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以案释法】论互联网保险中保险人的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及其履行方式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以案释法】论互联网保险中保险人的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及其履行方式

  摘要:保险人对保险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的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属于保险人的一项法定义务,且应由保险人主动履行,不以投保人的询问或者要求为前提。在互联网环境下,保险人应如何履行此项义务?本文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发现目前保险人所普遍采用的提供网络链接的履行方式在司法裁判中并不能得到有效认可,法院多认为网络链接需要投保人自愿、自行点击阅读,保险人实际上是在被动履行义务,最终保险人的履行抗辩主张往往被法院否定。面对保险人所处的不利局面,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和多种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投保流程设置,建议保险人应积极探索更具主动性以及多样化的义务履行方式,以保障投保人对保险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的阅读和理解。

  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业务。1 这种自营网络平台一般是传统保险企业的官方网站,比如平安保险、泰康人寿、太平洋保险等都在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推销保险产品;第三方网络平台包括淘宝、京东或其他专业的保险中介平台,如惠择保险网、中民保险网等。目前,互联网保险业务模式主要有网上业务和自助卡式业务两种。其中,网上业务是投保人在网上自助进行投保、交费,并由保险人后台系统进行核保、出单而生成电子保单,无须投保人填写投保单,保险人也不再出具纸质的保单或其他保险凭证的一种投保业务方式;而自助卡式业务则由保险营销员以面对面的方式或者其他营销方式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自助保险卡,然后投保人凭帐号、密码在网上激活,生成电子保单。消费者购买保险卡后,可自己激活,也可留存备用、转让或赠与他人,由他人激活。

  中国《保险法》第17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根据该规定,保险人对于保险格式条款需要向投保人履行说明义务,而对于免责条款,保险人需要向投保人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显然法律就免责条款,对保险人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说明义务要求。

  在传统面对面的保险营销模式下,保险公司的员工或者保险代理人有充分的条件和时机向投保人提示和说明保险条款的概念、内容和法律后果。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投保人只能通过网络页面上的内容去了解保险产品,并作出是否投保的决定,保险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参与投保人的决策过程,如何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就成为一个颇为棘手的法律问题。在引发争议的许多仲裁案件中,上述问题往往成为焦点问题。

  从已有司法判例来看,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客观存在。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保险人总是处于劣势,因为其很难证明已经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或者很难证明相关提示与说明已经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所以,有必要对保险人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的标准进行更为合理、公平的重构,以促进互联网保险的良性发展,给争议解决当事人更多的可预见性。

  依合同法原理,当事人的合意需要双方首先充分理解条款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共同接受且彼此一致的意思表示,“理解”是“接受”的基础和前提,未理解而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并不构成真正的合意,进而影响合同的效力。

  之所以要求保险人履行提示和说明义务,就是为了防止投保人未理解保险条款而接受投保。保险条款作为格式条款的一种,往往比较冗长、复杂且用语专业,普通人多难以准确理解保险条款的含义。所以,保险人有必要向投保人说明条款的概念、内容和法律后果,以保证投保人在理解条款内容的基础上作出真实的接受与否的意思表示,避免在后续的履行、索赔、理赔过程中产生纠纷。

  该义务立足于诚实信用原则(最大诚信原则)和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原则,由《保险法》明文规定,而且属于一项强制性规定,不能由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包括保险人和投保人)或保险合同的利害关系人与被保险人通过约定进行限制、变更或解除。在保险人未履行或未达履行标准时,相关的免责条款不产生效力。

  区别于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如实告知义务以保险人的询问为前提,而保险人的提示和说明义务应由保险人主动向投保人履行,并不以投保人询问或者要求为前提。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销售页面上应包含下列内容:……(二)保险条款、费率(或保险条款、费率的链接),其中应突出提示和说明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条款,并以适当的方式突出提示理赔要求、保险合同中的犹豫期、费用扣除、退保损失、保险单现金价值等重点内容;……”这里将“保险条款、费率的链接”也视为履行提示和说明义务的一种方式,但是从后文检索到的法院判例来看,网络销售页面上未展开保险条款,仅提供保险条款链接并不足以认定保险人尽到了提示和说明义务,法院认为这种网络链接方式需要投保人自行点击,保险人其实是被动而非主动履行法定义务。

