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人生五度,你有几度
跟王阳明学做人做事
首先要守好五个“度”
一、胸怀有宽度
道家喜欢论“境界”,按照儒家的说法叫“胸次”。
王阳明讲,做人应当“胸次悠然”。
王阳明是个性情中人,平生主张尽性而为。
在他看来,一切本该顺其自然。
太过纠结在意,反倒成了内心的障碍。
王阳明说:“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过去事放不下,未来事想不通。
胸次渐窄,人也就走进了死胡同,是谓“著相”。
懂得享受当下生活的人,对于过去的得失,不做无谓的计较;对于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忧天的担心。
他们胸怀宽阔、内心清明,所以他们是快乐的。
庄子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空的房间才显得敞亮,吉祥的事情才能容纳进来。
人的胸怀也是这样,王阳明说:“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只有拔除胸中的杂草,去除那些无谓的烦忧,才能常保安宁祥和。
二、办事有力度
王阳明是心学宗主,却也是一位实干家。
在他看来,任何成就都不是凭空想来的。
要想取得一番大成就,必得先下一番苦功夫。
如果做得不够好,一定是功夫下得还不够深。
只要工夫深,把该做的事都做好了,一切便会不求自来。
王阳明自己饱读诗书,却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一有机会就实践自己的兵法功夫。
他曾以钦差的身份,奉旨督造一项工程。
王阳明以兵法统御之方,对工程队实行军事化管理。
他组织民工演练“八阵图”,让民工劳逸结合,按时作息。
对待手下的管理人员,也以兵法约束和指挥。
在他的领导下,工程队的效率远胜平常。
等到工程建设完毕,他对兵法的领悟也更深了。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在他看来,说话有说话的功夫,办事有办事的功夫,这些都得在事上磨练。
功夫下得越深,根基也就扎得越稳。
三、读书有厚度
王阳明认为,读书是为了积累人生的厚度。
有些人脑袋空空、腹内草莽。
无法在世间做出丝毫贡献,对于自己的人生也全无益处。
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凡有大志向的人,必定注意累积自己读书的厚度。
从书本中汲取的知识越厚重,遇到困难解决的办法也会多一些。
王阳明说,书一定要多读,但不强求全部记住。
多读经典不仅是为了开启智慧,更是为了在反复思索中存养本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逻辑使人善辩。”
每读一种书,便能收获一种的好处。
有了知识的托举,人生便如顺水行舟、翼下生风。
四、眼界有高度
人的眼界,决定了起点。
不管做事还是做人,都应往更高更远处看。
王阳明十三岁时,就向私塾先生发问:“什么是天下第一等事?”
老师回答他:“读书考状元便是天下第一等事。”
的确,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参加科考金榜题名,便是眼前最要紧的事了。
王阳明却不以为然地说:“考状元不算什么,读书做圣贤才是天下第一等事。”
唐太宗曾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取法于下,则无所得矣!”
意思是说,想要做到的是一流,最后所能做到的不过是中流;想要做到的是中流,最后所能做到的不过是末流;想要做到的是末流,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到。
要有高于寻常的眼界,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五、说话要适度
中国人讲究“出言有尺,说话有度”,其实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言语多寡不能定高下,而一旦越界却势必伤人害己。
王阳明说:“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将劝意多,方是。”
与朋友对话,不宜当面指责对方的过失。
可以选择委婉地表达,才是更容易被接纳的做法。
古人说:“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把握说话的分寸,守好言语的边界。
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 标签:黄鳝女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由陈赫等人投资的火锅店倒闭了?贤合庄发声明辟谣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贤合庄全国多家门店倒闭关门。6月9日,贤合庄官微发布声明称该内容纯属虚假…
-
丁程鑫高考完与同学合照 对镜竖大拇指状态轻松
丁程鑫高考完与同学合照 9日晚,网上曝光了一张丁程鑫高考结束后与同学的合照。照片中,丁程鑫穿…
- 谭松韵获视后提名直言太开心 热依扎希望多给机会
- 金莎过度按摩致筋膜黏连 提醒大家与身体友好相处
- 工作室称井胧航班被提前值机 呼吁粉丝理智追星
- 张柏芝自曝13岁大儿子不爱说话但很迷人 像梁朝伟
- 李佳航发诽谤罪条例喊话:我今天就要较这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