传出来,大家都看不到他写的字了,只有一件流传到台湾,被我发现了,由于这件东西出现,把中国艺术史中的缺口连在一起了,大概由80年的缺口,没有文物来证实它。所以从中国五代一跳就跳到宋朝的书法家,有名的就是所谓的宋四家,可是苏黄米蔡的书法不是凭空跳出来的,它应该有个传承,当我拿出这个字以后,和陈兆基、王裕民合写了《周越墨迹研究——你不知道的故宫博物院》,把这个缺口完满的连接起来。”

李敖大师自诩中国文物鉴定专家,在节目就是拿他在旧书堆里发掘出来的周越所书《王著千字文跋》举例为证的,这件周越墨迹后来入藏于辽宁博物馆,据说成交价200万美金。李敖捡了大漏,这是对他文化眼光的回报。

周越行楷跋王著草书《千字文》(局部)

李敖说周越是唐到宋书法的一个重要过渡人物,说得没有错。不过,周越的书法故事详细说起来不免让人唏嘘。

周越,字子发,一字清臣,北宋山东邹平人,生卒年不详。为三门发运判官。景祐三年(1036)以国子监博士为膳部员外郎知国子监书学,就是在太学里面专门教授书法的教官。后历知州,终主客郎中,五品禄而卒。他一生没做过大官,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对他的书法评价。

周越

他生活在宋朝初年,学者推断,周越大概卒于庆历最后一年(1048)。这年,蔡襄三十六岁,苏轼十二岁,黄庭坚三岁,米芾还没出生(三年后才出生)。宋四家,无一不受周越的影响,黄米蔡都直接学习过周越的字。

周越《草书贺秘监赋》局部

“宋四家”中排名最后实际上年龄最长的蔡襄,他先学了周越的书法,而后学张芝、钟繇、王羲之、李阳冰、颜真卿、张旭、怀素、智永的。在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中说:“本朝书米、蔡为冠,余子莫及,君谟始学周越书,其变体出于颜平原。

苏轼对周越的笔法研究极深。他在《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提到周越:“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说六观堂老人写草书一下笔就能见到周越的影子。苏轼应该学过周越的书法,但没有见到更多的文字记载。

黄庭坚更是周越的顶礼者。黄庭坚说:“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观照现今我们所见的黄庭坚行草书法作品,有一典型特色,即用笔喜颤掣抖擞,捺笔多“一波三折”,据李敖大师考证,这都是在周越长捺中间的波折那里学来的。启功先生说黄庭坚“作草书长卷,尾款多作真行,殆亦习于周法耳。”清代的冯班评黄庭坚书法,他说:“黄山谷纯学《瘗鹤铭》,其用笔得于周子发,故遒健。”

米芾,也是周越的追随者。张丑在《元章四帖》条下记米芾自述:“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札,自作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遂学沈传师,爱其不俗,自后数改献之字,亦取其落落不群之意耳!”

可以说,周越是从唐朝“尚法”到宋朝“尚意”书法过渡中的一个枢纽人物,但很遗憾,他在书法史上默默无闻。不深入到一定程度,周越进入不了人们的视野。而宋四家均受过周越遗泽,然而在他们的书法艺术成熟之后,个个“欺师灭祖”,对周越贬损有加,相当毒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周越《跋王献之洛神赋摹本》

周越《怀素律公帖跋》

苏轼书法别出心裁,形成自出胸臆的尚意书风,走出了周越的影子。他评周越草书用了“险劣”二字。

黄庭坚说:“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直接说周越书法俗气。在品评宋初书法家时他又顺手点评了周越,“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所谓病韵,其实是“俗”的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胸次之罪”是指他们学养不够,缺乏高深的见识。

米芾是连书圣都敢批的人,他评周越草书:“如轻薄少年舞剑,气势空健而举刃交加”,不免全是贬意了。到了晚年批评起周越来,还是毫不留情。凡是被他鄙夷的草书,最佳的归宿就是市井的去处,周越与唐五代的高闲等人无不如此。“茶坊酒店可与周越、仲翼草书同挂,不入吾曹议论。”

周越要是听到这些议论,恐怕也只能自认倒霉吧!这几个学生一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谁让你书读得少呢!

周越只是一个小官,后辈学他,超越了他,又不把他放在眼里,说他们“欺师灭祖”也不为过,艺术要求真、求美,也要求善。

老了的黄庭坚不像米芾那样依旧刻薄,可能与他学佛有关,对前辈周越有了温情与敬意,语气中满是惋惜,他最后一次品周越书法时说:“周子发下笔沉着,是古人法。若使笔意姿媚似苏子瞻,便觉行间茂密,去古人不远矣,何止独行于今代耶?”意思是说如果周越能像苏轼那样笔意姿媚、行间茂密,就能名垂千古了。

据专家学者评鉴,周越书法目前尚有墨迹一件、碑拓六件存世。其墨迹为跋王著《草书千字文》,凡行十二,小楷,一百零二字。所谓“千文”指王著在五代时写的《真草千字文》,后有周越跋语。大清灭亡后,《千字文》被带到沈阳。后被伪满洲国卫兵金香蕙盗去,带回辽宁盖县老家,土改时,被他老婆送进灶坑烧了。

但周越的跋语竟然鬼使神差地保存下来了,辗转流传到台湾,结果被李敖在书肆中发现,得以重见天日,坐实了李敖是文物鉴定专家,也是书法行家,而李敖比周越的几个弟子都要“毒舌”,却给了他最好的评价,说他是连接唐宋书法的枢纽人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