  保险人履行提示和说明义务的目的是让投保人了解保险条款的内容,进而决定投保与否,所以,该义务属于保险人的一项先合同义务,应该在投保阶段(合同成立之前)向投保人履行。

  《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了对普通保险条款的一般说明义务,而第二款规定了对免责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从保险类纠纷的争议来看,双方争议焦点一般就是事故是否属于免责条款规定的情形,以及保险人是否对免责条款尽到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对于何为一般说明义务以及何为明确说明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保险法解释二》”)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对免责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进行了细致规定, 2 因此,举重以明轻,说明义务的标准也就大致明了。

  《保险法解释二》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对《保险法》第十七条的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保险人履行该项义务的具体标准。从《保险法解释二》第十一条所使用的“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常人能够理解”的措辞和表述来看,该条规定了实质标准,即从预设该义务的目的出发,关注投保人对保险条款是否真正理解。但是,就网络和电话投保而言,《保险法解释二》第十二条规定:“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以网页、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予以提示和明确说明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可见,对于通过网络、电话投保这种模式化、标准化比较突出的保险业务,司法解释又转为形式标准,即从保险人行为的外观来界定其是否充分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只要保险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就推定其已经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 3 最后,《保险法解释二》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投保人对保险人履行了符合本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要求的明确说明义务在相关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以其他形式予以确认的,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该项义务。但另有证据证明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除外。”此条规定是明确将形式标准与实质标准结合了起来,但偏重于实质标准。同时,尚有见解认为第二款规定属于推定标准,即,以投保人的签字、盖章等行为来推定明确说明义务的履行,同时规定了推定标准之外的但书情形。

  从已有案例来看,对于网络投保,法院更多采用的是形式标准而非实质标准,只要投保流程中包含对免责条款予以专门展示的设置,就可以认为保险人尽到了明确说明义务的要求。这显然是考虑到了互联网保险的标准化和高效的特点,所以,不会要求保险人对投保人进行一对一方式充分地、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说明。

  前面已经提到,目前互联网保险业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保人自行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整个投保流程;另一种是投保人购买自助保险卡,然后凭借账号、密码在网络上激活进而完成投保流程。

  就网上业务而言,投保人自行在网络平台上了解保险产品的信息,按照保险人所设置的网络投保流程填写信息、点击确认并最终完成投保的整个环节。将保险条款以及免责条款以网络链接的方式(很多网络页面将免责条款与保险条款设置为两个网络链接)或者通过网络页面主动展现的方式向投保人履行提示和说明义务。因此,争议问题的核心就是保险条款的展现方式是否达到了提示和说明义务的要求。

  就自助卡式业务而言,在购买自助保险卡阶段,与传统面对面的保险营销模式相同,投保人通过保险营销人员获取保险产品的信息。而在网上激活阶段,有的是投保人自行激活,有的是保险代理人代为激活。在投保人自行激活的情况下,也同样会面临网络页面上保险条款的展现方式是否符合提示和说明义务要求的问题。

