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

投资收益属于动态投资是什么意思

  当债务被不断妖魔化,对债务的紧缩政策时不时收紧时,经济会表现出债务周期的特点——紧缩政策严厉时,债务增长放缓动态投资是什么意思,经济恶化;紧缩政策放松时,债务增长加速,经济向好

投资收益属于动态投资是什么意思

  当债务被不断妖魔化,对债务的紧缩政策时不时收紧时,经济会表现出债务周期的特点——紧缩政策严厉时,债务增长放缓动态投资是什么意思,经济恶化;紧缩政策放松时,债务增长加速,经济向好。这样的债务周期就像你掐住了一个人的脖子,令他接近窒息。你掐得紧一些,他喘不过气,生命体征恶化;你掐得松一些,他喘上气了,生命体征就好一些。我国所谓的债务周期,本质是“掐脖子周期”。更让人担心的是,面对着已经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伤害的“掐脖子周期”时,有人还在说掐的对,不掐的话、吸进去的空气都是鸦片。如果这样的观点影响了政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伤害。

  宏观经济分析的门槛看起来很低,其实相当高。说它门槛低,是因为人人似乎都能对宏观经济发表看法。门槛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普通人对宏观经济观点的辨别力有限。但宏观经济分析的门槛其实挺高,没有受过严格经济学训练、缺乏研究素养的人很难胜任。这里笔者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萨伊定律”。事实上,萨伊定律这个反直觉的结论只能宏观经济层面成立,反映了古典经济学家对市场有效运转的高度信仰,是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世界观的关键组成部分。第二个例子是凯恩斯的“挖坑理论”。这样的建议放在现在,一定有人说政府是在做无效投资,在玩庞氏骗局。但事实上,凯恩斯的“挖坑理论”提出至今,时常被各国政府所使用,尽管具体形式未必是挖坑填坑。一个人仅凭自己日常的经验,而不去系统学习经济理论,不站在前人的肩上,很难把握经济运行的本质。通过研究得到结论,与没有根据的观点表达有本质区别。研究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桥梁,其结论需要符合研究对象自身的运动规律,不是想给什么结论就能给什么结论的。而观点表达则不受什么约束,一个人想说什么都可以。专业研究人员用研究说话,而外行则只是在表达观点,尽管其表达观点的方式有时可能伪装成研究的形式。只要是研究,就得讲逻辑,讲证据。一个逻辑不通的叙述不可能归到研究的范畴中。但对赵建而言,最致命的问题是他并没有在做研究,而只是打着研究旗号做观点表达。普通老百姓对经济分析文章的辨别能力本就不强。这种情况下,经济研究的专业人士更要守住底线,用研究说话,有理有据。如果打着专业的旗号而信口开河,会伤害所有专业人士的声誉。最后笔者还想说,观点的分歧很正常。

  从我国历史数据来看,利润趋势大体决定了股指走势。回溯我国历史数据,宏观经济景气指数、PMI等经济增长指标与企业利润增速的走势一致性较高,经济的拐点基本上也是利润的拐点。企业的利润不仅由“量”决定,还受“价”影响。。实际上,利润拐点虽然由经济增长的拐点决定,但利润的弹性来自通胀,通胀初期是利润的加速器,这一阶段是有积极意义的。我国经济处于复苏初期、通缩尾声,利润和股指将处向上通道。我们预计我国疫后就业、收入、消费之间将形成正反馈,相互促进,经济复苏是渐进的,并非一次性释放。此外,随着地产政策的加速调整,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效应也将逐步减低。整体上经济将逐步改善,当前是新一轮复苏的起点。通胀正处于下行尾声,预计二季度筑底,下半年回升,助力企业利润加速改善。全年增长和通胀环境有利于表现。从美林周期来看,今年我国将处于复苏周期和过热早期,权益资产表现占优,这与我们关注增长拐点和通胀初期的意义是一致的。

  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普遍乐观,大部分投资者看好中国整体金融市场的表现,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复苏是必然的。中国经济复苏的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第一是疫情清零政策的结束,二是房地产政策的大幅度调整。年末疫情的快速过峰奠定了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同时加上11月份起房地产政策的大幅度调整,今年房地产市场不会大幅度萎缩,甚至会看到一部分复苏。这两个原因奠定了中国经济在今年的重启和复苏。

  当债务被不断妖魔化,对债务的紧缩政策时不时收紧时,经济会表现出债务周期的特点——紧缩政策严厉时,债务增长放缓,经济恶化;紧缩政策放松时,债务增长加速,经济向好。这样的债务周期就像你掐住了一个人的脖子,令他接近窒息。你掐得紧一些,他喘不过气,生命体征恶化;你掐得松一些,他喘上气了,生命体征就好一些。我国所谓的债务周期,本质是“掐脖子周期”。更让人担心的是,面对着已经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伤害的“掐脖子周期”时,有人还在说掐的对,不掐的话、吸进去的空气都是鸦片。如果这样的观点影响了政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伤害。

  宏观经济分析的门槛看起来很低,其实相当高。说它门槛低,是因为人人似乎都能对宏观经济发表看法。门槛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普通人对宏观经济观点的辨别力有限。但宏观经济分析的门槛其实挺高,没有受过严格经济学训练投资收益属于、缺乏研究素养的人很难胜任。这里笔者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萨伊定律”。事实上,萨伊定律这个反直觉的结论只能宏观经济层面成立,反映了古典经济学家对市场有效运转的高度信仰,是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世界观的关键组成部分。第二个例子是凯恩斯的“挖坑理论”。这样的建议放在现在,一定有人说政府是在做无效投资,在玩庞氏骗局。但事实上,凯恩斯的“挖坑理论”提出至今,时常被各国政府所使用,尽管具体形式未必是挖坑填坑。一个人仅凭自己日常的经验,而不去系统学习经济理论,不站在前人的肩上,很难把握经济运行的本质。通过研究得到结论,与没有根据的观点表达有本质区别。研究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桥梁,其结论需要符合研究对象自身的运动规律,不是想给什么结论就能给什么结论的。而观点表达则不受什么约束,一个人想说什么都可以。专业研究人员用研究说话,而外行则只是在表达观点,尽管其表达观点的方式有时可能伪装成研究的形式。只要是研究,就得讲逻辑,讲证据。一个逻辑不通的叙述不可能归到研究的范畴中。但对赵建而言,最致命的问题是他并没有在做研究,而只是打着研究旗号做观点表达。普通老百姓对经济分析文章的辨别能力本就不强。这种情况下,经济研究的专业人士更要守住底线,用研究说话,有理有据。如果打着专业的旗号而信口开河,会伤害所有专业人士的声誉。最后笔者还想说,观点的分歧很正常。

