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杨绛去世四周年:只有她能担得起「最贤的妻」,也配得起「最才的女」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5-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逝世四周年

时间太快,转眼竟是杨绛先生,离去四周年之日。

回顾杨绛一生,出身名门,饱读诗书,总是淡泊不争。

多数人因此,只认得她是钱钟书「最贤的妻」,却忽略,她也是「最才的女」。

她的戏剧作品闻名早于钱钟书,她的散文天赋让钱钟书都觉“嫉妒”,她的睿智聪慧更是让钱钟书父母都暗喜儿子“痴人痴福”,竟能得妻杨绛。

真实的杨绛,是个聪慧也果敢,婉约还带刚的女子。

原生家庭对杨绛的影响

杨绛本名杨季康,恰好出生于封建统治正式结束的那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夕。

祖辈虽并非权贵,却也是书香世家。

父亲杨荫杭是著名大律师,曾先后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生性格刚正开明,却也因刚正而一生仕途不顺。

母亲唐须嫈在当时大家闺秀里,是少有的知识女性。她温婉貌美,持家有道,还聪慧干练。父亲杨荫杭有时梳理案件,总不免要询问母亲唐须嫈意见。

父母两人相处,总恩爱平等,还有着共同嗜好--爱书如命。

杨家也有着不同别家的开明家风家规,杨荫杭要求家中子女,无论男女,都得读书明理,早早学会独立刚正,唯独不准碰政治。

杨绛9岁时,恰好大姐留上海启明女校任职,建议带上杨绛寄宿读书。

但无锡距离上海,在交通不便的当时,意味着一别便是一年半载。

杨绛父母在犹豫不舍中,让9岁的杨绛自己决定去或留。

比起年纪尚小,离家甚远,早慧的杨绛,已在父母的犹豫中,读懂了他们真正期待的是,杨绛能学会独立与成长。

于是,小杨绛不经思忖,便决定随大姐前往上海读书。

这是父母对杨绛进行独立教育的第一课。

很快,父亲又紧接着给她的刚正上了第二课。

16岁时,杨绛就读苏州振华女中,正值北伐战争爆发,学生运动频繁。

学生会经常要求各校派出学生参加。杨绛有次被选上了,但从小就知不能碰政治的她,并不想参与。况且,游街时时有女生被借机轻薄的事件发生。

幸好,学校还说,若家长不同意,可不必参加。

只是她飞奔回家,求助父亲时,父亲却不为所动,还教育她,心里敢刚就要敢说,但就是千万别想赖别人。

隔天,同学们都有家里人给的勇气,唯独杨绛得靠着自己给自己的勇气,去拒绝学校“还真不好意思, 我自己并不同意我去!”学校虽一时无语,倒也同意了。

同学间一时流传炸开,竟还有这种操作?

深以为然的杨绛,也瞬间悟懂了父亲的用心。

再后来,学校请著名学者章太炎到校演讲,让优生杨绛上台速记,绛却因听不懂章太炎的杭普,只能在台上镇定地看着章太炎讲完全场,交了白卷,还因此事上了报。

老师问她为何连假装写点啥都不肯,她倒是刚得有理有据:这种事,假的就是真不了。

父母给的独立刚正,也由此贯穿了杨绛一生。

“我没有男朋友! ” “我也没有婚约!”

1932年 ,21岁到清华借读的杨绛,与22岁的钱钟书,一见钟情于清华的古月堂。

彼时,传闻杨绛已有男友,钱钟书也有婚约,两人无奈纷纷按捺住情愫,平静分开。

只是,不日后,依旧没法平静的钱钟书,只能试探写信给杨绛,约她工字厅诉衷情。

未料,两人见面时,都不约而同连忙解释:“我没有婚约!”“我也没有男朋友!”

