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产业链有哪些广西支柱产业分析产业英文缩写产业化通俗解释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结构单一、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农业生产经营效能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等众多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结构单一、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农业生产经营效能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等众多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西支柱产业分析,重点在于产业要兴旺、产业要振兴。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我国农业产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以产业振兴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补齐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贯彻和落实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把握振兴农业产业与农村改革深化的内在联系,应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必须顺应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深入推进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创新,用改革视角和创新思维,将振兴我国农业产业置于新时期重新审视。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大多学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研究。一是主要关注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二是重点关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集聚、农业产业组织、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等环节。
本文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基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和视角,详细分析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虽然国内已有学者进行研究,但只是零散简单的分析,并未系统地将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第二,以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认识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以农业产业兴旺为着力点,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将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统一,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第三,尝试将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高度认识,从乡村振兴层面提出贯彻落实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充分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这一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西支柱产业分析,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从政策扶持、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粮食总产量呈现增长趋势(见图1)。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5789万吨,2012~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年均增幅达到1.2%,其中我国粮食产量在2003~2015年持续十二年增长,尽管2016年出现较小幅度下降,但并未改变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二是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见表1)。从2012年的453.3千克/人增至2018年的470.9千克/人,人均增加量为17.6千克,增幅达到3.9%。2012~2018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在400千克/人以上,人均粮食(谷物)产量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图1 2012~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整理
表1 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情况(2012~2018) (千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及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
近几年来,中国的畜牧产业发展平稳,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产业化通俗解释,2018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28 697.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27%。畜牧业已从家庭副业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对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2所示,从总量上看,2014年我国畜牧产品产量达到最高值,当年产量为12 095万吨;从增长速度看,2012~2018年我国畜产品产量的年均增速为0.5%,处于平稳增长状态;从肉类产量来看,2012~2018年我国肉类产量的年均增速为0.3%,2014年肉类产量达到最高值,当年肉类产量为8 818万吨;从奶类产量来看,2012~2018年我国奶类产量的年均增速为0.2%,2015年奶类产量达到最高值,当年奶类产量为3 300万吨。
从总体规模上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增速明显,质量效益显著改善,对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产业化通俗解释。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9万家、营业收入达到14.9万亿元。
从结构布局来看,农产品初加工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8年全国新增15.6万座初加工设施,新增加工能力1 000万吨,涉及农业经营主体包括10万个种养大户、3万个农业合作社产业英文缩写、2千个家庭农场、4千家农业龙头企业1。农产品精深加工布局不断优化,加工产能向主产区和优势区集聚,重点布局大中城市郊区、加工园区、产业聚集区和物流节点,推动农产品加工结构不断优化。
从创新能力来看,我国农产品加工研发体系不断完善,建设一批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和农产品技术集成基地,优化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协同机制,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速度。
从产品质量来看,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品牌广西支柱产业分析,生产更多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加工产品,显著提高了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供给比重十大产业链有哪些。
自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随着农业新功能和新价值不断挖掘,“农业+”“文化+”“旅游+”等农业产业多业态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农、林、牧、渔、教育、文化、康养与旅游业的融合不断深化,农业文化、农业旅游产业英文缩写、乡村康养、农村电子商务、乡村休闲观光、都市农业等新产业快速发展。
比如“农业+林牧渔”的新业态,发展促成稻渔虾蟹共生综合养殖的绿色循环型农业;“农业+信息产业”的新业态,催生出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高新技术农业;“农业+休闲观光+体验”的新业态,则催生以都市白领为消费群体的都市农业和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一二三产业、联系城乡工农的新业态、新产业,各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各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取得显著成效(见图3)。
图3 2012~2018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与接待人数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从产业规模上看广西支柱产业分析,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已超过30亿人,营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乡村新业态的亮点。
从业态类型上看,目前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已形成三种类型:一是以“农家乐”和“民宿聚集村”为主的休闲旅游,主要集中在城市近郊;二是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结合的生态旅游,主要集中在景区周边;三是以康养为主的休闲旅游,主要集中在气候宜人的农业生产区和林区,目前我国已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和7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从产业内涵上看,乡村旅游已涵盖到文化传承、艺术结合、生态保护等多个层面,彰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多功能性。
从农民增收上看,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为农村劳动力带来众多就业岗位,使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断提高,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而言,其增收减贫效果更加明显。
2018年,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工作。两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60亿元资金,支持建设552个乡镇2,打造一批“主业强、百业兴、人气旺、宜居宜业”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样板模式,实现城乡要素在乡镇层面的集聚。
一是“抓主业、巧融合”的产业强镇模式。如江西省南丰县太和镇通过鱼塘标准化建设和生态种养,推动本镇甲鱼产业全面升级,目前养殖规模和龟鳖产蛋量均居全国之首,主导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除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产业与产业间的融合日益深化,如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和旅游农业,使得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了20%,产业融合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