  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在2013年11月达到历史性峰值,过去10年内总体上下降了三分之一(33.9%)。然而,仅仅在2022年的前11个月内,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就下降了18.5%。这说明中国投资者在2022年的确出现了加速减持美国国债的趋势。不过,减持美国国债包括被动减持与主要减持。从本文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行为表现出与其他一些国际投资者明显不同的特征。从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重来看,2022年这一比重下降较快(由2021年12月的32.9%下降至2022年11月的27.9%,下降了整整五个百分点),说明中国投资者可能对美国国债存在主动减持行为,并可能正在加快外汇资产配置的多元化。2022年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显著减持,与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政府对俄罗斯实施的金融制裁很可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美国的通胀下行趋势已经确立,政策利率可能在不超过5%的位置达到顶点。但美联储可能将政策利率在周期高位维持一段时间,因为经济下行的压力比预想的要小一些。除非陷入实质性衰退,否则美联储没有快速转向、掉头降息的必要。换言之,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可能比市场的预期来得晚一些。随着外部经济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途径,将由资本项转向经常项。一方面,我国资本项下资金外流的压力有望显著缓解。另一方面,我国经常项下压力或明显上升,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风险点之一。因此,外需回落,中国经济面临增长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我们只能更多地依靠内需。

  2022年,在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超预期冲击下,我国国际收支延续了自主平衡,货物贸易顺差带动经常项目顺差创下历史次高,基础国际收支保持较大规模顺差,有效对冲短期资本项下波动。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显示,在海外俄乌冲突风险外溢、美联储激进紧缩,以及国内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等超预期冲击下,202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扩大,基础国际收支强劲,资本流出增加但趋于收敛,外汇储备名减实增,对外经济部门经受住了资本流动冲击和汇率宽幅震荡的考验。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第4季度国际收支表初步数据。从2022年年度与季度国际收支表上,我们可以看到八个引人注目的新变化。第一,2022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高达4175亿美元,是仅次于2008年4206亿美元的历史次高。第二,中国的初次收入逆差在2020年至2022年迭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1182、1620与1942亿美元。第三,如果用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与误差与遗漏项之和来衡量中国的私人部门资本流动,那么该指标在2022年为2768亿美元的净流出,这是自2015年与2016年之后的历史第三高净流出。第四,在2022年,中国直接投资项下净流入仅为323亿美元,这是自2017年以来的直接投资净流入的新低,与2021年直接投资2059亿美元的净流入形成鲜明对比。第五,2022年前三季度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出达到2606亿美元,这远远超过了2006年684亿美元的净流出历史峰值。第六,在2022年第二、三季度,中国其他投资项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净流入,这是自2017年第四季度与2018年第一季度以来的首次,说明其他投资项的净流出现象有所减弱。第七,2022年,从国际收支表来看,中国增加了982亿美元外汇储备,然而从央行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储备存量由2021年12月的32502亿美元下降至2022年12月的31277亿美元,下降了1225亿美元。第八,2022年,中国储备资产中的货币黄金项增加了35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在境外购买了黄金。

  2023年2月14日,日本政府向国会提名原日本央行审议委员、经济学者植田和男出任日本央行行长,同时提名内田真一、冰见野良三为新的日本央行副行长。当前,日本央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面临调整压力。但我们认为,即使被认为是“平衡派”的植田和男就任日本央行行长后,其货币政策“急转弯”的概率也相对较低。一是,日本通胀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二是,货币政策的调整或受财政压力牵制;三是,大幅调整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四是,美联储紧缩放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日本货币政策调整的必要性;最后,植田和男近期表态仍支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中长期来看,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及必要性进一步上升。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将持续减弱。另一方面,大规模资产购买等政策的副作用正在持续显现。总之,尽管中长期来看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有必要做出改变,但学者出身的植田和男就任后,短时间内可能并不会对当前的货币政策做出较大调整,更可能采取小幅、渐进的方式进行微调,以免引起市场的大幅震荡。而在此之前,日本央行有可能开展对当前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审查工作,以产生类似“前瞻性指引”的作用。此外,植田和男以往的政策观点也使得其可能更重视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沟通,并推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更好地进行协作,以提高日本的长期潜在增长率。

  国内首次本土检出XBB.1.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表示“XBB.1.5与XBB毒株相比,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意味着其传播力可能会有一些增强。”“我国在前段时间已经有较多人群被感染,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免疫,所以目前不太可能引起新一波的流行,短期内也没有迹象表明XBB.1.5会在我国引起大规模传播。”2月15日,中疾控15日通报,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健康时报)

  国家统计局:1月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势趋缓,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1个和6个。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4%。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拓展民营企业“第二支箭”支持范围 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2月15日,央行网站消息称,人民银行于2月10日召开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拓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范围,推动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会议还指出,动态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落实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政策措施,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每日经济新闻)

  针对房贷提前还款难等问题 央行、银保监会召开部分商业银行座谈会针对近期反映较多的房贷提前还款难、预约时间长等问题,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日前召开部分商业银行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改进提升服务质量,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工作。同时,针对部分借款人违规使用经营贷、消费贷提前还款的情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持续做好贷前贷后管理,加强风险警示;监管部门将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及时查处违规中介并披露典型案例。(金融时报)

  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调整二手房房价认定标准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14日发布关于调整二手房房价认定标准的通知。通知称,为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功能,切实维护缴存职工利益,现对住房公积金审批过程中二手房房价认定标准做出如下调整:将原认定标准“二手房房产价格认定,依据存量房买卖合同或协议载明的购房价款、税务部门出具增值税普通载明的计税价格(即中的“金额”)两者中的低值予以确认。”调整为“二手房房产价格认定,以网签备案的存量房买卖合同载明的购房价款、税务部门出具增值税普通载明的价税合计额两者中的低值予以确认。”(中新财经)

  杭州:将全力稳住房地产投资大盘 优化经营性用地结构和出让时序2月1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要全力稳住房地产投资大盘,优化经营性用地结构和出让时序,加快已出让用地项目开工,计划2023年全市出让经营性用地10500亩。此外,还要支持推进“住有宜居”“老有康养”。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2023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6个、1529栋。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发放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中国房地产网)

