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东方财经财富网官网看财经杂志的app网易财经官网app财经消息最快的网站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专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

东方财经财富网官网看财经杂志的app网易财经官网app财经消息最快的网站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专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多年来一直位居前三位。而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日新月异,正不断改变和重塑财经领域的内涵和外延,引发、催生“新财经”,一位财经人所需的能力与修养也在发生着变化。

  NBD: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下,有人说财经学科经世致用,也有人认为财经专业功利过热。在您眼里,财经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领域?有什么特点?

  徐飞:财经即财政、金融、经济,中国的财经概念源于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具体学科有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税务学、保险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审计学等。国际语境下的财经是包含商科在内的广义财经,涵盖经济金融类和管理类,不同国家、不同大学在专业细分上也有差异网易财经官网app。

  常见的专业包括金融、会计、统计、财税、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商务类专业(包括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等)、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等。近几年来财经专业在人才市场炙手可热,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分别是:理财规划师、系统集成工程师、律师、物流师、注册会计师、营销师、环境工程师,精算师、医药销售中西医师、管理咨询师。其中,理财规划师、物流师、注册会计师、营销师、精算师、管理咨询师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

  一是就业面广。在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家将经济建设置于首位、视为根本,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财经人才大有用武之地。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有对财经类毕业生的旺盛需求,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财经类专业的就业途径将越来越宽。

  二是市场需求量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多年来一直位居前三位。未来许多新兴产业还将对财经人才产生新的需求。以互联网金融为例,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类公司,主要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例如苏宁、京东等;互联网金融技术类公司,主要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技术服务,如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联网金融管理工具类公司,主要为用户提供便利与具有个性的管理工具,如理财工具或信用卡管理工具等。

  要成为合格的财经人才,需要进行严格全面的训练和系统深入的学习。财经专业主要课程可分为基础类、经济类、金融类、管理类和法律类。其中——

  基础类: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智能与数据科学等;

  经济类:经济学基础看财经杂志的app、中高级微观经济学、中高级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流派、当代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

  金融类: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资产定价、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数理金融学、金融计量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信托与租赁、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统计分析、国际结算、保险学、国际保险、精算等;

  管理类:管理学、战略管理、领导力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业分析、会计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公司财务、公司治理、市场营销、创新创业、公共政策等;

  其一,专业性。之所以详细列出以上财经类主要课程网易财经官网app,旨在表明其专业性和高智力性。通常,财经专业对职业资格的要求更加严格,普遍要求具备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CP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注册财务策划师(RFP)等,未取得这些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从事相关工作。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财经类专业不断拔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应地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典型的就是金融类专业。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财经方面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也迅速与国外接轨,财经人才还需要过硬的外语水平。

  其二,复合性。财经涉及经济管理领域的诸多交叉环节,没有熟稔的经济、金融、管理知识和足够的专业水准,很难成为合格的财经人才。实际工作中更可能涉及法律、计算机、数学财经消息最快的网站、外语等多项专业技能,这也是大量非财经专业毕业生得以进入相关行业的原因。高级财经从业人员尤其应是“专才”与“全才”的结合体,能融汇专业体系内外的各类知识,通晓多种专业技能,拥有复合化的知识结构。

  其三,实践性。财经不但需要度知识的融会贯通,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财经是显学,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与现实联系密切,注重务实管用,强调应用性和操作性,崇尚学以致用和经世济民。

  以财经中的金融为例,金融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金融学基本知识和理论、金融运作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金融规则、惯例及WTO的运行机制,通晓中国对外金融管理政策法规,了解当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运用当代科技手段,进行现代金融业务操作的、具有扎实外语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NBD:财经专业因其良好的就业效应,备受追捧。这种热度为财经专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从投档线看,近两年财经专业似有降温财经消息最快的网站,这种变化如何理解?