  而在保险代理人代为激活的情况下,问题就演变为保险代理人对网络页面上的保险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的点击阅览是否可以认为是投保人的行为,以及可否认为保险人已经向投保人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其实就是保险代理人代为激活行为的委托人是保险人还是投保人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保险代理人为了投保人能够在其宣传引导下尽快决定投保,往往会为投保人提供各种操作上的便利,包括投保人购买保险卡后的网络激活操作。此种情况下,购买保险卡与网络激活过程都属于保险销售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认为保险代理人的身份不变,其仍旧是保险人的代理人。由于投保人并未参与网络激活过程,投保人完全依赖保险代理人提供保险产品信息,因而,保险人的提示和说明义务还是应该按照传统保险营销模式的标准认定。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由于自助保险卡是先由投保人向保险人购买,之后才能由投保人自己或委托他人代为激活,而且因为网上激活页面需要填写被保险人的个人信息,所以,保险代理人代为激活的行为必定经过了投保人的同意且投保人已向保险代理人提供了投保所需的其他个人信息。因此,可以认为保险代理人的行为是受投保人的委托,投保人应对保险代理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4 在有证据证明保险代理人点击了保险条款链接及阅读了保险条款的情况下,就可以认定保险人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相应的法律后果就由投保人承担。此观点与传统保险中介的功能认定有所区别,通说认为,保险代理人是保险人的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是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代理人。

  因为本文讨论的是互联网保险中保险人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问题,而第二种投保方式中,就保险代理人代为激活的投保情形,保险人提示和说明义务的判定主要涉及保险代理人行为的性质问题,归于委托代理范畴,所以本文不对第二种投保方式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本文仅就第一种以及第二种投保方式中投保人自行在网上激活完成投保的情形展开讨论,核心问题是网络投保流程的设置与保险人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

  从司法实践案例来看,保险人的提示与说明义务虽然肇始于立法,但是强化于司法。网络投保流程中保险人履行提示和说明义务的方式主要通过网络页面完成,司法案例的争议多集中在网络页面对保险条款的展现方式是否符合提示和说明义务的要求这一问题上。因为对保险条款的展现目前多以网络链接的方式完成,所以,司法裁判大多围绕“以网络链接方式提供保险条款的展现方式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展开。经查询大量案例,笔者发现,目前司法裁判观点大致有三:第一,以网络链接提供保险条款属于被动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不构成有效的履行义务方式;第二,在投保人确认阅读保险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后,即可认为保险人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第三,在提供网络链接的同时辅以其他提示和说明手段,也应认定保险人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下面对这三个观点分别予以阐述。

  在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孙令焕、李洪芹等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威海中心支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中[(2013)威商终字第278号], 5 投保人侯文祥在网上投保,其中,在投保确认页面载有投保人可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声明栏,投保人通过点击“同意”栏进行下一步操作,进而完成投保。该投保人声明栏载明:“本投保人兹申明以上各项内容填写属实,已征得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投保人已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平安一年期综合意外险适用条款》和投保须知的各项内容,尤其是有关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投保人同意投保,接受条款全部内容。”被告网站在“投保人声明”栏中载有《平安一年期综合意外险适用条款》和职业分类表等供投保人点击查阅,免责条款载明,被保险人酒后驾车、无有效驾驶证驾驶或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车期间遭受伤害导致身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之后,被保险人孙宝华无证驾驶无牌二轮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死,投保人向保险人索赔,保险人以事故原因属于免责条款规定的情形为由拒赔,投保人遂诉至法院。

  二审法院认为:保险人所设计的投保程序,在投保人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点击下一步后,并不是主动弹出保险条款的页面,而是直接出现投保人声明的页面,进而引导投保人直接点击同意进入下一步。如上所述,“投保人声明”为:“本投保人兹申明以上各项内容填写属实,已征得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本投保人已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平安一年期综合意外险适用条款》和投保须知的各项内容,尤其是有关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本投保人同意投保,接受条款全部内容。”投保人如要阅读保险条款,需要点击该页面链接的《平安一年期综合意外险适用条款》和“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以这种方式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不符合《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该条规定的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是保险人应当主动履行的义务,而不是基于投保人请求才被动产生的。因此,保险人在所设计的网页中并未主动提供保险条款,不能认定其向投保人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该保险条款中关于无照驾驶属于免责范围的内容不产生法律效力。