  多省明确试点现房销售,新房“即买即交付”或加速落地自今年1月17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后,不足一个月时间,已有山东、安徽、河南、四川、广东等地明确表态,试点现房销售。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来看,实行多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已经出现政策调整转折契机。长远来看,现房销售可能会取代期房预售,但这种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过快推进不利于行业平稳发展,预计部分省市展开试点也是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再不断扩大覆盖面投资收益属于。(证券日报)

  贵阳贵安:对拥有一套房并结清房贷家庭,再买房支持执行首套房贷政策2月13日,澎湃新闻从贵阳市人民政府官网获悉,近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贵安新区办公室印发《贵阳贵安促进房地产领域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在激发供需两端活力潜力方面,《通知》显示,降低个人住房消费门槛。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实行首套房首付20%政策。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购房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购买普通住房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政策。(澎湃新闻)

  深圳节后二手房成交迅速回暖今年春节开工之后,深圳二手房市场展现出迅速回暖的态势。2月13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深圳二手房(含自助)录得780套,环比增长40%,已超2022年周度录得量最高值。这里的录得量以二手房买卖合同发起时间为口径统计的数据,并非最终成交过户套数,因此,与网签数据比起来,该数据更能及时反映市场的动态。此外,深圳二手房在售量超过3.8万套,仍在持续增加中。(证券时报)

  河南周口:本科毕业买房补贴1万元 新市民购新房每套发5000元购房券2月15日,周口市住建局今日发布公告,将在市中心城区持续开展住房和契税补贴。公告显示,在一定时间及相应范围内,购买144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住房,以货币形式一次性发放购房补贴。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含技工院校)居民,补贴标准为0.6万元/人,具有本科学历的,补贴标准为1万元/人。共同购房的只能申请一人次购房补贴,新市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并办理网签、备案手续且缴纳契税的,每套发放5000元购房券。此外,购买144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房且缴纳契税的居民,按实际纳税额的50%补贴,住宅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的,按实际纳税额的30%补贴。(每日经济新闻)

  证监会、央行联合发布《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2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自2023年5月16日起施行。《暂行规定》共五章二十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明确定义及评估条件、标准、程序。重要货币市场基金是指因基金资产规模较大或投资者人数较多、与其他金融机构或者金融产品关联性较强,如发生重大风险,可能对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货币市场基金。满足规模大于2000亿元或者投资者数量大于5000 万个等条件的货币市场基金,应纳入评估范围。证监会对参评产品予以评估,确定最终名单并予以公示。其次,明确附加监管要求,增强抗风险能力。《暂行规定》从经营理念、风险管理、人员及系统配置、投资比例、交易行为、规模控制、申赎管理、销售行为、风险准备金计提等方面,对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和销售机构提出了更为严格审慎的要求。最后,明确风险防控与处置机制。一是要求基金管理人及相关市场主体应当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预案,提前对风险处置事项做出安排。二是规定证监会会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明确重大风险情形下的风险处置机制。三是规定不同风险情形下基金管理人自有资金、风险准备金、主要股东等风险处置资金来源。(证券日报)

  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机制今年正式启动实施 明确分类监管大原则日前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主办发布了《机构监管情况通报》,《通报》明确表示,近期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会同有关证监局,在综合考量合规风控水平、存量风险状况、持续经营能力等指标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机制,于今年正式启动实施。重点包括:(1)允许合规风控水平较高、主业清晰、经营审慎、具有可持续展业能力的专户子公司在现有监管制度下规范展业;(2)对合规风控水平不足、存量业务风险较大且长期难以化解的专户子公司实施适当的展业限制;(3)对经营不善、风险隐患大、缺乏商业可持续性的专户子公司审慎从严监管,坚决出清严重违法违规机构。 (中国基金报)

  中基协注销私募数量创历史新高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截至2月16日,今年以来已有1595家私募管理人注销,而去年全年注销私募也不过2217家,可见私募注销节奏显著加快。从年度数据来看,今年被协会注销的私募数量创出历史新高。据记者统计,2018年至2022年被中基协注销的私募机构数量分别为90家、516家、608家、593家和843家。(上证报)

  近10只基金宣布启动交易结算模式 规模突破7000亿元今年以来,近10只基金宣布启动交易结算模式的转换工作,采用券商结算模式。拉长期限来看,自2019年基金券商结算模式由试点转为常规以来,券商结算模式基金实现爆发式增长,当前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共有1476只基金宣告成立,其中73只基金采用券商结算模式,占所有新基金比例为5%,2021年该比例提升至7%,2022年进一步提升至10%。(环球网财经)

  基金开年调研火热 十余家调研超百次2023年开局不到一个半月,基金经理调研步伐已然火热。截至目前,共近200家基金公司展开了相关调研活动,其中11家调研次数已超百次。从关注领域来看,包括软件开发、半导体等领域的中小盘个股成为基金公司关注的重点。展望后市,多家机构认为,在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条件下,估值性价比高的成长板块或面临较好的投资机遇。(经济参考报)

  浙江温州:探索设立建筑业专项转贷基金 支持符合条件的建筑企业发行债券2月14日,据“温州发布”消息,日前,温州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建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强化金融支持力度。探索设立建筑业专项转贷基金,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资金周转暂时遇到困难的建筑企业提供转贷服务。继续加快推动建筑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建筑企业发行债券。支持金融系统积极开发涉建筑业金融产品,在符合政策规定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信贷流程,为建筑企业提供建筑材料、工程设备、商标权等抵押质押业务。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增信支持。(财经网)

  李克强:我国经济运行去年底企稳、今年初回升,要继续拓展经济回升态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3日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李克强说,五年来,各地各部门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创新宏观调控,推进改革开放,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实现年均5.2%的中高速增长,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宏观调控不搞大水漫灌,支撑了稳物价。也要看到,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他说,我国经济运行去年底企稳、今年初回升,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继续拓展经济回升态势。(央视网)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2月13日,《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基本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全过程监管制度。开展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示范。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投资收益属于,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每日经济新闻)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拟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记者从中国银保监会获悉,为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则,推动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修订工作,形成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18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介绍,此次修订的重点内容包括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动态投资是什么意思,使资本监管与银行资产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降低中小银行合规成本;全面修订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提升资本计量的风险敏感性等。征求意见稿按照银行间的业务规模和风险差异,将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其中,规模较大或跨境业务较多的银行划为第一档,对标资本监管国际规则;资产规模和跨境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的银行纳入第二档,实施相对简化的监管规则;第三档主要是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商业银行,进一步简化资本计量并引导聚焦服务县域和小微企业。(新华网)

