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苏州:政商学界多方观点碰撞 保险在服务民生中彰显社会价值
去年8月2日,苏州昆山发生中荣金属粉尘爆炸特大事故,为我们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今年2月,苏州上一号议案引起代表热议,在全市推动粉尘、危化等重点安全生产领域建立安全生产强制保险制度,该提案得到的高度重视,目前进入实质性的落实阶段。日前,苏州市政商学界集聚一堂,论道如何推动政府引入保险机制,在风险预警、大灾事前防范,推行民生保险苏州模式等方面,如何发挥商业保险社会价值,各方观点交织碰撞,本版集纳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商业保险如何在服务民生中彰显出社会价值?我用三组关键词来阐述这一问题,即定位与责任、专业与价值、未来与创新。
“新国十条”出台后,从国家治理的层面界定了保险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保险业必需按照自身的经营管理、流程、服务理念的要求去转型,在满足社会和民众需求上有所作为,充分体现出保险的专业价值,从而实现社会价值。
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和保险业要把握以下两个问题。政府转变职能,要采取“惠而不费”的社会管理制度,要有“花钱买机制”的措施,让政府、社会和市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如苏州人保财险各支公司都会去看政府的财政预算,在现有财政预算中,找出哪些财政预算是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来实施的),不是说一讲到保险就要让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近年来,张家港、昆山还有苏州市区,推出43款民生保险,而这些民生保险恰恰也是原有财力的转移、转变,所以不能说一讲保险机制就要增加政府财力支出,如果是这样,我们觉得政府、保险公司在转型过程中,作为保险业来讲,我们必须沉到社会中去,结合政府责任边界,来判断出我们能够承接的区域是什么,承接的方式是什么,在承接过程中我们要去改变承保、理赔这种等量管理思维,如果仅仅是等量管理,保险机制一定要具有乘数效应。
保险业在参与社会管理中,政府凭什么把管理交给保险,破题点在于回答保险本原是什么,根在哪里?切入点在于保险如何在服务民生中彰显社会价值。
首先是风险减量管理。保险的社会价值在于对社会风险的减量管理,保险前期通过积累的风险数据库形成对风险的有效认识、把握,这是原有保险工具的正外部性,我们要去把它放大、做好,这也是保险的根,是区别于其他金融业和保障体系的根本所在。因此,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险种,如安责险、环责险等责任类险种,要以准公共事业产品来经营,在承保前注重风险评估,运用风险等级、定价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降低风险等级,我们俗称叫“高风险高价格、低风险低价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成本关系,它也一定会追求低价格,通过这些工作,能够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运行中进一步放大。
其次是我们的社会价值在于提高百姓对风险的认识、防范和化解能力。第一,政府购买的民生保险是广覆盖、低保障的,作为商业保险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我们还应该针对百姓对风险管理的需求特点,推出契合民生险的商业险产品,比如昆山推出的“和谐家园”、张家港的“幸福港城”系列民生保险、苏州城区的责任+服务型的产品,这些产品满足百姓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第二,我们要把民生类险种的宣传服务贴近百姓,融入百姓日常消费、生产、生活各个环节,目的是提高百姓对于自身存在风险的认识,引导百姓的风险理念由出了事靠政府向出了事有保险转变,真正意义上提高自我风险防范、风险管理的能力。我们也看到以前在政府救助的过程中,老百姓“吃了肉还不满意”的现象。如果平时在管理过程中间,宣传到位,明明白白地告诉百姓有这些风险点,这些风险点可以通过自己掏钱购买商业保险补充,帮助百姓不至于达到贫困的状态,这样就能把老百姓的观念扭转过来,社会也就更和谐。
现在社会有不少不和谐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相互信任机制的缺失,如解决医患纠纷推出医责险,用保险机制化解病人和医院的矛盾。因为在医患和谐过程中间,需要用保险机制把患者和医生的矛盾转嫁出来,不能仅仅站在做业务的角度,所以保险承担社会价值会获取更多的商机。
还要在政府管理能力提升上有乘数效应。首先,凡是政府购买的保险,如民生保险一定程度上是民政局的社会救助,面对的是特定的人群,所以我们首先要提高老百姓的知晓度,知道这是一个普惠制的险种,老百姓知晓度提高以后,虽然没有赔款,但也会有心态上的安宁、心理上的疏导,这也是乘数效应的作用体现之一。其次,对于民生保险险种要接地气,通过深入到社区走访,更多地采集老百姓的真正需求,有些责任并不是老百姓需求的,就可以取消,有些责任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我们可以追加、放大,动态调整的机制可以提高民生保险的针对性,使得政府购买的保险的可信度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发挥保险业财富管理功能。保险要围绕着老百姓创财、管财、享财去做,如苏州开办的科技保险、保证保险、信用险等重点险种,为百姓、中小微及科技型企业创业,提供短期融资、资金安全、财富增值保障,帮助百姓、企业创业、财富增值。保险业要融入到苏州经济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昆山中荣公司的爆炸事件,其实并非保险缺位的问题,根子在于企业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和预防的问题,保险业要将培育风险管理队伍像销售队伍一样去建好,成为企业风险“管家”。我们的国际再保公司、国际保险公司合作这些力量是需要借助的,在风险管理中,还有第三方专业风险评估机构引进来,应该去促进这个中介行业的发展,形成社会的合力,来加强风险的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数据的应用。这种风险数据库其实是各家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如何让其发挥正外部作用,要在社会风险数据库的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比如针对苏州400家粉尘企业,能否建立风险数据库,这些风险数据库如何变成社会的风险数据库,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原来纸质的信息变成电子的信息、割裂的信息变成共享的信息。比如,对这些粉尘企业,原来的管理是消防、安检,这些都有检查,但都是文本的、割裂开来的,市政府牵头在征信系统建立一个数据库,对这种高危行业建立风险数据库,通过保险公司评估企业存在的风险,政府部门就应当明白让这些企业停业整顿。其实昆山中荣最早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经过了多次的风险检查、谈判,它不愿意整改,最终放弃了。当时如果有了这个数据库,一看人保不愿意去保它,就应该让它停业整顿。保险,应该在社会风险数据库的建立中发挥核心作用,形成社会上人防+技防+自防的体系,使保险服务真正融入百姓生活,融入社会的治理环境中去。
- 标签:保险在生活中的体现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这项最有价值的服务最能体现一个保险从业人员的责任心
随着保险业迅猛发展,销售渠道愈加多样化,个险渠道规模日趋壮大,服务的品质已成为影响保险从业人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
让保险回归“保障”本质促进商保与社保有效衔接
“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就像是一对夫妻,幸福的家庭一定既有丈夫又有妻子,这样才能全面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 中国人寿董秘:公司可以开展各类健康保险业务在业务范围上与市场上专业健康险公司不存
- 梧桐树保险经纪探寻数字化本质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可持续经营
- 保险业协会编撰出版《中国保险科技发展报告(2021)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
- 央行报告:2021年保险业资产增速放缓 保险市场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