  在上述案例中,即便一般人都应该知道无证驾驶无牌照机动车属于法律所禁止的违法行为,而且,按照《保险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 6 保险人对于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的免责条款只需要履行提示义务,但因为保险人未能主动提供保险条款而致使相关的免责条款不生效力。可见,法院对保险人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

  另外,在案情类似的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刘玉坤、谢金桃与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2016)川01民终10477号)一案中,以及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郑丽程、黄百泉、黄秋燕与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险合同纠纷”((2017)闽05民终368号)一案中,法院均认为,即使免责条款属于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保险人也应就相关免责条款向投保人予以明确提示,该提示义务应当是保险人主动履行的义务,而不是基于投保人请求才被动产生的。

  在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段美珠、邱雪英、张晓偲、张晨熙与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市中心支公司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2015)岩民终字第692号)案中,投保人向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市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人寿保险龙岩支公司”)购买了安祥意外伤害保险《仁爱卡》,并自行按激活生效流程分5步骤进行激活操作。在步骤2中,若未点击“保险条款链接”,那么页面不会直接弹出保险条款内容。同时,未点击“保险条款链接”亦不会导致以下步骤不能进行。同时,步骤2页面上的“客户投保声明”载明:“贵公司已对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履行了说明义务,并对责任免除条款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本人已仔细阅知、理解客户投保声明及保险条款尤其是责任免除等规定,并同意遵守……以上所有告知、条款及相关声明我已经阅读”,投保人点击“接受”栏后进入下一步。

  该案中,在《仁爱卡》激活步骤2的“阅读保险条款”中,页面并未直接弹出保险条款,投保人如要阅读保险条款,需要点击“保险条款链接”方能阅读,而未点击“保险条款链接”亦不会导致以下步骤不能进行,投保人只要点击该页面底部“以上所有告知、条款及相关声明我已经阅读”的“接受”栏并激活后即进入下一步。同时,《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保险人对免责条款承担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是保险人应主动履行的义务,并不是基于投保人请求被动产生的义务。据此,两审法院均认为,人寿保险龙岩支公司以前述方式即点击“链接”方能阅读保险条款来履行提示和说明义务,属保险人根据投保人的请求被动提供格式条款,不符合《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因此,人寿保险龙岩支公司对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未尽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相关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不产生效力。

  除了上述案例外,从笔者查询到的很多案例 7 来看,法院多认为仅提供保险条款链接的方式并不足以认定保险人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因此,免责条款不能发挥免责的效力。

  在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马斌、惠秀云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人身财产保险合同纠纷”((2017)陕01民终11346号)案中,网上投保流程中同样是对保险条款和免责条款提供了网页链接,同时,投保人需点击投保人声明,已经阅读声明并同意保险条款和免责条款的内容即可进入下一步。但是,两审法院均认为:投保人需在确认已经阅读并同意保险内容,特别是免责条款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流程,如未确认,则无法投保,保单无法生成,故应认定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已就相关免责条款向投保人进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

  该案例明显与第一种裁判观点相悖,属于典型的同案不同判现象。但是,从笔者查询到的案例来看,持此类裁判观点的案例屈指可数,明显占少数。

  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与丁云芬健康保险合同纠纷再审案”((2017)苏民再353号)中,再审法院认定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以下简称“泰康人寿江苏分公司”)已经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的理由有三:第一,泰康人寿江苏分公司已通过投保人投保时留存的电子邮箱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投保人出具了电子保险单,并附《泰康e康B款终身重大疾病保险条款》及电子投保单。该电子邮件的保险条款内容与丁云芬投保时“保险条款”链接对应的保险条款内容一致。第二,相关的免责条款内容均采用黑体字并加粗的方式提示,且投保后客服人员曾电话回访,询问投保人对保险责任、免除责任的了解状况,进一步提示投保人注意阅读免责条款,可以认为泰康人寿江苏分公司已尽到对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的提示义务。 8 第三,投保人需要在“投保确认”页面中勾选“本人已认真阅读并理解保险条款、投保须知、投保提示书和投保声明书的全部内容,且同意将电子保单发出之日的次日视为客户签收日”才能进入下一步投保流程,且页面设置有“保险条款”、“投保须知”、“投保提示书”、“投保声明书”、“等待期”等链接,鉴于网上投保流程已完成,泰康人寿江苏分公司有理由相信投保人丁云芬已认真阅读并理解保险条款、投保须知、投保提示书和投保声明书的全部内容。结合泰康人寿江苏分公司回访时投保人丁云芬的答复内容,可以认定泰康人寿江苏分公司已尽到对免责条款内容的明确说明义务。