  财政部:行政单位应严控一般性支出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近日对《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修订,形成新版《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其中明确,各单位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合理安排支出进度,严控一般性支出。新版《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中新财经)

  刘昆: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财政部党组、部长刘昆在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文章提出,加强对市场主体支持。强化2022年与2023年减税降费政策衔接,防止出现政策断档、政策急转弯。及时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上海证券报)

  国家发改委: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国家发改委16日在《求是》杂志发布文章《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指出,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证券时报网)

  2022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 同比增长5.4%2022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33%,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76%。2022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0%;保险公司总资产27.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1%。(央视财经)

  银行理财去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2月17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上海证券报)

  2022年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1元,增长7.5%2月14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2022年,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11元,增长7.5%,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同比增长14.3%,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8个百分点。(央广网)

  开年来超260家银行网点关停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机构退出列表统计发现,截至2月13日,今年以来我国已有267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银行业务线上化和线下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迅速。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正在以网点转型为契机,加速布局新型商圈和新型社区。新旧网点的撤、并、设立并非单纯的新老交替,而是服务于银行机构区域经济布局和整体业务发展的一体化综合战略。未来,银行网点转型会与新银行业态进一步融合,银行网点与社区、政企、科技的融合度还会进一步提升。(证券日报)

  多地重大项目投资清单出炉!总投资额达21.5万亿元今年以来,各地发力扩大投资。截至2月12日,包括上海、天津、河北、江苏、四川、山东、广东、福建、宁夏等省份发布了2023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项目合计7652个,总投资额合计21.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合计33570.67亿元。从投资项目清单来看,新老基建投资共同发力,涵盖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信息智能、新材料等领域。(证券日报)

  深圳2023年GDP增长预期目标6%2023年2月14日,深圳市第七届四次会议正式开幕。会上,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表示,深圳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新增就业1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南方Plus)

  海南自贸港向香港开放专业服务市场措施将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向香港开放专业服务市场十条措施》将出台,自2月13日起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3月14日。《措施》包括鼓励香港银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分行或代表处,香港保险公司设立独资保险公司或香港保险公司分公司;鼓励符合条件的香港金融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人民网)

  国家发改委:开展今年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7日消息,近期,生猪价格低位运行,猪粮比价低于5:1,处于《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为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开展年内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拟于近日收储2万吨冻猪肉,并指导各地同步开展地方政府猪肉储备收储。国家发改委表示,国家高度关注生猪市场价格变化,将继续加强生猪产能和价格调控,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中新财经)

  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超47亿人次据交通运输部消息,根据初步汇总测算,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其中,营业性客运量约15.9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发送旅客3.48亿、11.69亿、2245.2万和5521.4万人次,分别比2022年同期增长37.5%、55.8%、37.1%和38.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5%、47.5%、55.1%和75.8%。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累计11.84亿辆次,载客量约为31.38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18.6%,比2019年同期增长17.2%。(人民网)

  8年来首降!去年游戏市场收入同比降10%2月14日,在广州举办的202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大会上,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658.84亿元,同比下降10.33%。游戏用户规模6.64亿,同比下降0.33%。2022年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223.77亿元,同比下降13.07%。这也是游戏产业继2021年规模增长明显放缓之后,出现过去八年来的首次同比增速下降。报告指出,这表明游戏产业发展已进入存量市场时代。(澎湃新闻)

  美国1月份CPI同比增长6.4%当地时间14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0.5%。其中,1月份CPI环比增幅出现反弹,高出前值的负0.1%。分析指出,2023年年初能源价格回升,是推动美国1月份CPI环比增幅反弹的主要原因。尽管美国CPI同比增幅自去年6月开始出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但目前的通胀水平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本次数据公布后,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继续维持当前的加息路径。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3月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87.8%,高于一个月前的45%。(央视财经)

  欧盟统计局发布欧元区2022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当地时间2月14日,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22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1%,较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9%;欧元区就业率在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0.4%,较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5%。(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连续10年成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将同伊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在经贸领域达成的重要共识,深化贸易领域务实合作。商务部表示,中伊互为重要经贸伙伴,近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平稳发展,2022年中伊贸易额达158亿美元,同比增长7%。中国连续10年成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发挥经贸互补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央视新闻)

  阿根廷年化通胀率近99%当地时间2月14日,阿根廷国家统计与人口普查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该国通货膨胀率达到6%,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个百分点。同时,过去12月累计的年化通胀率增加至98.8%。相关数据还显示,今年1月,阿根廷居民文化和娱乐旅游消费价格涨幅最大,达到9%。其次是水电煤气等公共服务业和通信服务的价格,涨幅均达到8%。燃料和食品价格的涨幅分别达到7.8%和6.8%。(央视网)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重申有意3月再加息50个基点拉加德出席欧洲议会会议时称,物价压力仍然严重,通胀持续高企,欧央行因此计划将基准利率提高至具限制经济增长的水平,以压抑需求,3月会议仍很可能加息50个基点,然后再根据届时情况决定货币政策路线。拉加德出席欧洲议会会议时称,物价压力仍然严重,通胀持续高企,欧央行因此计划将基准利率提高至具限制经济增长的水平,以压抑需求,3月会议仍很可能加息50个基点,然后再根据届时情况决定货币政策路线。(第一财经)

  欧洲央行管委斯图纳拉斯:3月加息幅度应取决于季度经济预测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斯图纳拉斯表示,3月的加息幅度应当取决于定于当月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斯图纳拉斯还表示,通胀出现明显放缓,经济活动略有增强,增强了对新一轮季度预测将会改善的希望。他指出,下一次利率行动将主要取决于通胀动态,“这将反映在3月的预测中”。他还说,这使得人们更加乐观,认为未来的加息不会“导致欧元区经济因为遏制通胀而硬着陆”。(每日经济新闻)