  徐飞:这种热度为财经专业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吸引了非常优质的生源,实际体现为这些年来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居高不下。但近两年财经专业报考热度有所降温,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对经济“脱实向虚”的扭转和坚定地“脱虚向实”的意志。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和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是一对范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是强国之基、富民之源,壮大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实体经济既关乎供给,也关乎需求,自古以来就是国之大计。

  另一方面,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助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社会化经济系统形成投资、生产、分配、消费与储蓄的良性循环。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明确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一论断既指出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也科学地阐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和现代经济的辨证关系。

  习总2013年7月在武汉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明确了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也明确了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谁主谁从的关系。党的以来,习总多次就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发表重要论述,2017年7月15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在2019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他更是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要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然而,就世界范围来看,市场过分推崇“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三率”(利率、税率、汇率)”,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空心化大行其道。加之金融是“快变量”,实体是“慢变量”,在全社会浮躁功利的氛围下,追逐快钱、热钱、大钱成为风尚,对实体经济的慢钱、冷钱、小钱(微利)不屑一顾,经济泡沫化、杠杆化甚嚣尘上。在中国,由于多年来供给侧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难题未能很好破题,加之产能过剩,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 大量信贷资金违规流向、楼市,资金脱离实体经济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和套利的现象普遍存在,原本通过金融的“活”来带动现代经济的“活”,却变成金融的“自娱自乐”和自嗨。

  信贷资金的“脱实向虚”,不仅严重地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还极有可能引起区域性乃至系统性的金融问题甚或金融危机。针对这些乱象,国家重拳治乱,重申和强调金融应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从供给侧入手,通过金融系统的结构性改革,疏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让金融真正发挥好“血脉”作用。

  当前,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投向制造业尤其是先进高端制造业,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以上是近两年财经专业有所降温、财经类毕业生就业不及从前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从人才市场看还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一是财经类专业毕业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伴随着财经类行业火爆的是各地非财经类高校纷纷开设财经类专业,不仅师范类院校,许多理工类院校也都开设了财经类专业。据教育部 2020年6月30日最新数据,全国财经类高等院校共有229 所,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 (2740 所) 的8.4% ,院校总数位居理工科院校、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之后,数量庞大;开设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院校超 1026 所,占本科院校 (1258 所) 的 81.55% ,可谓“无校不财经”。因此财经领域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门槛不断提高,毕业人数越来越多,由此造成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激增。

  二是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吻合度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一些毕业生自身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综合素质不高、胜任力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三是财经行业历来有重经验的传统。对实际操作要求较高,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甚至超出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NBD: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经济和金融领域不断渗透,财经专业的培养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在您眼里,财经专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徐飞:如今,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量子通讯、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科技和产业,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渗透融合。数联、物联、智联、大带宽、低时延、大链接、全栈全场景和虚拟世界,对生产模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并重构人类法律、文化、风尚、观念、伦理和秩序看财经杂志的app。

  与此同时,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日新月异,不断改变和重塑财经领域的内涵和外延,引发、催生“新财经”。新财经呈现出深度科技化、高度智能化、交叉融合化、集群复合化的发展趋势。

  以金融最为典型。近年来“金融科技(Fintech)”很火,实际上,Fintech即Finance(金融)+Technology(科技),但又不是两者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科技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能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降低传统金融服务的成本,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

  金融科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诸多高科技用于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租赁、信托、消费金融、金融监管等领域财经消息最快的网站,重塑了传统金融业,形成了零售银行、网络借贷与融资、云计算平台、数字货币、资产管理、互联网保险、监管科技等多种新兴金融生态。这些高科技包括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技术(区块链、云计算)、安全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

  此处仅简要谈谈区块链。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的公共账本,由参与者共同负责核查、记录和维护,具有点对点直接交换价值、交易透明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点。区块链技术有助于降低交易和信任风险,降低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已经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证券清算、贸易融资等领域探索应用,有可能构建一种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彻底改变现有金融生态。

