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指什么产业结构指导目录新产业生物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高校与用人单位协同育人已成为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与用人单位协同育人已成为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的形式主要是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为什么不能深入开展下去?究其原因在于双方没有达成共同的利益述求。目前的校企合作双方并没有建立由双方人员组成的专门机构,仅依照企合作协议和协商开展平时的工作,由于合作没有达到组织化、制度化,而双方追求的价值目标不一样,所以很多具体工作进展起来举步维艰。更为关键的是,对方的发展状况对本方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本方一般不会关注对方的发展,所以合作双方是“貌合神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反复的论证与调研,与古镇合作成立了古镇灯饰学院(后来称为“产业学院”),克服了之前校企合作中的“顽疾”,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企业效仿这种合作形式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产业学院逐步推广发展起来。其中学术界对产业学院的研究,也从无到有,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高校和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研究的学术成果较少、且多以某一具体产业学院的发展成果阐述为主,缺乏普通性。为此,文章试图从理论上解答什么是产业学院,为什么要建立产业学院等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产业学院的组建、发展提供参考。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选择重点和特色专业与专业镇政府合作兴办沙溪服装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小榄工商学院,这些学院是教育实体机构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履行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社会服务职能。这些学院和某一产业或行业高度契合,故称之为“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从知网检索结果来看,2014年及以前近10年以“产业学院”为“题名”共发表学术论文27篇,而2015年发表论文达15篇,之后呈增长态势,2018年发表31篇。通过整理这些文献发现,其中浙江树学的陈新民教授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郑琦教授对产业学院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陈新民认为产业学院是高校与行业中的重点企业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政产学多方参与,以企业的生产链、技术链与服务链为教学、科研和服务对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专业学院。郑琦提出产业学院要包含以下特征:第一,办学主体不再局限于高校自身,企业也是办学主体;第二,有明确的某一产业服务对象,与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互动关系;第三,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郑琦没有对产业学院进行明确的定义,但相比李宝银,郑琦清晰地指出产业学院的特点,特别是有“明确的产业服务对象”等特征。郑琦虽没有对产业学院的概念进行阐述,但其对产业学院的特点均涵盖在陈新民的概念之中,对每一个特点,如办学主体多元性、服务对象明确的特征更加明确。综合陈新民、郑琦两位学者的观点,并考虑到产业学院的相对独立性,文章将产业学院定义为按照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的原则,由高校某一专业院系部与地方龙头企业建立的、实施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创新的、服务于某个行业企业的、具有健全的独立运行机制的新型办学机构。
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反过来社会的发展也深刻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就业市场不再由政府、高校主导。伴随产业转型的速度日益加快新产业生物,进而引起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发生变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产业结构优化指什么、模式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模、规格、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不再由高校自主设定,而开始由人才和就业市场决定。二是高等教育要引领产业发展。在此之前高等教育只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即可,但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高校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引擎”或“发动机”,要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三是高校要参与市场竞争。我国高校是在政府的支持、监护和监督下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竞争者。所以,高校要发展,就必须摒弃以往封闭保守的模式,与社会、产业之间构建深度协同、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融入市场与科技创新,成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重要一环。
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创新团队,聚集创新要素,建立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而另外,创新性人才匮乏、科研实力薄弱,科研平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创新发展。而企业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将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一是高校高素质人才聚集,科研实力强,有利于弥补企业创新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高校学生为企业的继续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和员工,这样产业学院可以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中心。二是高校的实验室和研发基地为企业提供了研发平台,能够针对企业的技术攻关开展研究,推广科技成果,并把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
从上述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现今的高校不应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内,而要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产业结构指导目录,结合自身传统优势,不断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之中。而当今企业的发展越来依赖人才和优越的创新环境,高校与企业以更加密切的新的方式结合,共建产业学院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双方的发展需要。
