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遭开发之困:政府民间合力破解
中国江苏网12月15日讯 近年来,宜兴民间盛行修订家谱、修建祠堂,尤其是很多名人之后热衷于搜集整理家族历史,以期将祖先的精神发扬光大。作为当地的大姓之一,吴家后人自然也不例外。近期,宜兴吴氏后人频频给当地政府写信,希望能够由他们来保护利用吴仕楠木厅。然而,记者获悉,此前当地政府部门曾经吸收民间力量,探索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的新模式,不过其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而不得不搁置。目前,文物管理部门已经收回吴仕楠木厅并形成利用方案。吴氏后人的愿望可能会落空,但是对于文物保护利用的思考却没有停止。
名人资源有内涵
宜兴是历史文化名城,当地崇文尚德、耕读传家的传统代代相承,因此而产生众多历史名人。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是江南地区的望族,明清四百年间,吴家一共出了四十二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明朝正德年间进士吴仕所建的楠木厅,至今还坐落在宜兴市中心,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只是三进院子只剩了一进。
说起这个吴仕,至今其后人仍津津乐道。“我们在三年前开始修订家族宗谱,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我们属于济美堂,而吴仕正是济美堂出的第二位进士,楠木厅是他的住所。”吴氏后人吴陆康说,除此之外,吴仕还与紫砂壶有着一段缘分。
吴仕,字克学,号颐山。在他中进士之前,到今天的湖 镇境内金沙寺读书,其书童供春学习庙内僧人制作紫砂壶,做成“树瘿壶”,历史上称为“供春壶”,现藏于国家历史博物馆。因为此前制壶器不留名,供春开创作壶铭名之风。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根据散见于明末以来的相关诗文和著作记载,一般认为供春是紫砂壶早期的代表艺人,其雕塑做壶的手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壶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吴仕因此也留名于紫砂演变发展的历史中。
对于这样一位历史名人,他留下的楠木厅本该充分开发利用,但吴陆康等吴氏后人表示,祖先留下的这栋建筑一直没有得到妥善使用。
探索之路很曲折
记者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了解到,吴仕楠木厅的命运相当曲折。
吴仕楠木厅原建筑坐落在白果巷,1993年因旧城改造,经宜兴市政府和省文物主管部门同意移至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