  区块链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可靠信用共识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信用机制可以不依赖社会力量和资金支持,不依靠权威信用中介机构介入,将日常运营分布在每一个参与者身上自动完成,由参与者平等投票确定信息公信力,即使是系统设计者也无法干预。因此,区块链技术中性特征能较好适应宗教冲突多、文化差异大的环境,未来中国可致力于构建技术中性的信用体系。

  以商务分析BA(Business Analytics)、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最为典型。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何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商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中发现商机,并将这些数据和信息合理有效地利用于商业管理和决策,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已经成为每个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面对爆炸式增长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只有那些能够合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成功地收集、分析、处理、理解信息,利用高深的技术、模型和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分析,并依据信息进行科学决策预测的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才会成为市场的赢家。

  商业世界拥有海量丰富的数据,这里所谈的数据包括企业前端、后端和历史产生的数据,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应商数据,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以及其他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并与现在的互联网及大数据相联。BA和BI能将所有这些数据进行高效挖掘和整合,能快速准确智慧地形成业务经营决策建议。这里的业务经营决策既可以是操作层的,也可以是战术层和战略层的决策。随着数据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BA和BI已开始渗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已经成为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财经呈现出鲜明的交叉融合化特征,不仅财经内部经管法交叉,财经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之间交叉,财经还与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其他学科之间无障碍交叉。财经研究越来越多地需要综合利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行为科学、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更不用说数学、系统科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了。实际上,前面述及的商业分析BA和商业智能BI,就是集商业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商科与理工科紧密交叉综合的产物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社会行为与经济学(SBE)学部在发布的学科发展战略报告Building the Mosaic中指出,未来10年学术研究的特点是,(1)数据密集(Data-intensive),(2)跨学科(Transformative),(3)强合作 (Collaborative),(4)问题驱动(Problem-driven)。这四大特点都指向新财经的交叉融合:数据密集(泛在)自不待言,跨学科和强合作几乎就是交叉融合的同义语,而问题驱动则是倒逼交叉融合,因为没有哪一个问题是某个单一学科的问题,必须打破学科壁垒,综合考量、协同施策东方财经财富网官网,方能解决问题。

  此处集群是指学科,复合则指人才培养。“双一流”是以学科为基础的主要策略。现代学科呈现出高分化、高整合的趋势,在高分化、高整合的辩证统一中,从单一学科、跨学科走向超学科。人类知识生产的组织已经从个体和独立转变为团体(集体网易财经官网app、团队)和联合(联盟)。在当前的学科建设中,各校都非常明确各自学科建设的重点,都十分注重学科平台体系东方财经财富网官网、学术组织体系和学术人才体系的全面建设,选择学科群建设方案来引领财经学科的发展,成为各高校的自觉行为。国内头部财经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大学,以及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纷纷选择经济学学科群、经济商科学科群,或经济管理学科群、法律经济学学科群,并由此进入到国家一流学科的建设行列。

  之所以用学科群建设引领财经学科发展,首先,学科群内的各学科有内在深刻的学理逻辑和深度交融的学术联系,比如经济学本身就是管理学的三大基石之一。学科间的相近性、支撑性、互补性很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融,学科融合发展和跨学科协同创新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其次,从需求端和就业市场来看,经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甚或不再区分经济和管理而径称经管。第三,基于学校自身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路径,经管法特别是经管学科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就是学校的主干学科、强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第四,学科集群发展有利于学校集中资源加快推进迈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和前列的进程。第五,学科集群有助于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建设,并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跨学科的综合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商业3.0时代。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商业理念的迭代更新,既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又对商业发展中的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以及高校如何与经济、社会、科技和民生紧密结合,与国家、社会和市场充分互动,缩短财经教育、财经研究和财经实践之间的距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复合型财经人才符合新财经的根本特征,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对以往以职能为导向的单科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反叛、再造和重塑。