  报告:2022年中国境内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高端消费领域专业研究和顾问机构要客研究院14日发布的《2022中国奢侈品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进一步复苏,但受消费信心不稳定等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境内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15%的负增长,销售额仅为5475亿元,让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位置。2022年,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额在中国人奢侈品消费中的占比下滑到57%,中国人仍有43%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中国新闻网)

  重磅!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中证金融、证券业协会配套制度规则同步发布实施。此次发布的制度规则共165部,其中证监会发布的制度规则57部,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等发布的配套制度规则108部。内容涵盖发行条件、注册程序、保荐承销、重大资产重组、监管执法、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二是完善审核注册程序。三是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四是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制度。五是强化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依法从严打击证券发行、保荐承销等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细化责令回购制度安排。此外,全国股转公司注册制有关安排与证券交易所总体一致,并基于中小企业特点作出差异化安排。(证券日报)

  上交所解答全面注册制下主板首发发行承销机制差异2月17日,记者问:请介绍全面实行注册制下主板首发发行承销机制较以往的主要差异。上交所答:一是定价机制方面。明确新股发行价格、规模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决定。发行规模较小的企业,继续保留直接定价,新增定价参考上限。进一步完善询价定价,优化网下投资者填报价格、最高报价剔除比例上限、报价信息披露、定价参考值、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等机制。明确可以对网下发行采取摇号限售或比例限售,进一步加大网下投资者报价约束。二是申购配售方面。将主板网上投资者新股申购单位由1000股调整为500股,与科创板保持一致。明确在网上申购倍数较高时,在确保较例新股向网上投资者发行基础上,将主板回拨后比例上限从90%调至80%。根据发行数量差异,明确战略配售规模与参与投资者家数安排。三是风险防控方面。完善超额配售选择权实施机制。新增市场重大变化情况下应对机制,允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要求网下投资者缴纳一定数量保证金,明确投资者弃购数量较大可以二次配售。(每日经济新闻)

  深交所就未盈利企业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发布专项通知深交所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正式发布答记者问:深交所就未盈利企业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发布专项通知,主要有三个方面安排:一是细化未盈利企业行业范围,包括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动态投资是什么意思、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二是明确未盈利企业上市条件,启用“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上市标准;三是做好相关规则衔接,《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同步取消了关于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申请在创业板上市需满足“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的要求。

  网下投资者新规正式启用 券商开始核查投资者资格中证协17日下发通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网下投资者新规于2月17日正式施行。中证协要求证券公司应对投资者是否符合推荐条件、注册填报信息、所推荐网下投资者申请注册的配售对象数量与其管理能力是否匹配等进行审慎核查。担任首发证券项目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应当勤勉尽责,做好网下投资者核查、监测和风险提示等工作,对网下投资者是否存在禁止参与询价情形、拟申购金额是否超过配售对象总资产、现金资产金额是否符合申购要求等进行实质核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网下投资者,应当拒绝或剔除其报价,确保不向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以及自律规则禁止的对象配售证券。(证券时报)

  网下打新账户一年未用将休眠 重新使用需再申请中证协下发通知,网下投资者所管理的配售对象账户在一个自然年度内未参与首发证券网下询价的,协会将该配售对象账户作为休眠账户管理,该年度新增注册配售对象账户除外。网下投资者所管理的配售对象账户均为休眠账户的,该网下投资者账户作为休眠账户管理。网下投资者或其管理的配售对象账户休眠期间,不得参与首发证券网下询价和配售业务。休眠账户重新参与首发证券网下询价和配售业务的,应按照注册程序向协会提交休眠账户激活申请,并符合网下投资者或配售对象注册条件。(每日经济新闻)

  境外上市新规发布 证监会支持企业自主选择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自3月31日起实施。此次发布的制度规则共6项,包括《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试行办法》)和5项配套指引。《管理试行办法》共六章三十五条,主要有五方面内容,一是完善监管制度。对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统一实施备案管理,明确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发行上市证券的适用情形。二是明确备案要求。明确备案主体、备案时点、备案程序等要求。三是加强监管协同。建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监管协调机制,完善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安排,建立备案信息通报等机制。四是明确法律责任。明确未履行备案程序、备案材料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五是增强制度包容性。结合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实际和市场需要,放宽直接境外发行上市在特定情形下的发行对象限制;进一步便利“全流通”;放宽境外募集资金、派发股利币种的限制,满足企业在境外募集人民币的需求。配套指引内容涵盖监管规则适用、备案材料内容和格式、报告内容、备案沟通、境外证券公司备案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备案要求。(证券时报)

  行发布关于《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暂行办法明确“北向互换通”初期可交易标的为利率互换产品,报价、交易及结算币种为人民币。“北向互换通”境外投资者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并完成银行间债券市场入市备案,境内投资者应签署互换通报价商协议。使用外汇参与“北向互换通”交易清算的境外投资者,可在一家香港结算行开立人民币资金账户,用于办理资金汇兑和结算业务。相关资金兑换纳入人民币购售业务管理。(证券时报)

  央行:加快完善金融市场法制和基础性制度,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据央行网站15日消息,2月10日,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系统性研究推进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法制和基础性制度,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强化债券承销、做市、投资者合格性等市场机制建设,加快多层次市场体系发展,完善金融债券宏观管理,提升债券市场韧性和市场化定价能力。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持续规范票据市场发展,加强黄金市场监督管理,推动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和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稳健发展。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框架,深入推进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对外开放。推进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全面完成整改,加强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推动出台公司债券管理条例、修订票据法。(中新财经)

  1月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1月,银行结汇11913亿元人民币,售汇11744亿元人民币。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351亿美元,环比增长52%,境内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随着我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外资积极参与境内股票市场,1月净买入境内股票277亿美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央视财经)

  IIF:1月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入657亿美元 中国强力吸金国际金融协会(IIF)周三表示,1月新兴市场和债市净流入资金规模为两年来最大,因市场状况改善为大规模债券发行创造了条件,同时乐观的情绪吸引资金流入中国。数据显示,1月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入高达657亿美元,比去年全年309亿美元的两倍还要多。中国以外新兴市场债市的资金流入规模达446亿美元,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月度数字。1月流入中国的资金规模反弹,达到了约176亿美元。(新浪财经)

