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

银行理财产品挖坑埋伏解秘专业术语之谜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6-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银行理财产品挖坑埋伏解秘专业术语之谜

  者提供了看似增值,盈利的模式机会。但是在我们上海热线财经看来:市场如此火爆的需求必然伴随着风险的高涨,理财品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环境没有消除,一些跟风的者也由此甚至也是品尝到了零收益或者负收益的苦涩。今日我们就带您了解下几大银行投资的陷阱危险:

  许多沪上的投资者反映,他们前往银行办业务时,糊里糊涂地被销售人员鼓动,购买了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可是,到期后才发现,收益根本达不到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所说的水平。这是银行销售产品的一种通病,被称作“风险的选择性忽略”。不仅销售人员闭口不谈或者少谈产品风险,理财产品的宣传资料中,风险提示也不醒目。忽视风险提示,已经是投资大忌,过度宣传,才更“要人命”。而在后期的理财过程中,银行利用信息上的不对称,也总是对投资者“报喜不报忧”。

  银行理财产品繁琐复杂的收益计算方式,各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绝对是“绕不死人誓不休”的架势。与此相伴,银行不会面面俱到地介绍产品性质、投资方向、净值如何计算、有没有赎回

  比如,潜在收益率一栏给出一连串复杂的公式,一个名为“参与率”的概念与最初、最终标的价格相联系。投资者要了解潜在收益率究竟几何,必须先弄明白银行所谓的“参与率”和这堆繁复的数学符号背后的涵义。一般投资者怎能搞得清楚产品说明书中那些专业术语的意思?市民李先生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投资者的心声:“我买的产品都是熟悉的客户经理推荐,只要银行按时给我分红就行。”,但看不懂而只能听从银行工作人员的建议,这就为踏入“银行陷阱”埋下隐患。

  根据银监会规定,银行销售产品前,对投资者要进行风险评估,但现在很多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估流于形式。

  一般来说,投资期限在两年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运行一年后,投资者才可在该银行网站上看到其期末资产组合情况,而且只包括投资品种类目、市值及持仓比例三项。投资者根本无法了解银行是如何投资的,资金是如何具体运作的,无法判断其投资决策是否合理,更无从知道银行是否对投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监督。曾有机构进行调查后发现,在产品运行期间,对于产品净值、增长率等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发布的,22家银行中只有一半。产品终止信息、到期收益率等,22家银行中有13家可以做到及时更新。甚至,有些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压根儿就没有任何披露。

  广州地铁抢座大战华山捅人案章子怡撒贝宁婚礼梁博否认凉茶之子委内瑞拉大选广州性文化节武汉航班群殴常吉高速气罐车爆炸黄圣依拜师赵本山巴萨2:2皇马小德跳《江南style》阿扎伦卡夺冠哈大高铁试运行成都免费公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理财的基本术语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