  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专业知识复合、能力聚合和思维整合,更要求能自觉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技有机结合,自觉将财经领域内的各学科融会贯通,切实处理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互融共通的基础上,高校要积极适应现代经济问题复杂化、知识应用综合化及知识创新常态化的新要求,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大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场综合竞争力。

  徐飞:自教育部大力发展“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以来,“新财经”应运而生。“新财经”处于新时代教育、经济与科技的交汇点,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新方位。历史新方位主要表现为:

  世界经济中心在变,经济总量从北大西洋转到太平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世界格局在变,非西方化与多极化并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力量,以及国际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国际格局大洗牌、国际秩序大调整、全球治理大变化,新兴国家正在成为重要角色;全球化进程在变,主要推动力量面临重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角力博弈;科技与产业在变,从数次工业历程看,每次技术变革都带来生产力,进而引发整个社会大变革;全球竞争方式在变,不仅仅是经济、军事财经消息最快的网站、科技的竞争,更是文化和制度的竞争看财经杂志的app,不同国家经济制度的时代适应性,决定了历史选择和演进方向。

  历史与现实充分表明,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始终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崛起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高等财经教育以其鲜明的行业背景、独特的学科优势、出色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综观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大势,新财经正面临着建设思路的转换期和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期,在这一发展阶段要做好“四个面向”。

  新财经不仅要有新课程、新专业、新标准、新模式,更应有新定位、新理念、新理论和新体系,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明晰发展方向,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做到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

  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关键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新财经视域下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必须更好地把握创新时代对财经人才的需求和规律,更准确地预测和解决人类前途命运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才能在改革发展中充分释放财经教育红利,更好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地,面对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逆全球化”,新财经应未雨绸缪,对需直面的若干重大且紧迫问题进行超前研究,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固链、补链和优链问题;美国监控、限制、关闭中国使用SWIFT的可能性、后果及因应之策;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路径及策略;如何突破当前国别化、碎片化的金融监管困境,构建国际金融治理新结构、国际金融监管新体系和国际信用新机制等。

  此外,在我国金融体系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提升的趋势下,在后资管新规时代如何秉持“财经为民,教育为先”的理念,通过科技赋能,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性宣传与阵地化宣传相结合的网络化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投资者教育载体和形式,营造有利于形成健康投资的文化环境,做好投资者教育和引导,也是新财经教育应尽的社会责任。

  新财经的舞台是世界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新财经应当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更多领域实现从模仿、跟随到引领的历史性变革。新财经高等教育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办学经验,以国际视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保持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坚持质量,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缩小与世界一流财经学科的差距,力争早日后来居上。

  具言之,瞄准专业类型接近的世界一流大学,长期跟踪研究其整体发展模式和建设经验,通过全方位对标,致力于培养洞悉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异质性、具有跨文化领导力、适应全球竞争格局的高素质国际化财经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国际认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财经商学教育模式;主动融入国际学术环境,接轨国际通行学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强化高质量学术研究,提升学科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声誉;以“新财经”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学生海外学习交流,强化与海外名校的交流互换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的国际体验;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财经商科拔尖创新人才国际联合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能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巨大成就简单地归因于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和政府主导下的投资红利,揭示、阐释、讲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当是财经学人的使命担当。进言之,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现已到了财经学科优势的释放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财经学科话语体系正当其时。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更是面向世界的题中之义。

  当下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就是“四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四化”不但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也促进了为时代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主动拥抱变革,积极对接“四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创新人才,这既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命题,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根本要求。

  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抢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主动权的战略选择,以互联网、5G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互联网+”层出不穷,互联网和数字化、智能化深刻地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和世界经济版图。如上所述,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金融科技正在全面影响和改变着财经领域,这种变化使传统财经版图日益模糊,促使传统财经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网易财经官网app,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产生新的业态、模式与产品,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对高校来说,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务之急。着眼于2030年乃至未来的高等教育,我们要促进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管理和社交网络等技术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

