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敢问寿险业“底”在何方? 中期观察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敢问寿险业“底”在何方? 中期观察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上半年保险业运行数据,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原保费收入28481.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1%,其中,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0447.8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5%,远逊于同期的财险业。

  与此同时,个险改革成效尚不显著,重疾险需求依然疲软,上半年上市险企内含价值预计大幅负增长等负面因素依然困扰着行业。有券商预计,中期累计NBV增速为中国人寿(-15%)、平安寿险及健康险(-28%)、太保寿险(-45%)和新华保险(-55%)——仍是高达两位数以上的同比负增长。

  进入三季度,疫情影响因素淡化,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保险业也有所升温,转型持续之下,行业的最低谷已经过去了吗?

  长城证券:当前保险行业面临诸多发展考验,寿险处于深度转型期,受到疫情持续影响及新单销售压力,目前保费增速呈企稳态势。随着各险企“产品+渠道”供给不断深入,负债端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东吴证券:整体来看,2022年下半年结合低基数以及队伍产能的逐步恢复,3Q22-4Q22或将出现新单和队伍的“L型底部”。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原保费收入28481.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1%;共计赔付支出7767.8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14%。

  其中,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0447.8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5%,远逊于同期的财产险公司——同期,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8033.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0%。

  从上市险企来看,5家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实现原保费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0.77%,尚不及行业整体。其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同比增速分别为-0.66%、-2.51%、5.43%、1.96%、12.33%,差异也较大。

  不过上市险企单月保费整体有所改善:6月,中国人寿增长7.7%;太保寿险增长7.4%;平安人寿下滑1.7%,降幅有所收窄;新华保险6月增速转跌,同比下滑11.9%;不过人保寿险同比下滑25.8%。

  从价值和投入的比值来看,投入不断加大,投产比其实在恶化,结果就是,人力在2018年、2019年虽然在增长,但新业务价值却是在下滑。

  到2020年,就连“人力上涨”这最后一块遮羞布也不复存在了,个险渠道的困境彻底暴露。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执业登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642万人,同比下降近30%。

  各个公司都开始直面人力发展的瓶颈问题,人们彻底意识到,原有的通过人海战术快速扩张业务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人身险公司纷纷将重点转向提升人均产能。

  从人力角度来看,5月疫情因素渐渐淡化之后,上市险企增员呈现企稳迹象,一方面,部分寿险公司仍认为当下市场根本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人海模式在大多数地区依然适用,所以仍坚持增员,只是在策略上有所优化;另一方面,经过前期的大规模出清虚假人力,个人代理人队伍的脱落率也有所下降;此外,很多险企将增额终身寿等储蓄型产品扩展到了个险渠道,并积极推动培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队伍产能。

  不过,在重疾险需求回暖之前,在市场供需错配彻底解决之前,个人代理人队伍的价值贡献依然承压。有券商预计,中期累计NBV增速为中国人寿(-15%)、平安寿险及健康险(-28%)、太保寿险(-45%)和新华保险(-55%)——仍是高达两位数以上的同比负增长。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分险种来看,上半年寿险原保费收入15976亿元,同比增长4.41%;健康险4184亿元,同比增长1.21%;意外险288亿元,同比下滑10.28%。在三大类人身险产品中,以重疾险为代表的健康险在过往续期保费的强力拉动下,只是实现了微增。

  从新单保费来看,重疾险的表现就更加不堪,根据行业交流数据,同比下滑超过三成,延续了2021年的态势。

  以重疾险为代表的期交健康险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内含价值来源,近年来,重疾险新单保费收入的快速下滑,也正是人身险公司新业务价值萎靡甚至负增长的“元凶”。

  更值得忧虑的是,在市场初步普及基本已经完成,市场从增量转入存量模式,疫情影响导致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储蓄意愿上升,以及百万医疗险、惠民保等新型健康险大发展的冲击下,重疾险需求端回暖依然尚需时日。

  上半年,行业虽然实现了总保费的正增长,但重疾险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是保险公司纷纷利用增额终身寿推动了规模的做大。

  增额终身寿具备刚兑属性,保障期限较长,且在利率下行期,其收益率在理财市场还具备相当的竞争力,正迎合了当下消费者储蓄意愿增强的趋势,这是增额终身寿得以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因素。人民银行2Q22城镇储户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基本与上季度持平;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

  同时,对于险企而言,增额终身寿作为期缴产品,满足了银保渠道转型的诉求。对于代理人队伍而言,其佣金水平较具竞争力,能够较好的激发销售队伍的积极性。

  不过,增额终身寿虽好,但是从长期视角出发,其通常高达3.5%左右的收益率能否长期持续,会否造成险企利差损危机,也始终面临一定的质疑(详见下文)。

  就在昨天,美联储又双叒宣布加息了,而且放言,9月或有更大幅度的加息。为应对美国国内高企的通胀,美联储一再加息,引导全世界美元回流美国市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走势。在这种情况下,会对中国利率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与此同时,资产端承压,也是上半年保险业最大的特点之一。在《 153家险企投资收益大揭秘,七成为负数,负债端还能卖啥产品 》一文中,『慧保天下』统计显示,一季度,153家产寿险公司中,101家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都为负值,占比达到66%。

  资产端承压,直接影响了险企的投资收益率表现,也直接对险企的净利润表现造成负面影响。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投资收益率持续低迷势必会对负债端形成挤压,一些高预定利率、高结算利率的产品或将陆续退出市场。当某一天收益率不能成为储蓄类产品的最大卖点,保险公司还应该怎么卖产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保险内含价值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