  证监会回应境外持牌机构非法跨境展业规范整改情况2月15日,证监会就近日市场对境外持牌机构非法跨境展业规范整改情况较为关注的情况答记者问。规范整改核心要求是,禁止未在境内持牌的境外机构违规招揽境内投资者,并不得为其开立新账户;同时仍允许存量境内投资者继续通过原境外机构开展交易,但存量投资者向境外账户转入增量资金时应当严格遵守我国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下一步,证监会将督促有关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稳步推进规范整改工作,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将继续加强与境内外监管部门的监管合作,确保整改工作顺利推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证监会发布)

  中证协或将对网下打新账户的资金规模作出要求近日,中证协就《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向券商征求意见,中证协表示,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下,配售对象获配金额不确定性增加,为避免出现一般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流动性管理能力较弱而无法及时缴款的情形,对一般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出了现金资产规模的要求,其配售对象在证券公司开立的资金账户中资金余额应不得低于其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最近一个月末总资产与询价首前一交易日总资产孰低值的1‰。(证券时报)

  市场信心明显提升 九成投顾看涨A股全年行情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受访投顾看涨A股2023年全年行情。在市场运行节奏方面,多数投顾认为全年行情会以反复震荡为主,部分板块大涨。具体而言,投顾在一季度最看好的仍是消费和科技成长两大主线。在全年指数波动区间预测方面,有39%的投顾预计,上证指数运行上限将在3500点附近及以上;认为运行上限在3400点附近的投顾占23%。对于上证指数波动区间的下限,有48%的投顾锁定在3100点附近,占比最高。在的运行节奏方面,投顾普遍认为,市场不会出现明显单边下跌或单边上涨的走势。(上海证券报)

  政策面:本周多地再提保交楼,各地需求侧放松态势延续。各地:保交楼:1)山东省:提出要扎实做好稳地产、保交楼金融服务工作,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重点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和保交楼支持计划尽快落地,认真落实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融资平稳有序;2)江西省:提出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落实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3)河南省:提出大力开展住房优居行动,在保交楼、化风险方面,围绕第一批专项借款项目10月底前全部建成交付、第二批年底前交付50%目标,发挥“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机制作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需求端:1)东营、临沂、威海、乌兰察布实施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降低首付款比例;2)武汉放款限购政策,在规定区域购房的居民可增加一个购房资格;3)四川省、哈尔滨地区发布组合政策,在购房补贴、公积金、金融扶持等方面多角度刺激购房需求。

  基本面:本周各线城市新房市场同环比均有所上升,二手房市场同环比均有所下降。本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216万平,环比+36.2%,同比+91.7%。新房市场分线城市来看,各线%。二手房市场分线城市来看,各线城市同环比均下降。本周为春节假期后第二周,第一周数据受到春节后需求释放、延迟备案等因素影响,因此本周新房及二手房环比数据较上周出现均出现较大波动。从成交量绝对值的角度来看,本周新房市场几乎已恢复至春节前成交量水平。

  板块行情:本周SW房地产上升1.13%,房地产跑赢大盘1.99pct,表现强于大市。恒生地产建筑业下跌1.91%,房地产跑赢大盘0.26pct,表现强于大市。恒生地产建筑业本周收益率排名2。恒生物业服务及管理下跌5.97%,恒生物业服务及管理跑输大盘3.80pct,表现弱于大市。

  本周观点:本周多地再提“保交楼”,其中郑州明确交付计划,强调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目标。我们认为,当前保交楼工作处在落地实施的关键阶段,保交楼仍为各地政府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在此背景下,2023年行业竣工面积修复的确定性最高,我们在2022年12月4日外发报告《2023年房地产行业年度策略报告-稳中求进,分化加剧》中提出,中性假设下2023年竣工面积有望同比增长15.9%,停工楼盘的复工有望促进购房信心逐渐增强。本周新房市场同环比均有所上升,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积压的购房需求有所释放,结合克尔瑞实地调查来看,当前市场热度的回升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及强三线核心片区,市场仍然处于行业调整末端向恢复初期转换的阶段。我们认为,1)地产需求修复节奏上会在5-6月出现成交量修复,2)需求端及供给端政策预计将持续至2023年全年,房企受益政策程度在2023年会更加分化,因此优质房企集合政策利好偏向和基本面修复利好偏向,估值有望继续提升,继续看好2023年两类房企跑出Alpha:1)头部优质房企,穿越周期确定性强,定增有望率先通过,优化资产负债表:保利发展、招商蛇口、万科A、金地集团、中国海外发展动态投资是什么意思、华润置地、绿城中国;2)中型和地域性稳健类公司:华发股份、建发股份、滨江集团、天健集团、越秀地产。房地产交易量修复利好中介公司:贝壳。竣工率先修复利好物业公司2023年业绩修复,重点推荐:中海物业、保利物业。

  近期理财规模企稳、基金配置增加,信用债需求恢复,而供给方面,高等级主体转向低息,优质资产荒再现。高等级银行二永债、短久期城投债修复最明显。展望后市,“流动性回归中性+理财企稳+机构风险偏好进一步下降”,今年利差难回去年低点,建议把历史30%分位数作为分水岭,低等级二永债、城投、私募永续等仍面临投资者缺位。整体仍以中短端、高等级信用债+二级资本债+主流城投债配置为主,适度拉长久期好于信用下沉。短端利差如果继续压缩,性价比将弱于存单。此外,地产强政策到强现实待验证,继续关注优质国企债配置价值,关注煤钢等产业债修复机会。

  节后利率债窄幅震荡,信用债走强,核心在于信用债、特别是高等级信用债供需关系改善;需求方面理财规模企稳、基金等增配,而供给端,高等级发行人转向低息,供给不足、机构配置普遍面临“优质资产荒”问题。近一个月高等级银行次级债、1年期AA城投债利差下降最多;而低等级银行次级债、私募债等利差仍在大幅上行,信用分化持续。虽然此轮理财赎回风波已过,但定开到期、风险事件等对弱城投、低等级信用债仍有影响,建议谨慎。近期理财开始发行混合估值产品,此类产品可减少净值化的估值风险,但在客户接受度、监管尺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各省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报告及2023年草案也已披露,多地提及隐性债务化解工作进展及方案,但央地博弈下区域分化加剧,高频舆情扰动下尾部区域估值风险抬升。开年以来理财赎回扰动基本平息,城投债中短久期中高等级信用利差整体显著下行,步入修复行情。但1年内中高等级城投债利差已经压缩至较低位置,可关注中高等级中等久期城投债,仍有较高的利差保护空间。中低资质长久期城投债仍需谨慎,短端下沉省份控制在较强区域,避免过度下沉,规避债务率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弱区域,重点选择再融资顺畅区域进行配置。