二是“绿色+创新”的产业强镇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型农业生产技术成为新潮流,如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转变梅花鹿产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广循环发展使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
三是“市场导向+多元参与”的产业强镇模式。一方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引领企业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其他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如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构建以“联合社+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十大产业链有哪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问题产业化通俗解释。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英文缩写,但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新问题不仅体现在三产融合度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还表现在农业品牌效应不凸显、农业基础设施结构性问题突出、农业金融服务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传统农业的升级和改造,如今已经在某些地区取得可喜成绩,但有机融合度仍旧不高,主要表现为:
一是资金筹措难度较大,相比较于工业和服务业,农业比较收益较低;加上自然灾害、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农业面临的风险较大,难以吸引大额投资。
二是三产融合路径比较杂乱,如一些地区的三产融合只是在空间上的简单拼凑,最为典型的就是农业种植与加工厂的毗邻合作;有些三产融合项目仅仅是概念炒作,缺乏实际落地执行产业化通俗解释。
三是缺乏三产融合的必要生产要素,尤其是人才、资金和公共设施等关键要素的供给缺乏,如农村优秀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严重流失使三产融合项目难以获得必要的人才支撑。
四是利益分配机制建设存在缺陷,目前大多数三产融合项目利益分配机制仅仅停留在项目规划书上,制约三产融合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高,未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总额不断扩大,但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却一直处在低水平阶段徘徊。三是低水平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制约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一般而言,技术推广需同一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主体相互沟通与协调,是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一直偏低,造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的困境。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0%左右,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并没有得到推广利用。五是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缺乏,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要是各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这些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较弱,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利用。
目前,我国农业品牌化效应不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品牌观念差,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农业的观念,忽视品牌经营,既缺少必要的投入力度,又不重视宣传推广,使品牌知名度较低。二是缺乏核心价值,品牌的价值在于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增加消费者的黏度,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业品牌缺乏独特的核心价值,难以吸引消费者。三是销售渠道不畅通,制约品牌知名度的扩散和价值提升。四是品牌定位不明确,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常常出现“一品多牌”情况。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一直在增加,但是结构性问题依旧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较低,一方面是投资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水利等基本建设投资领域,其他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投资渠道比较分散,我国涉及到农业投资相关的部门多达十几个,各部门之间对农业投资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很难使农业投资资金发挥规模效应,导致农业投资效率难以提升。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利用率低,因相关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农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一直不高,制约农业发展效率的有效提升。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农业基础建设水平存在明显的“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空间格局。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村金融产品单一,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开展存、贷、汇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当前农村社会化金融服务严重短缺、信贷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业保险、抵押担保等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农村保险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致使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普遍偏高。三是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村金融机构在利益驱使下,将大量农业资金非农化,逐年减少对农村的资金支持,造成大量的农村资金流向城镇。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应树立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新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顺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积极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我国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表现为以下几个重点。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但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农业产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因此,实现农业产业的振兴必须谋划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延长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主要体现在:第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让农民充分享全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利益;第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休闲观光旅游,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第三,积极开发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加快挖掘农业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产业英文缩写、休闲价值。
(二)构建新型农业供给体系,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应由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是部分农产品的供给出现暂时性或阶段性的生产过剩,比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库存偏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升级,部分农产品供给已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比如人们对牛奶、水果等新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应由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农业生产体系布局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为消费者提高多品种、高质量的农产品供给,形成数量供给充足、品质更加优良、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业产业供给体系。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经营体系以家庭经营为主,存在大量小农户,但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农业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度不断加深,小农户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开放性市场,与现代农业的衔接也日益脱轨。
因此必须着力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同时采用农业合作、土地流转入股产业化通俗解释、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以解决当前农业经营体系中因小农户大量存在造成的农业生产规模过小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指导下,实现我国农业产业振兴,为我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农村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新焕发各项资源的生机活力,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整合优势资源。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要素潜能,一方面要坚持“三权分置”,推动农村集体承包地制度改革,促进承包地向高效率的农村经营主体集中;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宅基地改革,在保护农户土地权益的前提下,盘活用好闲置宅基地,将农村土地要素向农业新业态新产业集中。