  在辽宁省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张野与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保险合同纠纷”((2016)辽11民终303号)一案中,虽然保险人也是以网络链接方式提供保险合同条款,但如果被保险人或投保人不点击保险合同内容,投保流程就会有特别的弹出窗口进行提示,引导投保人注意条款及内容十分重要,投保人应当重视并仔细阅读。如果投保人不阅读或不接受,投保流程也设置了相应的中止流程。因此,二审法院认定保险公司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

  在此类案例中,在网络投保流程中,保险人不仅提供了保险条款的网络链接,而且向投保人的邮箱发送过保险条款以及事后通过电话回访确认投保人对保险条款的了解情况,或在投保页面上弹出提示窗口且如果未阅读保险条款内容则设置相应的中止流程。这些辅助性的提示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保险公司仅提供保险条款链接而产生的提示和说明不足的缺陷。这些做法值得其他保险人借鉴。

  笔者通过实际操作网络投保页面,发现大多数网络保险产品的投保流程都是以网络链接方式提供保险条款内容的,且不点击该链接,也无任何影响。但从笔者查询到的案例来看,对于投保人的这种设置,法院一般都会认为保险人未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保险人在这方面明显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首先,设置强制阅读保险条款的投保流程,将展现保险条款的页面作为投保流程中的必经步骤。如果投保人没有点击阅读,就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操作。另外,在保险条款的展现页面,除了要以文字、字体、符号、颜色或者其他明显标志对免责条款作出提示外,还要对与投保人利益紧密相关的其他重要条款(诸如犹豫期、费用扣除、退保损失、保险单现金价值等)作出明显标识,达到足以区分的程度,以尽提示义务。另外,保险人应该留存证据以记录投保人投保时的操作痕迹。如果保险人能够证明投保人在网上操作过程中确实点击过保险条款链接,打开过保险条款页面,并且浏览过保险条款内容,那么,投保人提出其并不知晓免责条款的主张就站不住脚。

  需要说明的是,该建议仅是从目前司法判例所反映出的情况而得出,但无法肯定地认为,在投保页面上设置了强制阅读环节和对免责条款用明显标志进行提示就是对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的完全妥善的履行。这是因为,即便保险人在各个投保页面都作了这样的设置之后,法院可能又会提出更高的标准,例如要求保险人提供视频、音频等其他形式向投保人以语音形式说明保险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和法律后果。法院若是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也是合理的,因为毕竟以网络页面展现保险条款的方式还只是要求投保人自行去阅读,与法律规定的保险人应向投保人“明确说明”的标准还是有差距的。目前只能建议保险人不要采用被法院所否定的方式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如上所述,以网络链接形式提供保险条款以及可以不点击该链接就能进入下一个投保界面的履行方式,是被法院所否认的。虽然就界面的友好程度而言,一些保险人会认为上述做牺牲效率与影响投保人的操作兴趣,但这些谨慎的做法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

  其次,在犹豫期内设置邮件发送保险条款和电话回访的环节。在投保人已经在网络上完成整个投保流程之后,在犹豫期内,保险人可以将保险条款完整地发送到投保人预留的电子邮箱,并进行电话回访,主动询问投保人是否知悉、理解了保险条款的关键内容。如果觉察到投保人并未查看保险条款内容,不知晓保险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或者发现投保人是被保险代理人错误指导的,那就需要保险营销人员再亲自向投保人解释条款内容。对于电话回访过程,保险人可以录音,以留存证据。当然,在犹豫期内进行的这些操作仅是弥补手段,且是法院酌情考量的一个因素,保险人不能完全依赖在犹豫期内消除投保阶段的义务履行瑕疵。

