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基金尴尬不断 想说爱你心里好难
一只期限为2+1年的艺术品基金,预期收益率20%,但今年5月到期时,投资人普遍只拿回约10%的本金,且3年的投资收益全部未支付。这一事件把人们从艺术品基金“只赚不赔”的美梦中惊醒。
艺术品基金的尴尬事
据报道,由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杏石”)发行的这只艺术品基金有21名投资人,共投资950万元,与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永斌、潍坊中仁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合伙投资“深圳市杏石盛世文化投资中心”。该投资中心的经营期限为两年,两年届满后可根据中国艺术品市场情况延长续存期限一年。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中心的管理人,由前者进行艺术品投资。
“这只基金2010年开始启动,2011年大量发行,当时的市场环境很好,而2012年艺术品市场开始下滑,这两年也一直不景气地盘整。”徐永斌认为,“赶上这波不好的行情,这只基金在今年5月到期的时候,确实面临退出难的问题。”
这并不是个案。在2011年的井喷期,中国的艺术品基金数量达到45家,规模达到55亿元。但是,从2012年开始,艺术品市场全面疲软,至今未恢复元气。可是,按照艺术品基金二到三年的投资周期,2013年至2014年恰好是这批艺术品基金的集中兑付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化创意与金融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蔺道军认为,艺术品的定价与退出是目前艺术品基金最大的软肋。“首先,艺术品市场的波动与萎缩,一些基金买入的艺术品等再次卖出时价格不升反降;其次,文交所的集体转型也挤压了艺术品基金的退出渠道;再次,艺术品基金的发行与运作周期太短,投资存在盲目性。艺术品有其自身特点,除特殊情况外,短期内要想实现大幅增值是很困难的。如果基金运作时间不充分,即使是很好的艺术品也很难获得好收益,更何况有些艺术品在选择的时候就出现了失误。”
艺术品基金迎来“第二春”
今年7月,证监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被视为艺术品基金新的发展契机。《暂行办法》将以艺术品为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纳入监管范畴,并明确合伙制基金适用此监管办法。
消息发布后,由北京市文资办、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共同发起的“北京文资虚苑中关村文化艺术品投资基金”近日正式对外募集。该基金计划募集10亿元,其中相关股东认购1.5亿元,基金运行期限为7年,被业内视为史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品私募基金。
与此同时,自去年年底全国首个文化类金融服务平台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