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严格遵循“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严格保护”的改革原则,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体制,形成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
三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短板,恢复农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吸引农村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生力军。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应以生态高值功能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高值功能农业”是指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以市场的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特性,构建生态高值功能农业产业体系是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高值粮食产业,首先要实现粮食产业中农用化肥施用量的“零增长”,推动粮食产业生态系统持续循环;其次,要通过生物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实现粮食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
二是大力发展功能性农业,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要求农产品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功能,农业产品的营养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培育富含铁锌硒的小麦,可以养血润脉;富含高抗性淀粉的优质水稻可以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富含维C的马铃薯,可以抗氧化、抗衰老、防止血管硬化。
三是发展“生态高值功能农业+大健康”,将生态高值功能农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入口,借助消费者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实现对消费者的健康综合管理。
四是生态高值功能农业的三产串联机制,首先通过生态高值功能农业赋予农产品独特的健康价值,打造种植业的新亮点;其次为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创新,为研发、制造保健性功能食品提供新空间;最后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可在独特的生态高值功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观光和体验区,吸引游客前来采摘、体验、养生疗养等,从而进一步衍生生态高值功能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等相关高端服务业。
一是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现代绿色高效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此需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推动现代绿色高效农业发展。
二是切实开展绿色农业行动,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药化肥的减量,用有机肥逐步替代化肥、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进一步强化农药减量控害、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实现农药用量零增长;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畜禽废污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废污综合利用的有效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畜禽废污治理与综合利用的长效体制;另外,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探索可利用广西支柱产业分析、可复制的综合利用模式,减少农业污染源。
三是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补偿机制,减少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阻力,适当合理地对采纳绿色生产方式的经营主体和农户给予补偿与奖励。
四是不断提升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应用水平,加大农业科技资源的投入,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成果等农业创新要素向绿色农业领域聚集,重点突破节本高效的关键性农业技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决定小农户存在的长期性,但小农户的分散性经营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将会促进小农户节本增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因此,必须着力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推动资源要素聚集于社会化服务,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和广大农民的服务需求,实现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是鼓励多元化服务主体融合发展,一般可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分为:农业专业或综合性服务公司、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村级组织和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专业大户,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功能互补、利益共享、融合发展。
三是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依托,在农户等经营主体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该经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农业科学技术与实际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化过程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首先要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构建以农业科技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其次,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结合,加快成果转化;最后,培养新型农业创新人才产业化通俗解释,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到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产业英文缩写。
三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打破地域、部门、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
一是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以区域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和生产条件基础,不断深挖农业特色资源,同时要防止特色农业的过度性开发,必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是培育特色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特色农业生产主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要培育一批特色农业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交易效率。
三是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实现特色农业的产业集聚,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减低农业生产成本。
一是放宽对工商资本下乡的限制,鼓励城镇工商资本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但是也要坚持保护农民利益。
二是鼓励市民下乡十大产业链有哪些、乡贤返乡,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阻碍城乡要素流动的各种“藩篱”,引导支持一批乡贤能人回乡创业,鼓励一批乡贤能人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要为乡贤返乡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村镇部门为乡贤回归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的流动性。一方面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挖掘土地要素潜能;另一方面,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种方式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能够充分获得产业增值收益。农民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主体,构建产业联合体在借助市场力量的同时,必须顺应,尊重农民利益,激发农民积极性。
二是在不断完善“公司+农户”机制的同时,要大力推广“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模式,同时要创新“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构建分工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推动多种主体、多种要素深入融合,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合起来打造农业产业的利益共同体。
- 标签:产业发展思路怎么写
- 编辑:余世豪
- 相关文章
-
产业目录分类产业链有什么意义三大产业结构合理产业的含义有哪些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
-
产业行业企业的区别十大产业有哪些产业分类标准和方法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这一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
- 产业链图片大全产业链包括哪些全产业链的好处
- 什么叫产业结构单一广西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 银发产业是什么意思广西的主导产业
- 产业带有哪些产业类别怎么划分!产业链怎么描述
- 产业链怎么描述信息产业包括哪四个产业发展现状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