  最后,利用多样化的方式主动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保险法解释二》第十二条规定,“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以网页、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予以提示和明确说明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从已有的案例和笔者在网上进行投保操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保险公司还停留在以网页形式履行义务阶段,至多是有保险公司提供了咨询对话窗口和人工客服电话,可以及时回答投保人的提问,以帮助投保人获得更多的保险产品信息。但是,这些方式都需要投保人主动发问才会开启,并非一种主动履行义务的方式。而且,在保险实践中投保多都不会主动咨询。这都导致这些方式流于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保险人主动履行义务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例如,可以在投保页面上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以生动的方式展现保险条款的内容。而且,正如前面提到的,在保险人不断修正、提升其履行义务的方式时,不排除法院对保险人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的要求会水涨船高,所以,利用智能化的科技成果,哪家保险公司走在了科技的最前沿,与“明确说明”的标准靠得越近,更能满足投保人个性化的需求,就越能在这场互联网保险竞争中胜出。

  互联网保险目前方兴未艾,给保险人提供了更多的保险参保机会,也大大便利了投保人投保与申请理赔的操作。但是,互联网保险的兴起也对《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规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导致对保险仲裁与保险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与裁判尺度形成了挑战。

  如何避免因为互联网保险的勃兴导致对提示与明确说明义务的虚化,如何平衡互联网保险带来的效率提高与公平原则的坚守,如何在保险仲裁与保险诉讼中提炼出行之有效的认定标准,值得仲裁员、法官与专业的保险代理律师思考。

  保险人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履行其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以及庭审中如何就此项义务的履行抗辩获得优势?司法机关已经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立场,那就是形式上仅提供条款链接地址是不够的,至少还需要有强制性地使投保人点击阅读保险条款的流程设置。但是,在不远的将来,该流程设置是否还能继续满足此项义务的履行标准不得而知,毕竟中国保险法明文规定的是“明确说明”,所以,这就需要保险人不断探索更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义务履行方式。

  1. 参见《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保监发〔2015〕69号)。

  2. 《保险法解释二》于2013年5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7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6月8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一条规定:“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在投保单或者保险单等其他保险凭证上,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以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文字、字体、符号或者其他明显标志作出提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履行了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提示义务。

  保险人对保险合同中有关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常人能够理解的解释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明确说明义务。”

  第十二条规定:“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以网页、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予以提示和明确说明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

  投保人对保险人履行了符合本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要求的明确说明义务在相关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以其他形式予以确认的,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该项义务。但另有证据证明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除外。”

  4. 在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中心支公司斗门区营销服务部与吴带起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中【(2015)珠中法民二终字第542号】,法院就认为即便投保人不懂电脑操作,但其亦可委托他人代为激活保险卡,激活的过程及法律后果也应由投保人本人承担。另外,在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盛芳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中【(2016)桂01民终3259号】,两审法院均认为投保人购买保险卡后将投保所需个人信息交由保险公司营销人员代为激活,该行为属于代理行为,其法律后果应由投保人承担。

  6. 《保险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保险人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情形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免责事由,保险人对该条款作出提示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为由主张该条款不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7. 法院持此类观点的其他案例: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安县支公司与李树清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2016)川民申3147号);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严云龙人身保险合同纠纷”((2015)沪二中民六(商)终字第52号);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陈分良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2013)浙金民终字第953号);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津支公司与陈贵均、吕翼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2017)渝01民终3209号)。

  8. 一般而言,投保人投保后,存在一个“犹豫期”,在犹豫期内,投保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所以,客服在犹豫期内进行电话回访也不违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的先合同义务特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