  地产行业仍为“强政策、弱现实”,高频销售改善偏慢,集中供地冷热分化,市场信心与活力有待恢复。市场由前期强政策主导预期转变为更加关注现实的销售改善和政策传导。主要未出险房企债券利差整体维持下行,但面临回调压力,特别是政策利好落地不及预期的民营房企。策略上,次优档央国企地产债利差有一定空间,可关注中短久期债券的配置价值。未出险头部地产民企债估值已较高,紧盯销量和政策加码情况,预期差可能打开交易空间,可短久期挖掘高收益机会。另外,随着地产基本面修复,相关产业链需求也有望改善,可关注煤炭、钢铁、水泥等央国企基本面及利差修复机会。

  理财规模虽已企稳,但规模、风险偏好、久期偏好都有所下降。叠加1月以来二级资本债不赎回、城投债务重组等风险事件,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下降。预计信用债市场修复过程中的分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其中高等级在供给缩量中已逐步平衡,后续关注供给修复情况;对中低等级信用债,投资者“缺位”仍是难题,特别是弱城投。短端信用债需求好于长端,可以保持或微降杠杆。高等级银行次级债仍有一定利差补偿,可持续关注,低等级防范估值和不赎回等风险。企业类ABS需关注新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的影响。中低等级私募债、永续债等仍建议谨慎。

  2023年播州区政府工作报告说了什么?遵义市播州区政府工作报告在2023年工作安排部分的第八点“紧盯风险大防范,奋力增强群众安全感”中提到:“通过延期平滑、展期续持、筹集资金偿还等方式妥善解决2023年到期企业债券本息”。

  此前贵州区域内上级政府(包括遵义市级政府、贵州省级政府),以及贵州其他各区县针对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表述当中,展期这类措辞针对的均是整体的有息债务,故而在相应的语境之下,引导的市场预期还算正向。

  一方面我们关注展期:根据《通则》第十二条,“不能按期归还的,借款人应当在到期日之前,向人申请展期”。关于展期的条件“是否展期由人决定。申请保证、抵押、质押展期的,还应当由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出具同意的书面证明。已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另一方面我们关注债券展期:根据2020年7月央行、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发行人与债券持有人双方可以在平等协商、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债券置换、展期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关于债券展期的条件,债券展期需经持有人会议决议通过展期方案。无论是展期还是债券展期,都是债务人及债权人双方就原合同的到期条款进行重新协商、延缓支付。从债务人角度来看,债务展期可缓解短期内压力,避免直接触发违约;从债权人角度来看,债务展期不能从根本解决上解决债务人的偿付问题,展期后违约风险仍然存在,债权人需综合考虑展期方案及债务人后续的偿债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播州区过去债券的发行情况,或不排除非市场化发行的情况。2020年发行的债券均出现显著的一二级倒挂现象(即发行时票面利率低于上市后中债估值),而且发行的票面利率也值得回味,均是私募品种。由此,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播州区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及的延期平滑、展期续接,关键是让相应存续债的原始资金方和持有人继续持有投资收益属于,不管是先不选择回售行权,还是新发行债券接续,而并非指向直接在原有债券上进行展期,这一行为市场影响太大,与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切实维护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或并不相符,也与其上级政府对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顶层设计思路不符。但从谨慎观察的原则出发,可以密切关注相关区域的相关动向。

  此外,我们还可关注区县政府工作报告对外印发的流程是怎样的,需要哪一级审议,各级之间的关系如何?通常来说,市县政府工作报告由本级通过即可对外印发。各级及其会履职具有独立性,各级之间没有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监督、联系、指导”的关系。

  市场看多因素:(1)国内信贷数据超预期开门向好,凸显韧性,尤其是中长期数据表现亮眼,说明A股上市公司业绩上行动能较足,国内经济修复在加速;(2)A场仍处于估值低位,大多宽基指数估值均低于中位线%历史分位数水平,是较好的机会位置;(3)近期,政策面不断催化大消费行业及信创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加之,“”在即,A场有望迎来更多政策催化。

  市场看空因素:(1)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催生美联储在“鹰转鸽”的道路上曲折行进,伴随着美元指数震荡下行道路上偶有反弹,扰乱全球权益市场,尤其是美股及港场,对A场亦有压制效应;(2)近期,地缘因素致使原油减产,全球对于原油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减产意味着原油价格提升,给中下业造成生产压力,重新产生通胀。因此,滞涨风险提升,迫使美欧央行继续加息;(3)资金面偏弱。外资连续两周表现较弱,北向资金净流入持续减少,恐引发蝴蝶效应;内资偏谨慎,从两融数据可以分析,近期市场情绪偏弱,交易动能不足,大盘指数处于颠簸行情。

  大势分析:短期内,A场或仍处于颠簸向上的行情,中长期趋势,待观察国内宏观经济修复状况,A场上市公司业绩修复情况,以及资金面的表现。

  风格主题:(1)成长VS价值:在下行周期,价值股具有较强防御性,总体风格占优;在上行周期,成长风格占优可能性更大。从业绩表现分析,业绩上行期,成长相对占优;业绩下行期,价值相对占优。信贷向好时,成长股大概率先于价值股起势。因此,预判未来一段时间成长或是主线)大盘VS小盘:结合信贷向好与历史检验,国产替代科技创新将迎来长期发展趋势,小盘股或是短期主线年在即,政策面或有如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及对地产流动性支持等影响,大盘股、价值股亦会存在较好交易性机会。

  结构性博弈:(1)科技制造:电力设备、计算机、电子、软件服务等成长为主的板块或是资金面的偏爱。(2)消费:国内经济修复叠加居民消费意愿释放为行业带来最强确定性Beta机会,在经历一段时间波动后,消费板块盈利大概率延续回升。(3)能源:上游资源品板块可关注结构性机会,伴随逐步开工复工,可关注有色金属、钢铁等板块会;(4)金融地产:政策托底,3月召开或有更多稳增长政策落地。