校企双方共建产业学院,因为双方均认为共建产业学院要优于传统的校企合作。总体而言产业学院有三方面的优势,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从事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多萝西·伦纳德·巴顿等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公司技术和人力技能的简单相加之和,而是公司将各种资源、资本按照科学的方式组合,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其能量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公司的组织治理能力、业务拓展能力、技术能力产业结构优化指什么、战略管理能力,以及对组织内部优质资产等协调配置以及对外部知识与技能的借鉴与汲取等方面。产业学院从某种角度说是一个跨界组织,兼有高校优质资源与企业优质资源,其中不但有众多高端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还有先进的机制资源,这些为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准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产业学院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可以发挥产业学院中企业在实践育人前瞻性优势,不至于让学生学习一些过时的或者面临淘汰的知识或技能。另一方面,产业学院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供需变化,调配产业学院的资源、确定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学院在课程设置、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上的关键作用。产业学院按照市场经济状态下组织机构运行的规律,减小运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环节,充分发挥产业学院企业属性优势。
专业群是指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建设专业群的基础是校企充分融合,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因学校与企业关系松散,很难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群,不能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产业学院从本质上讲是高校的学科专业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具有建立专业群的先天优势。由于目前和高校共建产业学院的企业多为区域的龙头企业,代表区域甚至全国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研发实力,因此产业学院所建立的专业群聚焦于时下最为先进的新业态,具有超前的战略思维,前途广阔。相关业内专家、技术骨干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检测全过程,将高校的知识传授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完美地结合起来,简化了校企沟通协调过程,使各类人才培养要素得到优化,再经过教学大纲、教材、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等内部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尽量把同一专业群中的学生编排在同一校企合作单位、实训体系之中,并结合小专业特点精确分工,这既有利于实现学科专业资源的共享,也有利于同一专业群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总之,专业群的建设实现了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促进学生获得更加适用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也能获得切实提升。
市场是检验企业实力的试金石,是判断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终极标准。市场能否认可企业的产品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而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兼有高校性质和企业性质的产业学院的竞争力不仅要体现在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独特的专业群,更体现在高校的核心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产业学院培养学生的直接目的就是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研发和产业人才需求。产业学院通过零距离的行业调研及企业直接参与,能够构建更合理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制订出更精准的职业人才能力标准,设计更真实的学习任务。而在实践和实习方面,产业学院的学生有种“在公司里长大”的天然优势,专业实践能力强新产业生物。所以产业学院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合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人才以及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均会很高。而且,产业学院的服务是面向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科学研究应用性强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具有直接开展科技项目对接、随时调整科研方案等优势。这些有利于产业学院的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技术创新,产生高水平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服务社会经济。
从理论上讲,产业学院比传统的校企合作有明显的优势。而事实上,产业学院也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大学产业结构优化指什么、格力电器、紫金矿业集团等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中取得较大的成功,但是产业学院在发展中也面临受到传统管理文化影响以及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作为新事物的产业学院,走出路径依赖,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产生1+1>2的效果,把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产业学院的优势在于校企双方是“同在一条船上”的命运共同体,彼此的利益休戚相关。产业学院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校企合作中学校一头热、不关注彼此发展、实践教学不深入等问题,在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完成了对松散校企合作本质上的超越。产业学院要更好地激发各种异质性要素的活力,弱化校企之间异质性要素的“排异”反应,构建科学的运营机制。一是要在具体合作方式、资源配置、治理结构等顶层设计方面大胆突破创新,实施与传统学院、系部不同的管理方法,以制度的形式保证产业学院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如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践活动、考试评价等方面由产业学院内部的校企双方研究决定。二是依据权力分持和权利对等的准则创设产业学院的董事会,高校和企业参与产业学院的管理的话语权和范围由其成员构成的比例决定,实行“分权制衡、管理”。产业学院的院长任命由董事会决定,对董事会负责,实行目标管理。三是根据校企双方的要素资源,灵活采用“股份制”“项目制”等多种合作方式,实现双向介入和全程参与。四是实行独立的运行机制,对教学管理服务、科学研究服务、资金预算和利益分配进行清晰的规定,对新情况新问题有科学的问题处理机制和预案,保障产业学院顺利运转。
