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中国画廊业深陷高冷危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目前的中国画廊业正在遭遇行业瓶颈,也是整个行业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如何看待中国画廊业的状态?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峰认为,目前国内画廊多数是“机会主义者”,除了挂画,再无作为。门可罗雀的中国画廊,有病咱得治!否则就得死!

  “机会主义者”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峰认为,目前国内画廊多数是机会主义者,它没有履行自身真正的职责,画廊本应以“画家经纪人”的角色为主,其次才是画家与买者之间的“中间商”。而目前,画廊的角色正好错配了,这导致画廊在这两件事上都没做好,本末倒置,画廊纷纷成了“机会主义者”,只是机械的挂出一批画作,然后坐等自动上门的买家。

  画廊的主打角色是“画家经纪人”即发现、培养和包装画家,它可以专注于一个画家,也可以同时包装几个人。当然,这个角色并不是要强迫画廊去承担挖掘新锐画家的公益性职责,画廊可以去发掘“新星”,也可以选择包装、推广成熟的画家。但现在的情况是,画廊仅仅挂几张画家作品,除此外,再无作为。这不叫画廊,而是类似于美术馆的展示窗口,而且展示得还不充分。

  另外,陈少峰表示,现在很多画廊都是不懂市场的人在做,他们并不了解这一市场的成长性。“举例来说,假设你是一个画家,你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如何预测自己作品价格,这些画家面临的问题都缺乏人引领。很多画廊不断地举办画展,赚书画家几幅作品,画展结束,便将书画家抛在一边了。画廊的这种行为恰恰使自身距离它的主业越来越远。看上去画廊业一片繁荣,但整个业内系统、规则和制度完全没有建立好。虽然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目前缺乏核心制度和机构来支撑。”

  画廊要补课

  798处于变革漩涡之中,中国画廊业也遇到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如何看待中国画廊业的状态?朱其表示,仅以798为例,这里的画家曾经经历过画作价格一夜之间从中低价位直窜中高价位的变化。

  “从2007年到2009年,画廊业艺术品交易价格迅速上涨,一线画家的作品从几十万元迅速涨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二线画家作品从几万元涨到几十万元,三流画家也从几千元涨到了七八万元一张。作品的价格一下子就从中低价格上涨到了中高价格,即便如此,在那三年大家还都有生意可做,因为大量的房地产资金还有其他资金,涌入到这个领域,大批量的购买。”

  但是,到2010年前后,这些资金退潮了。这时,画廊业不得不正视,热钱走后,仅存的忠实粉丝恰恰是那些纯粹喜欢艺术的高级白领和中产阶级。画廊此刻再标高价显然不现实,因为市场的基础还是中低价位群体。“但在异常繁荣的那几年,画廊业并没有好好培养这部分忠实客户,所以只能从现在开始,慢慢将这个基础做扎实。现在很多画廊都在补课,画廊的作品价格也应该调整为2万到12万元之间。因为现在在798,超过15万元的作品已经卖不掉了。”朱其称。

  事实上,国外的画廊交易也是两极分化的。据朱其介绍,那些很有名、地位很高的艺术家作品,可以卖到上千万美元;没有名气、对艺术史也没有贡献的画家,作品价格最高也只能在5万美元以下。无论画家的年龄是“40后”,还是“80后”,定价标准是相同的。而买作品的人,也不会去考究画家在艺术史上是否有地位,只要画作放在家里能赏心悦目就可以了。

  打破“危险关系”

  在中国,画廊、艺术家与艺术经纪人之间的关系也耐人寻味。

  一位画廊观察者对记者表示,早在2007年市场爆发时,稍具潜力的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关系就很不稳定。

  “比如一些画家开始和画廊合作,作品卖了几年卖火了,一幅作品开始时卖几万元一张,后来卖到几十万元一张,这时就有更具实力的画廊来挖角,画家就要和原先的画廊解约。看在以往合作的情分上,画家往往会留一些作品还由原先的画廊代买,但画家的议价能力增强了,原本五五分账,现在可能就要三七分账,甚至是二八分账。”这位人士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一批新的画家进驻画廊,才有所好转。

  “比如美院刚刚毕业的学生和画廊签约,作品价格也是从低往高一步步走,这样的合同期限平均在3年。由于这几年市场不好,艺术家不敢随便离开画廊,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反而加强了。”上述人士表示。

  艺术金融还未用好

  朱其认为,西方艺术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大的资本和最高级的艺术完全组合在一起。但我国还远未达到这种境界。

  “在西方,艺术收藏制度建立在基金会的基础上。基金会能够让机构资金和大资本购买艺术品,这种购买可以维持几十年的收藏周期,如果日后出手,也不需要费尽心思地炒作。如果选择把艺术品捐出去,还可以享受到捐赠免税政策。这就赋予了已经被收藏的艺术品更多的功能,比如它可以作为捐赠品享受免税政策,也可以成为企业贷款或者是破产的抵押品。总之,一件艺术品拥有很多金融的功能。”朱其表示。

  而在我国,艺术品除了投资,鲜有其他的金融功能。艺术品基金在中国运作几年后,目前已到了运作不下去的境地。“将一件没有获得艺术史评价的艺术作品,给予过高的定价,没人接盘是意料之中的,但为了维持艺术品基金所谓的赚钱能力,基金恐怕也只能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自己卖给自己,在艺术品根本没有流转的情况下,玩一场账面游戏,最终还是有价无市。”

  在陈少峰看来,中国当代艺术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撑。本能够起到很大支撑作用的艺术金融,现在并没有被大家利用好。陈少峰认为可以成立一个拥有专门牌照的投资公司,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专门负责包括画作的存储、物流、抵押贷款、理财和担保一系列事物的运作。

  艺术品“k线”

  在当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越过画廊和拍卖公司,私人洽购在交易市场中的占比超过了90%。陈少峰认为这样的交易让众多艺术品无法浮出水面,更让艺术品定价市场混乱不堪。

  陈少峰觉得,应该有一个机制,让正在关注甚至即将参与到这个领域的人们能够了解到,什么样的艺术家通过什么样的运作,可以使其作品升值。“这个系统有点像档案系统,也有点像股市的k线图。这有助于人们了解市场的动态,因为现在我们看不清楚动态,市场上满是传闻。拍卖公司虽然是一个公开叫价的平台,但价格有真有假。一些画家和拍品的出现没有来由,价格突变的情况也很多。我希望能研究出一套能对任何一个画家作品的价格走势提供一个相对有科学依据的参考系统,用公司化、透明化运作,和艺术经纪人和画廊作为研究支撑。”

  “私下交易这种模式,不见光,定价机制很随意。但艺术品的只进不出比私下交易更严重。”在陈少峰看来,要让现有艺术品存量显示给大众,还要利用一种商业模式指导不同的人去参与艺术品的竞争。而艺术品交易公开化、透明化之后也需要政府建立两个机制:一个是艺术品登记机制,另一个是对交易进行税收优惠。比如你跟我交易,不一定非要通过拍卖行,但还是要通过一个正轨的组织履行交税义务。如果交易税降低,鼓励艺术品流动,这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艺术品行业,这既是个资本市场,更是很大的文化市场。虽然这个市场现在还很沉默,确是画廊业最健康的未来。

  来源:艺术品鉴杂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