  截至2022年底,引导基金累计认缴规模已经超过了6.3万亿元,未来两三年内将面临大规模的退出,万亿级别的资金退出市场为S基金(即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交易LP份额或资产组合)带来布局机会。引导基金已经逐步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其主要引导方向,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前引导基金已经步入存量优化阶段,在募投管退多个方面存在痛点。较为严格的政策限制、地方政府的财力紧张、引导基金自身的条款限制、IPO承压背景下的严峻退出形势都对引导基金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展望未来,对于新设引导资金,因地制宜的制度优化或者引入先进管理经验都是可行方案,对于存量引导基金,可以通过整合重建基金群来实现优化。同时,以S基金为代表的多样化退出方式有助加快资金循环。S基金聚焦股权投资J曲线后半段,为一级市场退出提供流动性,在政策支持下吸引了多方参与。当下S基金承接引导基金庞大退出需求,是获得一二级市场价差的另一种方式,且市场尚处于蓝海,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等可通过子公司、设立产品等多种形式参与其中,建议适时布局S基金和参与S交易。

  1)历史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历史上的招商引资主要围绕土地和税收展开。第一阶段是1978至1994年,以剩余劳动力和对外开放政策作为驱动力,地方政府用信贷和优惠政策扶持乡镇企业和吸引外商投资。第二阶段是1994年以后,以土地财政作为驱动力,地方政府用廉价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政策等资源吸引企业入驻。

  2)引导基金逐步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模式。2014年预算法改革后,地方政府逐渐转变财政出资模式,以引导基金为代表的股权投资招商成为新的选择。区别于前两种方式,引导基金是政府以财政储蓄进行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和产业升级。近年来,产业基金逐渐成为引导基金的主流,数量占比达到80%以上,取代了原先创投基金的主导地位。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引导基金的主要引导方向,规模占比接近50%。

  1)引导基金设立明显放缓,逐渐步入存量优化阶段。引导基金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1年,第一只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具有“引导”名义和性质的基金——中关村创业引导基金成立,引导基金进入初步探索阶段;2014年起针对存量财政资金的清理和财税优惠政策的清理规范间接成为了引导基金爆发设立的原因,引导基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仅2016年设立的引导基金就达到474支,认缴规模超过1.7万亿元;2018年后,随着多项监管规定的落地,引导基金进入存量优化阶段,设立速度显著放缓,2022年仅设立120支。

  2)引导基金的募投管退环节有着较为严格的政策限制。募资方面,金融机构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对基金出资被限制,政府预算对财政出资的约束也在进一步强化。投资方面,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对引导基金的投资领域和禁止投资领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退出方面,由于引导基金涉及政府出资,因此需要服从一系列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的相关规定。

  3)疫情以来地方政府财力紧张,引导基金自身存在条款限制,IPO承压背景下退出形势严峻。首先,疫情以来地方财力紧张,地方政府出资引导基金存在资金压力。2022年,地方本级财政一般预算赤字11.6万亿元,相比2021年增加16.0%。收入端受经济增速下行、卖地收入疲软影响较大,支出端的卫生健康支出占比已达到历史峰值。其次,政府引导基金自身存在多种多样的条款限制。返投比例的设定、对子基金的投资监督要求以及相对整体私募市场偏低的管理费都会成为管理人在接手引导基金前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后,作为当前国内退出的最主要方式,IPO在2022年承压明显,引导基金面临严峻的退出困境。

  1)对于增量引导资金,因地制宜的制度优化或者引入先进管理经验都是可行方案。一方面,深圳、合肥、武汉等城市都是引导基金因地制宜的样本案例:深圳的经验在于高度的市场化运作、早期培育的大力支持和“园区+创投”模式的开展;合肥的经验在于政府牵头的大项目强落地以及与当地特色产业的结合;武汉的经验在于依托高校毕业生资源和人才返投的制度创新。另一方面,多地正在尝试引入先进的引导基金管理经验。2022年已有绍兴、海南、河南等多个省市为新设的引导基金引入外地金融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引导基金运作管理市场化、专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对于存量引导基金,可以通过整合重建基金群来实现优化。随着国内引导基金大规模临近退出期,越来越多存量引导基金亟需优化,引导基金重组案例频出并伴随基金管理机制的改进,例如贵州、浙江等地在引导基金整合过程中完善了激励制度动态投资是什么意思,对相关条款设置做出了市场化调整。

  1)非IPO退出方式在逐渐兴起,多样化退出有助加快资金循环。2022年非IPO退出案例数量和占比在增多,周期较短、回报稳定的非IPO退出方式或将逐渐成为主流。从海外经验来看,IPO退出占比低也是欧美成熟资本市场的特征之一,美国PE上市退出的金额占比基本保持在30%以下。

  2)S基金聚焦股权投资J曲线后半段,为一级市场退出提供流动性。S基金是专注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基金,从初期单纯地解决流动性问题到后来发展出了多样化的交易形式来满足LP和GP的各项需求。S基金聚焦私募股权基金J曲线后半段,在股权投资基金较为成熟的时期进入,能够获得更短的回报周期。买方、卖方、GP等多方角色都可以在S基金中获利,实现提前退出、组合配置、拓宽融资渠道、改变投资策略等目的。

  3)S交易近年来发展迅速,政策支持吸引多方参与。IDG、TR资本等境外机构先后入场,完成多笔大额S交易。国内各地鼓励S交易的政策频出,北京和上海先后设立股权基金交易平台。S市场买卖双方结构也在逐渐多样化,相比2014-2020年,2021-2022H1引导基金、市场化母基金、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在卖方和买方的合计占比分别提升10.1pcts和4.1pcts。2022年以来全球PE/VC基金大幅回撤,而S基金2022H1的回撤比PE/VC少10pcts以上,未来有望吸引更多入局者。

  万亿引导基金面临退出,布局S基金蓝海市场。引导基金累计认缴规模已超过6.3万亿元,活跃政府引导基金类LP品牌设立基金超3千支,投资企业超过3万家,未来两三年内到期量巨大,需要S基金承接一部分退出需求。同时,S基金是获得一二级市场价差的另一种方式,流动性折扣和资产增值是其主要收益来源,相比定增有更大的获利空间,相比PE/VC有流动性折扣带来的安全边际。当下S基金尚处于蓝海,2022H1交易规模仅716亿元,机构投资者在S交易中的数量占比仅为13%,市场竞争相对和缓,对GP投资能力和基金底层资产有深层次理解的机构投资者将会获得专业性优势。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等可通过子公司、设立产品等多种形式参与其中。建议适时布局S基金和参与S交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投资经济学定义
  • 编辑:余世豪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