钱钟书也就此展开,他这一生漫漫情诗追妻之路,几乎天天都给杨绛写情诗,后来凑够了数量,还将这些情诗出了书,叫《中书君诗》。

不过,或是觉得写诗费事,或是少女内敛,杨绛倒不比钱钟书般”恋爱脑“。

她便成了钱钟书《围城》里唐晓芙的原型:那个只收情诗从不回信的“冷漠女子”。

当然,杨绛偶尔也回,最关键的一封提醒钱钟书适时向家里表明两人关系的回信,就被钱钟书父亲钱基博拦截了。

读完信的钱父,可太喜出望外:我家的傻儿子,竟找得如此聪慧懂事的女友。

两人正式恋爱一年后,钱钟书着急想结婚,多次催促杨绛先订婚。

但当时理智于事业的杨绛,先是无情拒绝了,又回自顾自地回苏州就职任教,准备隔年再考清华研究院。

却急坏了,独在清华的钱钟书。他只得再靠着每天情诗攻略,一步步攻下杨绛芳心,并适时前往苏州拜访杨父杨母,取得杨父同意。

两人随之订婚结婚,婚后杨绛同钱钟书前往英国留学,开启两人的小家生活。

也是此时,杨绛才发现公婆口中的“傻儿子”,和钱钟书自曝的“拙手笨脚”,竟都不是自谦。

钱钟书写情诗做学问时的帅气潇洒,在生活自理面前,简直天差地别。

钱钟书不仅不懂鞋带系,还左右不分,筷子也拿得大灵光,遑论其他家务事。

更糟糕的是,真实憨笨的钱钟书,到牛津不久,不小心磕断门牙,还是杨绛去挨家求问邻居,才知如何带着钱钟书去就医。

都是早熟早慧的杨绛,努力撑起了这个家,让身处异乡的钱钟书,还能安心做学问。

英国的第二年,他们还喜得爱女钱瑗。

杨绛、女儿钱瑗、钱钟书

杨绛医院生产期间,被迫成长的钱钟书,依旧闯祸不断。先是撒了一桌墨水,脏了台桌布。再是搞坏了台灯,又搞坏了门把。

只能可怜兮兮去医院向杨绛自首,换得杨绛安抚:“不要紧,我能修好”。他才像个取得家长保证的孩子,安心离去。

再后来,钱钟书决定写《围城》时,家里需要节省开支,杨绛不得不辞去帮佣。从大家闺秀,变成“灶上婢”,为钱钟书抵挡一切事务,让他安心创作。

钱钟书晚年生病,为了免去钱钟书家和医院奔波打针之苦,杨绛甚至找护士学了打针,自己给钱钟书扎针。

在这六十余年婚姻里,杨绛永远是万能而包容地,包容着钱钟书,能独自处理的事,从不“动用”钱钟书,勤勉聪慧地当起一家之“主”。

杨绛、女儿钱瑗、钱钟书

爱闯祸的钱钟书 vs 四处奔波“灭火”的杨绛

不过,杨绛这一家之”主“,真的一点都不舒心。

傲气的钱钟书,除了不谙”家“事,还不谙世事。耿直也毒舌的他,经常四处说错话得罪人。

杨绛便成了那个四处,为他灭火解决祸端的消防员。

有人传言他任职西南联大时,曾说“吴宓太笨”,使得清华大学压下准备给吴宓的聘书。杨绛不得不为此,四处写信解释,不可能,吴宓可是钱锺书敬爱的老师之一。

还有人说钱锺书在美国公开骂冯友兰“没有骨气,还出卖朋友”。为此杨绛不得不和冯友兰的女儿宗璞打了场笔墨官司,解释说“冯友兰是钱锺书的五大恩师之一,这话钱钟书是不会乱说的...”。在这之前,宗璞还本是杨绛的学生。

钱锺书交友不慎,赠给友人的书信却被随手公开拍卖,使得得杨绛在102年的高寿里,不得不得为之奔波打官司,维护钱钟书的形象。

只是在杨绛看来,为了爱人的一世清名,再辛苦奔走,也是甘之如饴。

自律的人,

生活和事业都不会太差!

即便为着钱钟书如此忙里忙外,同样勤勉自律的杨绛也从未落下自己的事业。

杨绛从小所爱唯有文学,同钱钟书一般,一生嗜书如命。

陪同钱钟书去牛津留学时,只能当旁听生的她,没有课程表。她便自己安排了阅读表,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将图书馆里各种英语经典名著书几乎看了个遍。

回国后,在任教之余,创作了《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等话剧,红遍了文艺圈。

那时,大家介绍钱钟书时,多以杨绛丈夫为主要标签。

这个局面,还是在钱钟书创作《围城》之后,才逐渐得以扭转过来。

不过,钱钟书的《围城》却也不乏杨绛的影子。

书里最为脍炙人口的名言:“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便是出自杨绛之笔。

杨绛还有一个珍爱了十几年的“孩子”《唐吉坷德》。

早在文革前,杨绛就努力自学西班牙语翻译,十年动荡的文革,是襁褓中的《唐吉坷德》译本,给了她无限慰藉。直至文革结束后,她又多次修改,中国第一本《唐吉坷德》译本,才得以问世。

杨绛畅销作品《我们仨》,本是钱瑗在写,可惜钱瑗才写完大纲就不幸离去,只得由杨绛接着完成。

杨绛还在96岁的高龄之际,出版了她的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又再度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如此之高产,以致于有人戏称,杨绛晚年若非忙着为钱钟书各种消灾灭火。单靠着她这精力,估计还能再多写几本好书。也有人说,或是钱钟书贤妻之名,拖累了她本可以努力搞事业的那份天赋才情。

不过,这又何妨?

而她在晚年,还干了一件此生最酷的事,将她和钱钟书一生稿费和版税捐给她和钱钟书,相识相恋并定终身的母校清华大学,以此设立了奖学金,共1429万。

如她所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世间万物终将带不走,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魂牵梦绕。

她生于江南书香世家,有着水乡女子的温柔婉约,却又同时兼容了北方女子的刚正傲骨。

如此看来,也确实只有她,能担得起「最贤的妻」,也配得起「最才的女」一称。

她的文学、戏剧成就,她的翻译贡献,她的精神力量,都是这躁动时代里的一剂温润慰藉。

我们也都应为世间曾有这样一位温暖与力量并济的先生而庆幸。

她的离去,也只会让我们对她的敬畏之情,有增无减,也绵延不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