  教学上网易财经官网app,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课程,面向研究生推出金融智能、深度学习、数据科学等人工智能的高阶课程,设立“金融与人工智能实验班”“会计与区块链实验班”等项目,与一流科技企业合作,立足现代金融行业,探索高端应用型人才定制化培养,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储备。加快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科技、商业智能、供应链管理等新专业,加速推动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等传统学科专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科研上,以数字化智能化“新财经”引领学术创新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深化财经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经济管理学科的运用。组建、共建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大数据研究院、区块链研究中心、行为经济与行为金融研究中心等学术创新平台。积极推动“数据驱动发现型”科研新范式,实际上,根据图灵奖得主Jim Gray的观点,科学研究经历了从“实验归纳”,到“模型推演”,再到“仿真模拟”的三次范式,现在方兴未艾的“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正是演进中的第四次范式。

  财经科学肩负预测经济风险、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等社会职责。目前,作为全球经济主要引领者的中国,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提升型财经消息最快的网站、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的变革关口,经济转型发展面临新问题、新变化、新要求。这意味着新财经要在经济发展转型中,加强与经济社会的互动联系,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找准立足点和切入点,提升问题导向意识,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的研判和解决能力。

  以“新财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自由贸易区建设、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科技创新等重大问题开展持续深入研究,推动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深入开展校地合作,以政策研究、资源共享、改革创新、互惠共赢、协同发展为宗旨网易财经官网app,积极探索将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与经济效益,打造财经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推广平台东方财经财富网官网,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NBD:在专业能力之外,“无用之学”对于大学生来说重要度如何?对于这些“未来的财经人”,您会特别嘱咐什么?

  徐飞:新财经教育应是有情怀、有责任、有温度、有灵魂、有使命的教育,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得益彰的教育,是理论修养、实践能力和职业操守有机统一的教育。应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牢记培养“有德的”财经人才的根本使命。

  这些年来高等财经教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自不待言。但毋庸讳言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重视理论和学术研究而轻视应用和实践教学;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导致跨学科培养受限;教育教学以职能为导向、以单科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忽视新兴技术对财经教育的促进作用;人才培养标准与市场用人要求脱节;尚未实现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变;“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落实不力,效果不彰;重专业、轻通识的顽症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国际化视野不足;商业伦理教育缺位等。在这些问题中最值得重视和亟待改进的是商业伦理教育。因为市场经济时代下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商业价值观错位、市场经济道德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相当普遍。

  新财经培养的人才是未来商业领域的主导力量,其价值取向不仅影响到个人职业生涯,还关系到全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甚至关乎中国崛起的大国形象。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场经济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融入新财经新商科教育全过程财经消息最快的网站,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奉献社会、奋斗有我的信念,培育学生经世济民、创新创业的精神,培养学生公平竞争、互利共赢的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德法兼修的素养。

  财经人要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持续修身正心诚意,自重自省自警,慎独慎微慎初,在任何利益和面前,头脑清醒,守住底线。

  徐飞博士,战略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厅局级),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校长助理,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校长,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管理学会组织与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管理50人论坛”创始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全球经济治理与产业运行研究基地主任,《战略管理》副主编,《系统管理学报》编委,《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学术顾问。

  出版《战略管理》(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开发历程》(2017年度管理者必读十大经管图书)《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2017年上海书展“十大好书)《The Belt and Road—The Global Strategy of China High-Speed Railway》(中国第十八届输出版优秀图书)《企业发展理论与成长机理》《战略联盟稳定性、破缺性与演化实证》《重混战略》《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二象对偶空间与管理学二象论:管理科学基础探索》等近20部专著译著和教材。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课题主持人,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综合科技服务工程应用集成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发性对称破缺视角下企业战略联盟的演化机制理论与实证”等多个科研项目和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社科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在《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以及《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发表90余篇论文和文章,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016年12月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国青年报社评为最受“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2018年10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我们的大学”栏目做主题演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财经专业包括
  • 编辑:余世豪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