和传统的大学所属院系以及校企合作的形式相比,产业学院具有学校、企业两大稳定的资源,这是产业学院的先天优势和物质基础,所以优化盘活产业学院的各种物力、人力资源尤为重要,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构建科学的投资和利益分配机制。如充分借鉴国内外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和公司管理的先进经验,在董事会领导下,制定较为先进的、符合产业学院实际情况的财务制度,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工资奖金的分配有科学而明确的规定;建立校企师资共享共育机制,通过发挥学校高水平人才知识水平高的特点,提升企业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发挥企业专业人员的技术引领作用,切实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打造文武双全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实现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为社会资源的进入开拓畅通的渠道,消除社会资源在向产业学院流动中的障碍和顾虑,确保优质的社会资源流向最能促进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一种新的形式,服务于具体的产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是按照产业发展需求而设定的,与行业企业高度契合,直接服务于企业的产品升级,技术改造。产业学院是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是区域紧缺人才的主要输送基地,反映以用户中心的理念。这些是产业学院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产业学院在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进而使校企合作的价值增加,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在质的方面,产业学院应研发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的、能够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科研成果,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人才。在数量上,持续提高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数量,形成规模效应。而在效益方面,以产业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在服务本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推广产业学院的先进的科研成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提升传统制造业以及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一大批基础知识厚重又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创新型人才。信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更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和“知行合一”“协同育人”与“提升创新能力”等育人方法,培育具有较强的技术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新工科的发展理念、专业建设和产业学院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产业学院应该发挥紧跟市场的企业属性与灵活机动的体制机制,在专业的设置和建设上大展身手。根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打破原有学科、专业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专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群体优势突出、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有示范引领的学科专业建设新格局。为此董事会直接领导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将专业建设作为产业学院的第一要务。董事会直接领导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确保产业学院的重大事件由董事会决策,将“开设什么专业”作为产业学院的战略规划的内容。教学系部、实训部门等“怎样建设专业”上下功夫,按照各自的职责构建产教协同的培养机制以达到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吻合。以产业为导向,将产业发展趋势与学科专业知识创新相结合,构建产业、行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开发动态机制,将职业标准、企业标准、学校培养标准等规范与元素有机地融合到教材、教育教学之中,创新“教、学、训、做、评”人才培养过程,促使教学内容从偏重理论知识传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构建学校、产业与第三方共同参与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实现从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转变。既注重短期评价,又关注学生长期的发展,保证产业学院教育能够让学生的长期乃至终身受益。
已建产业学院,通过有计划、有预见的理论教学和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关产业培养了大量的紧缺人才,在跨界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高附加值的综合竞争优势产业结构指导目录。技术进步是产业转型的关键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企业在引进现在技术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吸收、升华,进而升级自身的科研体系。而这些恰恰为产业学院提供了发挥其优势的平台。而且随着产业转型步伐的加快,行业、企业对高校的科研成果的需求更加迫切、多样、具体,产业学院将愈发不可替代,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实践已经表明高校,特别是工科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以及人才培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高水平产教融合模式和成果。举办产业学院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作为产业学院除了培养人才外,科学研究和服务产业的职能尤为突出。产业学院应加强所依托合作的企业、产业相关研究,拓展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以应用为导向,结合自身的科研力量和企业的研发团队,构建大团队,研发出能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从而打通从创造向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 标签:产业学院是什么意思
- 编辑:余世豪
- 相关文章
-
产业园是干什么的什么叫产业化18个行业门类产业升级意味什么
大家好,小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
-
天津产业政策目录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新兴产业英语产业结构的基本含义
今年大会以 新视野 新链接 为主题,邀请了近百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国际创新领袖分享嘉宾,设置了四十余场现场讨论新兴产业…
- 产业概念四大产业包括哪些产业振兴是根本
- 文化产业什么意思中国的产业链产业链是什么简单说产业高地的含义
- 产业目录图谱产业的分类方法产业结构分析怎么写
- 产业链怎么描述产业学院什么意思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
- 产业分类国家标准产业电商什么意思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